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是普遍规律,若想不被自然界淘汰,任何生物体都必须强化自己。古战场上两将相遇,武艺高的、智谋高的是强者、优者,胜率较大。关羽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凭借的是武艺绝伦。
在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内,并排安息着两位对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做出过极大贡献的英国伟人,一位是牛顿,另一位是达尔文。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大自然。五光十色的花草树木、千奇百怪的虫鱼禽兽就像磁石吸引铁针一样,紧紧地吸引着他。他还喜欢钓鱼、打猎,观察鸟类和收集各种鸟蛋标本。他8岁开始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校长公开责骂他是“二流子”,他父亲骂得更厉害:“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上心,将来丢你自己的脸,也会丢全家的脸。”
父亲把他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没料到达尔文完全背道而驰,热衷于博物学和矿物学的研究。他参加自然科学学会,阅读科学书籍,采集海洋动物标本,和渔民一起撒网捕鱼。大自然成了他汲取知识的最好课堂,达尔文乐在其中。
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贝格尔号”驶出英国,穿越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尔后又横渡太平洋、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回到南美洲的巴西海岸,1836年回到了英国。
达尔文这次旅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自然资源的考察。船每到一地,他就独自上岸,或搜集标本,或仔细观察。那极目浩渺的茫茫海洋,无比壮观的热带森林,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都使他惊叹不已。特别是那高大的棕榈树,离奇的兰花,珍贵的鸟兽,以及上千种彩蝶、上万类昆虫,都给达尔文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中,达尔文采集了各种动植物和化石,分门别类,制成标本,并且密密麻麻地写了几十本笔记。
1859年11月24日,伦敦街头几家书店门口人声鼎沸,人群熙熙攘攘,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刚出版的达尔文巨著《物种起源》。为写作这一著作,从列提纲、写作、修改到完稿,花去了达尔文20多个春秋。
达尔文总结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是说,活着的一切生物都有使自己生存下去的本领,它们各自利用自己的长处适应客观环境。能这样做的,就保存下来,否则就被淘汰。
在环球航行时,达尔文听人说,他们那儿的鸵鸟有一种奇怪的习性,就是几十只雌鸵鸟把蛋下到同一个巢里,每巢有20至40个蛋的时候,就让雄鸵鸟去孵化,而这些雌鸵鸟再集体飞到另一个巢里去下蛋。这件事对一般人来说,只不过觉得很新奇罢了,但是达尔文却不然,他亲自进行调查,并认为这是鸵鸟对高温地区的适应。因为鸵鸟每隔三天下一个蛋,若等一只鸵鸟下够了蛋再去孵化,第一个蛋早就在高温条件下变坏了。达尔文认为这就是适者生存。
为了说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达尔文举了不少例子:
远离南美大陆600公里的马得拉岛上的甲虫,有的翅膀退化,有的翅膀发达。当大风狂吹时,翅膀发达一些的比较能抵抗风力,能在岛上生存;翅膀退化的,受风力影响比较小,避免被吹走的机会比较多,也能保存下来;而那些翅膀变化不大的,既不能顶风飞翔,又不能避风躲藏,就被大风刮到海中淘汰掉。这个例子说明,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生物为了生存,必须使自己的机体向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变异,以已变应他变。
达尔文举例解释了“生存斗争”,他以生殖最慢的大象为例子,例如一对象能活100岁,自30岁起开始生育到90岁,在这时期共产6子,如果这样,在750年后,就可以有近1900万头象生存着。可是事实上,生物高度的生殖率总是不能实现的,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抑制繁殖的因素。一条鱼可以产下成千上万的卵,但是能够发育成为成体的很少。原因是从卵的孵化到幼鱼的成长,不仅要和不良的条件如水温、水流等作斗争,还要在同种鱼的个体之间为争夺食料而斗争,更要和吞食它们的别种生物作斗争。这样,只有很少一部分鱼卵可以得到孵化、长大并且生存下来。
为了说明“适者生存”如何起作用,达尔文写道:“让我们以狼为例。狼捕食各种动物,有的狼用狡计,有的狼用强力,有的狼靠捷速。我们设想被捕动物中最捷速的要算鹿,如果在获食最艰难的季节内,除鹿之外,其他动物数目有所减少,那么,只有最敏捷和身材最苗条的狼,才有最优良的生存机会而被选择或保存,敏捷性和狡猾性比较差的狼就会被淘汰,这就是‘优胜劣汰’。”
进化论是科学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深刻地影响到人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对于企业经营思想也有重要影响,至少会给我们以下一些启示。
第一,优胜劣汰的启示。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若想不被自然界淘汰,任何生物体都必须强化自己。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取胜靠实力。
企业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规定优者总当优者,劣者总为劣者。优者胜了,劣者被淘汰,只代表昨天,今天又得重新开始比试。优劣之间、强弱之间、胜负之间的转化是经常会发生的。优者没有必要自满,劣者也没必要沮丧。
企业不要急功近利,以明天去换今天;而要放眼未来,必要时以今天去换明天。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才可能强身健体,使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苦练内功者无不需付出代价,要有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的投入。例如引进技术、加强科研,必然要投入,要从其他开支中省下来一些钱,甚至很多钱,用于科研或基础建设,这就不要怕损失了近利。因为如果不继续强身,在未来的优胜劣汰竞争中,已经获得到的近利也会保不住的。
第二,遗传与变异的启示。
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那是因为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本领。遗传既保留上一代的特征,同时又能把不断受环境影响的变化传给下一代;变异是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生物为了生存,必须使自己的机体向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变异。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统一的。遗传巩固了变异的成绩,变异丰富了遗传的内容。任何一种生物,如果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它必须使自己的遗传、变异适应环境。企业的继承与创新,如同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经营者既要学习、继承前人的经营思想、知识、技巧、方法,又要创新;既要有求同思维,又要有求异思维。泰勒时代的科学管理论,以今天的观点看,仍有许多精华,如工时定额、工艺流程、计件工资制度等,对这些东西应当继承,但是对其中的糟粕则应当扬弃。
第三,适者生存的启示。
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古猿,后来因气候变化,森林变得稀少,有些古猿因不适应环境而灭绝了,但有些古猿找到新森林,仍然过着原来那样的攀枝生活,进化为现代猿类;古猿中的另一支,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在新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直立行走,通过自然选择,逐步改变其特征,发展为现代人类。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开放系统,既然不封闭,那就必然与环境有诸多的联系,而且必须适应环境,否则就不能生存。冬天到了,气候环境变化了,人就穿棉衣御寒,生火取暖。从来也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体敢与环境叫板。企业的所处环境变了,企业的体制、方针、经营手段必须随着改变。明明现在是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你还坚持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的那一套,必定会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