《鲁滨孙漂流记》
背景说明
丹尼尔·笛福(约1661—1731)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笛福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
在宗教信仰上,笛福不信仰英国国教,他在政治上拥护信仰新教的威廉三世。1702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托利党当局迫害不同教派,被逮捕并被判入狱6个月,从1703年7月31日起带枷游行3天。笛福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在他游行过程中,民众将其当英雄看待,向他投来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并且为他的健康干杯。
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经历和自己构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鲁滨孙·克鲁索》,中文译名为《鲁滨孙漂流记》,它是英国启蒙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主人公鲁滨孙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笛福也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完成的《辛格顿船长》和1722年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日记》,迎合了当年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推荐版本:张蕾芳,译,燕山出版社,2003.
名著概要
英国青年鲁滨孙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在太平洋上失事,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只身漂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后来岛上又有了新居民。除星期五的父亲外,还有位西班牙人。鲁滨孙扩大了谷物种植面积,并派星期五的父亲和西班牙人回去联络,准备把其余西班牙人接到岛上。然后,他们可以共同造一条大船,开往巴西去。星期五的父亲走后,岛上发生了另一件事。一条在附近海面经过的英国商船起了内讧。船上的暴徒劫持了船长和大副,驾了一只小艇,朝鲁滨孙的小岛开来。他们准备把船长和大副扔到荒岛上,然后把商船开走。鲁滨孙和星期五一同打死和打散了暴徒,营救了船长和大副,帮他们夺回了商船。这样他便没有再等星期五的父亲他们回来,决定乘英国商船回国。临行前,他把岛上的产业交给了两个被他俘虏的暴徒,因为他们犯了劫持商船的罪,回英国要被吊死的,他们已无法回去了。鲁滨孙告诉他们如何在岛上生活,并要他们和将要来到的西班牙人共同合作,把岛屿经营好。
1686年,鲁滨孙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海岛,带着星期五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算起来他已漂泊了35个春秋了。他回到家中,发现父母早已过世,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两个侄子在家。他又到巴西去看他的种植园,发现忠实的朋友一直在替他保管钱财,他已是一个拥有几千英镑的富翁了。
鲁滨孙带着星期五回到英国后成家立业,并有了3个可爱的孩子。几年后,他的妻子逝世。他在伤心之余,又燃起了冒险的雄心,他又一次航海经商,他的侄子任船长。他们的船队向东印度群岛和中国行驶。路经鲁滨孙过去曾住的荒岛时,发现许多英国人和西班牙人已在这里安了家。岛上人丁兴旺,一片繁荣景象。鲁滨孙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他们在去巴西途中,一些野蛮人偷袭他的船只,杀死了星期五。鲁滨孙从巴西出发,绕道好望角,来到中国沿海。船上的水手在一个港口参与一次屠杀,鲁滨孙严厉斥责了他们。水手们便逼着他的侄子把他送上了中国海岸。鲁滨孙在中国加入了一支商队,绕道西伯利亚回到英国。由于他54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英国,这次回国,他愉快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热衷于冒险的性格使他又一次准备远行。这次旅行之后,他可能将永远不再回来。
知识链接
1.启蒙运动及当时的文学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斗争。启蒙运动是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是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文艺复兴文学精神的继续,但又有新的发展。它们的特征不在于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而在于更多的政论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政治思想贯穿在文学作品之中。文学成为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精神武器,是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百科全书”。
2.第一个资产阶级形象的塑造
《鲁滨孙漂流记》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在欧洲文学史上真实而具体地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英雄形象。鲁滨孙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创业新时期。他冒险经商、流落荒岛并对荒岛开发和占有的传奇经历,集中概括了新兴资产阶级充满野心、富于冒险、顽强坚毅、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鲁滨孙依靠才智和劳动,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创造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奇迹,自然成了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偶像。鲁滨孙乐观、勤奋的开拓精神正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名家评述
鲁滨孙虽是资产阶级文学幻想的产物,一位理想的英雄,但丝毫没有被神化和拔高。小说虽是幻想传奇式的故事,但却运用写实手法,对一系列细节的描写真实具体,虽是无中生有,但却曲尽奇妙。
——《世界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鲁滨孙的成功归功于他顽强的个性、坚持不懈的努力、充足的勇气和耐心、勇于向前的探索精神、生存的智慧,所有这些又完完全全是当时英国新兴商人的本质特点。一言以蔽之,鲁滨孙是因为他辛勤努力的劳动而得以生存下来的。
——齐昂昆《清教主义和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精彩推荐
以下所节选的是《鲁滨孙漂流记》第一章中对鲁滨孙在荒岛时的强烈求生意识和乐观坚毅性格的描写。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感宽慰,就不再对着海面望眼欲穿,希求有什么船只经过了。我说,我已把这些事丢在一边,开始筹划度日之计,并尽可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前面我已描述过自己的住所。那是一个搭在山岩下的帐篷,四周用木桩和缆索做成坚固的木栅环绕着。现在,我可以把木栅叫做围墙了,因为我在木栅外面用草皮堆成了一道两英尺来厚的墙,并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围墙和岩壁之间搭了一些屋椽,上面盖些树枝或其他可以弄到的东西用来挡雨。因为,我发现,一年之中总有一段时间,大雨如注。
前面我也说过,我把一切东西都搬进了这个围墙,搬进了我在帐篷后面打的山洞。现在我必须补充说一下,就是那些东西起初都杂乱无章地堆在那里,以致占满了住所,弄得我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于是我开始扩大和挖深山洞。好在岩石质地是一种很松的沙石,很容易挖,当我觉得围墙已加固得足以防御猛兽的袭击时,我便向岩壁右边挖去,然后再转向右面,直至把岩壁挖穿,通到围墙外面,做成了一个可供出入的门。
这样,我不但有了一个出入口,作为我帐篷和贮藏室的后门,而且有了更多的地方贮藏我的财富。
现在,我开始着手制造日常生活应用的一些必需家具了,譬如说椅子和桌子,没有这两样家具,我连世上一些最起码的生活乐趣都无法享受。没有桌子,我写字吃饭无以为凭,其他不少事也无法做,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
于是,我就开始工作。说到这里,我必须先说明一下,推理乃是数学之本质和原理,因此,如果我们能对一切事物都加以分析比较,精思明断,则人人都可掌握任何工艺。我一生从未使用过任何工具,但久而久之,我终于发现,以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设计的才能,我什么东西都能做,只要有适当的工具。然而,尽管我没有工具,也制造了许多东西,我制造有些东西时,仅用一把手斧和一把斧头。我想没有人会用我的方法制造东西,也没有人会像我这样付出无穷的劳力。
譬如说,为了做块木板,我先砍倒一棵树,把树横放在我面前,再用斧头把两面削平,削成一块板的模样,然后再用手斧刮光。确实,用这种方法,一棵树只能做一块木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唯有用耐心才能完成,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才能做一块板,反正我的时间和劳动力都已不值钱了,怎么用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