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只要你放下“我不行”的包袱,你就能创造奇迹!
数学大师吴文俊从事数学研究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了,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他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成就是:在拓扑学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其天才成就曾奇迹般地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数学与国际上的差距;在机器证明数学定理领域做出先驱性工作。
在吴文俊长达5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数学,已经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成为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数学情结”:看历史,他想到数学;看围棋,“规律简单但变化无穷”也让他联想到数学;甚至“文革”中通过读“毛选”,军事上的用兵之道还是让他想到数学。
可是谁能想到,今天的数学大师当年也曾有过数学课考“零分”的记录!吴文俊提及往事,不无得意地说,正是这个“零分”,成了一个特殊的契机,把他引入了数学之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那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刚上初中的吴文俊跟随家人到乡下逃难,局势平稳后回到学校,几何课已经讲到“圆”了。结果,一次考试他得了“零分”,十分沮丧。放假期间,学校组织补课,那位补课的数学老师讲得非常好,激起了吴文俊对数学的兴趣,假期之后他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就上升到第一名的位置,从此他开始迷上了数学。
1940年,他大学毕业后到上海租界的一所中学教书,次年日军侵入上海租界,吴文俊一度失业半年。为生计所迫,吴文俊再上讲台,繁重的教务工作,令他有五年半的时间没搞数学研究。“再有半年,我的数学可能就完全荒废掉了。”回忆起这段往事,吴文俊感慨地说。恰巧在这个时候,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从美国回来的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这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那是1964年8月,他见到了陈省身教授,向其汇报了自己研究拓扑学的情况。陈教授说,你的路子选得很准,一定会成功的,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吴文俊受到数学权威这样好的评价,受到很大鼓舞。从此,一个数学奇才驰入了自己的轨道。
数学大师考数学也得过“零分”,让人难以置信。其实,对有创造潜质的人来说,零分与一百分并不是一道天堑。这种情形在各个领域都不罕见。
故事之一:电影舞星佛莱德·艾斯泰尔1933年到米高梅电影公司试镜后,在场导演给的纸上评语是:“毫无演技,前额微秃,略懂跳舞。”后来,艾斯泰尔把这张纸裱起来,挂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中。
故事之二: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到班主任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直到26岁时大字识不了几个,受此震动,此后就变了一个人。现在他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故事之三: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故事之四: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一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故事之五: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退学,在申请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而他死后,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他的大脑与常人不同之处。
故事之六: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时曾经留级,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和挫折,直到62岁才当首相。
故事之七: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幼时酷爱下棋,家里很穷,生计常无着落。舅舅曾让他学一技之长,他不干。舅舅生气地问:下棋能当饭吃?吴答曰:能。十多岁时在段祺瑞府下棋,月支8块大洋,足以养家糊口。东渡日本后,曾击败所有高手,独霸棋坛。
……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不必在此一一列举,它们说明了什么呢?其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只要你放下“我不行”的包袱,你就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