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聪明的人因敏于推测,可以纵观路途上所有的艰难险阻,起步之处,常常容易挫伤自己进取的勇气。
脑袋笨的人,由于他的前途罩了一层云雾,反而易持乐观态度。即使是遇到难关,他也会格外地努力,脱颖而出。
笨鸟先飞,揭示的是先人一步的方法,借着这个题目,讲一个“笨蛋”的故事,也许会让人耳目一新,从中寻找到思考制胜的方法和奥秘。
夏天,有不少人喜欢做冷饮吃。你不妨试一下,把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凉牛奶同时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一杯先结冰?其结果说不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那是在1963年,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姆潘巴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做冷饮吃,他们总是先把鲜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却后倒入冰格中,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冻。因为学校里做冷饮的同学多,冷冻室一直不够用。
有一天,当姆潘巴来做冷饮时,冰箱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已经所剩无几了。姆潘巴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得冷却,立即把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里,送入冰箱的冷冻室内。
过了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他的热牛奶已经结成冰,而其他同学的冷牛奶还是很稠的液体,没有结冰,这个现象使姆潘巴惊愕不已!他去请教物理老师,为什么热牛奶反而比凉牛奶先冻结?老师的回答是:“你一定弄错了,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后来姆潘巴进了伊林加的姆克瓦高中,他向物理老师请教:“为什么热牛奶和凉牛奶同时放进冰箱,热牛奶先冻结?”
老师说:“我所能给你的回答是:肯定弄错了。”当他继续提出问题与老师辩论时,老师讥讽地称之为“姆潘巴的物理问题”。
姆潘巴想不通,但又不敢顶撞老师。一个极好的机会终于来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波恩博士访问该校,做完学术报告后回答同学的提问。
姆潘巴鼓起勇气问到:“如果你取两个相同的容器,放入等容积的水,一个处于35℃,另一个处于100℃,把它们同时放入冰箱,100℃的水先结冰,为什么?”奥斯波恩博士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不过我保证在回到达累斯萨拉姆之后亲自做这个实验。”结果他和他的助手做了这个实验,证明姆潘巴说的现象属实!
原因何在?发表在1969年英国《物理教师》杂志上,由姆潘巴和奥斯波恩两人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做了第一次尝试性解释。他们的结论是:冷却主要在于液体表面,冷却速度决定于液体表面的温度而不是它的整体的平均温度,液体内部的对流使得液面维持的温度比液体内温度高,即使两杯液体冷却到相同的平均温度,原来热的系统的热量损失仍要比原来冷的系统来得多,液体在结冰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过渡温度,所以用单一的温度来描述系统显然是不够的。
后来许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个看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要比我们设想的复杂得多,它不但涉及物理上的原因,而且还涉及微生物作为结晶中心的生物作用问题。
虽然许多人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和解释,但要真正解开“姆潘巴问题”之谜,对其做出全面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姆潘巴的物理问题”,让我想起一位科学家对青年的告诫。他说:“人们常说‘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脑袋必须要聪明。’在某种意义讲,的确是这样,但科学家的脑袋还必须笨,在某种意义上,世界上最贵的蛋是‘笨蛋’。”
乍一看,科学家讲的前后矛盾,实际上,科学家阐释的是一个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姆潘巴偶然发现热牛奶和冷牛奶在冰箱里冷却问题的差异,能够抓住这个偶然不放,并且掂出了这个问题的分量,把这个问题从中学带到了大学,说明他有颗聪明的大脑。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姆潘巴确实笨得可以。牛奶冷却得快慢跟一个中学生有什么利害关系,值得往心里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认真学习,难怪老师出言相讥;把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毫无什么价值的问题,扛到大学,脑子不是有病吗?
人才和成功学家通过对“姆潘巴现象”的研究,把科学家“笨”和聪明的问题,放在一个天平上,进行了集中研究,初步找清了两者的差异和关联,让人禁不住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叹。他们指出——为了不失去逻辑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在一片混乱中,不至于颠倒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就需要有正确而又缜密的头脑。处在众说纷纭、可能性交织的岔路口时,为了不把应该选择的道路弄错,必须具有洞察未来的内察能力和直观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家的脑袋确实要聪明。
可是,要想从被人认为是极普通明了的事物中,从那些就连平常所说的脑袋笨的人也容易明白的日常小事中,找出它的不可思议的疑点,问个为什么,并极力要阐明其原委,这对科学教育者自不待言,就是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也是特别重要的,缺之不可的。在这点上,科学家必须是脑袋笨的人。
所谓脑袋聪明的人,如同腿脚快的游客。虽然他们可以捷足先登地到达他人尚未涉足之处,可是他们恐怕会遗漏观赏路旁或岔道上的风景。脑袋笨的人,犹如走路慢的人,虽然一直缓步在后,往往却毫不费力地把珍宝拾到手。
脑袋聪明的人因敏于推测,可以纵观路途上所有的艰难险阻,起步之处,常常容易挫伤自己进取的勇气。脑袋笨的人,由于他的前途罩了一层云雾,反而易持乐观态度。即使是遇到难关,他也会格外地努力,脱出困境。
脑袋笨的人往往会特别努力地去做被脑袋聪明的人一开始就断定行不通的尝试。好容易才明白了那事做不成的时候,这时他也抓住了一些并不是行不通的其他线索。这些线索也是那些一开始就不敢进行尝试的人无法接触到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愚昧者、能力低的人的发现史。
脑袋聪明的人适合做批评家,却难成为见诸行动的人。一切举动行为里都伴随着危险。怕受伤的人成不了木匠。怕失败的人成不了科学家。科学就是在脑袋笨、不怕死的人的尸体上筑成的宫殿。也是血河之畔开着鲜花的花园。关联着自身的利害,脑袋聪明的人是很难成为战士的。
脑袋聪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成为人之师,却很难成为科学家。觉悟到人的脑力是有限的,把愚笨、赤裸裸的自身抛在大自然面前,又决心倾听大自然的直接教诲,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家。不言而喻,这是绝对需要正确严谨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这就是说,脑袋要笨,同时,脑袋还要聪明。不充分认识到这一事实,常常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是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进行慎重的反省和观察的。由此来看,“笨鸟”不仅拥有自身的优势,而且尚有一飞冲天的可能。“笨鸟”其实并不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