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掉“贫金国”的帽子
一个传统看法是,中国是一个贫金国。截至2008年,美国仍以8133.5吨的黄金储备高居世界第一,远超过德国3417.4吨世界第二的黄金储备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分别为79.8%和68.9%。而中国大陆的黄金储备量只有600吨,且仅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1%。在世界黄金储备量前10名的国家中,唯有中国和日本黄金占外汇储备率低得惊人(日本为2.3%)。
中国是贫金国吗?
2009年4月,中国央行突然宣布我国黄金储量上升至1054吨,为全球第六位,但和美国的黄金储备量依然有很大距离。
从年人均消费黄金来看,中国不足0.2克。以13亿人为基数,年人均消费1克算,中国每年就需要1300吨黄金,而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刚刚攻上340.876吨的历史高点,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平均到每个中国人头上,这一黄金拥有量之稀薄,几乎还不如中国本来就含金量很低的黄金矿石品位。
因此,从目前中国黄金储备和人均黄金消费看,中国的确不是一个黄金大国。传统上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金国也有诸多理由:中国古代金矿产地相对较少,近代又因列强的掠夺而流失了几千年来积累的大量黄金白银。甚至有另一个来自考古学上的证据指出,中国众多出土墓葬的发现中,除了唐代,金器出土都相对较少。但是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卿敏认为,这些理由都不足以真正说明中国是个贫金的国家。“金器发现较少,也许有考古发现力度的问题。”卿敏解释说。采金史显示,金器的出土地和开采地往往未必在一个地方,黄金多数存在外来输入的问题。历史上中国虽然产金量并不是很大,但也有绵长的历史,有过很大的产量。不同的角度和数据,对于中国黄金资源的看法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从采金和用金历史来看,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金”的记载,只不过那时候“金”并非专指黄金。到了战国时期,文献中提到的金已经专门指向黄金了。到了汉代,中国政府的藏金量达到70万斤,相当于17.92万公斤,大约和罗马帝国的黄金藏量相当。这都说明中国古代在黄金的使用量上,并不存在贫金的问题。此后,中国黄金的开采量随着和平和战乱、一统和分裂等政局而发生变化。唐代中国黄金的主要产地是南方,主要是今天的湖南,“金产六州,冶十一”。到了宋代,金矿分布于25个州,年产量1万余两,其中9600两就产在今天山东的登州和莱州。专家们表示,中国黄金主要产自山东,这一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变化。
从元代开始,黄金产量已经比北宋有了更大的发展,3万两的黄金开采量,高出宋代采金极盛的皇祐年间一倍,主要原因在于产地从过去北宋所能控制的山东传统产区,扩大到了今天的吉林、辽宁、新疆和云南等地。而中国封建时代黄金开采的鼎盛时期则是清代——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的朝代之一,今天大量出产黄金的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都开始大量产金。光绪十四年(1888)中国黄金产量达到43.2万两,占当年世界产量的7%,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五位。从这些数据看,中国虽然无法和南非相比,但也绝不是一个黄金资源贫乏的国家。
中国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个“贫金国”,最主要还在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黄金开采量。20世纪50年代,中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而此后长达30年,年产量始终极低,直到1979年才突破20吨大关。新中国成立30年间中国黄金工业总共才生产了277吨黄金,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
开采量是一回事,资源量则是更关键的实力后盾。虽然中国的黄金产量长期比较低,但并不能说明中国黄金资源量贫乏。经过多年勘探发现,中国其实有非常有利的金矿地质成矿背景。
中国武警黄金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找金潜力为1.5万吨左右,目前已经探明储量超过6000吨,大多数集中在西部。而西部现在黄金保有储量仅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2.63%,尚蕴含巨大的找金潜力。中国武警黄金研究所的许多专家都表示,所谓中国是个贫金国家的说法,应该被中国是一个具有很好黄金资源前景的资源大国所代替。
国家宝藏密档
在中国也有一群人狂热地在中国各地寻找黄金的踪迹,但他们却不开采、不冶炼、不交易。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金工业背后的特殊力量——中国武警黄金部队。
1978年,正在大巴山中进行国防施工的工程兵某部接到紧急命令,根据军委命令,部队就地改转为中国武警黄金部队。1978年底,担负组建部队使命的一群工程兵们分赴各地征兵。与其他军兵种条件不同的是,武警黄金部队的兵员条件必须是高中毕业生。于是,首批2500名高中毕业入伍的新兵在湖北襄樊投入培训,数百名地质科技工作者和年轻的学生穿上崭新的军装,开始了寻找黄金的漫漫征程。
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成立的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黄金工业受国民党统治时期严重破坏的制约,加之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局面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致使黄金工业一度迟滞。
1957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黄金的需求日益迫切。虽然政府加强了黄金资源地质勘探和开采,但黄金生产仍然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周恩来总理心急如焚。1974年夏天,病床上的周恩来对当时主抓经济的副总理王震说:“你要把金子抓一抓,搞建设不能没有黄金。”
王震接到任务后,马上就带着有关人员下去调研。针对“文化大革命”中黄金工业徘徊不前的局面,王震跟地质部和冶金部经过反复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一整套扶植和发展黄金生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黄金的生产逐渐得以恢复。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邓小平审时度势,决定大力增加黄金的产量。他将此重任再一次委任给主抓黄金工作的王震。
新任务下来后,王震召开研究黄金生产研讨会,此次会议聚集了国内最主要的黄金专家和相关黄金主管部门领导,大家围绕寻找黄金的困难和挖金队伍的不足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时,王震将军发火了,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说:“我们都解放这么多年了,黄金的开采挖掘还是慈禧太后时期的水平,太不像话了吧,我们这些专家学者还有那么多的开采队伍,怎么向人民交代?”
