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莹家境富裕,父母对她甚是疼爱,除隔三岔五为她买名牌衣服外,每月至少还要给她五六百元零花钱。她的零花钱是这样开销的:打电话或发短信跟朋友聊天,参加电台短信互动节目,月支出近200元话费;买书籍、CD等,月支出200多元;周末和同学打打网球什么的,至少花费100元;偶尔宴请同学“撮一顿”,百八十元……如此下来,不时还得到爷爷外公、叔叔舅舅那儿“透支”点。
时下高消费的孩子又何止莹莹一人。各大中小学周边,众多商家都目不转睛地瞄上学生,各类促销活动、诱人的折扣,让众多学子们心慌手痒。一身名牌、胸前挂手机的学生们,选购着价格不菲的文具,选购新款MP4.校园内外,孩子们有的打着手机,有的发着短信,纷纷邀约同学小聚。随便打听一下学生们手机费用情况,高的每月150多元,少的也不下五六十元。有多少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抱着对儿女们“成龙”、“成凤”的美好心愿,在子女们的软磨硬缠中,勒紧裤带不得已而为之。有的孩子不顾家长债台高筑也要图虚荣、讲排场,吃喝消费向广告看齐,用品消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朋友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没钱就向父母伸手,从不考虑父母的艰难和赚钱的不易,自食其力意识更无从谈起。
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青少年个人理财意识、技能的缺失和低下。这些状况,不仅对青少年自身发展不利,对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国外,理财教育大都从娃娃抓起。在美国,有专门针对少儿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小孩从3岁起,要使其能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知道硬币等物,并知道钱是怎样来的;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以培养其“钱能换物”的理财概念;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10岁时懂得每周存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12岁时知道制定并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在英国,从2010年9月起,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部分。而在我们国家,传统的理财理论并没有太大的成就。即便现在,理财也被认为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
近年来,一直有教育专家呼吁加强青少年个人理财教育。但这种呼声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不少家长仍是倾其全力满足子女的虚荣要求,只注重孩子的学业,绝少考虑其是否善于理财;各地的学校也未将理财教育纳入教学范围,不但小学、中学课程中难见相应的章节设置,就是在大学,也难以有机会接触到以投资、创业、消费、理财为核心的系统的理财教育课程。即使有,也是空洞的说教多,实际操作少。
没有经过理财教育的孩子,很多只知道花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果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前奏和预演,在这个时代,理财教育不应该再是一个空白。
一、理性看待“零花钱”
西方家庭认为,给孩子零花钱必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财务预算;二是从小就要让孩子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他们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因而,他们一般不会无计划地给孩子们钱,而是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必须用于特定基本需求的固定数量的“基金”,另加一些可由他们自由花费的零用钱。这一部分零花钱只是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分到的家庭收入的份额。与此同时,家长还期望并鼓励孩子能承担一些做家庭杂务的责任。而额外的家庭杂务,比如需雇人的杂务由孩子们来完成时,父母就会付给孩子一笔额外的“收入”。这笔额外的收入不仅会使孩子们了解到劳动与报酬的关系,而且还会增加他们劳动的乐趣。
此外,当孩子们有什么事做得让父母高兴或失望时,美国家庭一般不会通过增加零花钱或减少零花钱来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多半采取其他适当的方式来鼓励和教育孩子;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牢固地树立孩子们的财务责任感及价值观。
西方的这套支付孩子零花钱的理念和方法,值得中国家长很好地借鉴。
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因此要培养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孩子购物的基本常识。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上街,让孩子知道如何挑选商品、讨价还价、算账、付款、找零等等。教育孩子懂得一定的经济核算知识。家长要使孩子从小就有个计划开支、节约费用、合理花钱的好习惯。让孩子参与经济管理。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经济决策和管理,使孩子明白家中每月的收入、支出。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三、让孩子有攒钱和花钱的体验
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用钱的机会,尽早让孩子认识货币,让孩子自己上商场选购商品,自己付款,体验买卖的过程。孩子稍大一点,可以定期给予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支配。孩子应有存钱罐,这可培养孩子从小存钱的兴趣。到孩子有近千元钱时,鼓励他把钱存入银行。以孩子的名义开个账户,让他有自己的存折并为之负起责任。这一经验有助于养成孩子终身储蓄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先算后用、算了再用的好习惯,明白自己花钱对家里经济造成的影响,从而在花钱过程中培养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
四、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限制他乱花钱,他怎么会接受对他的限制?做父母的可以粗略地向自己的孩子谈一下家庭每月的收支情况,这不仅使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而且还有助于激励他做到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