更令王震恼火的一个事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5吨,这个数字比1901年黄金产量4.51吨还小。此后长达20多年,黄金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幅员辽阔的资源大国竟然是产金小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王震决定:“让部队去找金子!”
其实王震的这个想法在周总理让他抓黄金时就已经形成了,只因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条件不成熟。王震相信中国地质学家的看法,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找金队伍。专业找金队伍的不足制约了黄金工业的发展。王震说:“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军队找金子这件事情我来协调。”
1979年1月,经王震、谷牧同意,冶金部上报《关于整编基建工程兵地质支队的报告》。报告中要求军委尽快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作为黄金工业的先锋军,以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黄金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3月7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给国家建委、冶金部、基建工程兵下达批示,为了加强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迅速发展黄金生产,同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黄金指挥部,扩编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五十一支队,整编建立第五十二、五十三支队。基本建设工程兵黄金指挥部(军级),机关暂编定员60人,设主任、政委、副主任、副政委,成立党委,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驻北京市郊。
1984年,中国开展百万大裁军。面对裁军,每一支部队都有裁减的可能。当时分管黄金部队的李鹏召集总参谋部何正文,基建工程兵善后小组黎光、朱光,水利电力部赵庆夫、贺毅,冶金部戚元靖、黄玉珩,交通部王展意、伍坤山,司法部李石生、冯效增,公安部王文同、张永堂等,研究水电、交通、黄金部队何去何从的问题。
经研究,李鹏在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汇报中,说明了保留这几支部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个方案。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从1985年1月1日起列入武警部队序列,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受冶金工业部和公安部双重领导,以冶金工业部为主,部队的地质勘探、干部管理、经费保障等,由冶金工业部负责。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指挥部机关组建不久,冶金工业部与基建工程兵党委共同决定: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冶金部黄金管理局、中国黄金总公司实行统一领导、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让部队去找金子”
“穿过那荒野密林,越过那峡谷山岗,我们是黄金战士,志在找寻祖国的宝藏。
不畏严寒酷暑,乐在风餐露宿,为了打开金库的大门,我们战斗在祖国边陲四方。
国徽在原野闪光,豪情在心中激荡,光荣的黄金战士,志在寻找大地宝藏,踏着晨露去普查,披着星月寻矿藏,为了黄金事业的腾飞,我们战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首《黄金战士之歌》,描绘了广大武警黄金部队官兵为国寻金的艰辛历程。
然而,部队找金子,古今中外没有先例。军人是在刀光剑影中体现价值的,这一任务分派下来,武警黄金部队内部有了想法。部队有想法是正常的,王震当初让部队去找金子时,就想到了这一点。
为了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武警黄金部队一组建,王震就接见了新组建的黄金部队师级以上的干部。
在接见时王震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打仗是国家需要,搞工程建设是国家需要,现在派你们找金子也是国家需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军人责无旁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讲完后,他指了指站在前排的副师长王振祥说:“让你去找金子,你有把握吗?”
王振祥是一个“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的人物,从四野到军委工程兵再到基建工程兵,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以能打恶战不怕死出名。解放战争时期他从东北跟着部队一直到海南岛,出生入死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现在让他去找金子,可他连金子都没见过,光听说金子是黄色的,更别说金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要是打仗,他死也要完成任务,但现在接受的任务不是打仗,光有勇气和决心是不够的。
王振祥见王震的目光正盯着他等着他回答,他心里没底,小心翼翼地说:“报告首长,让我试试吧!”对王振祥的回答,王震将军显然不高兴,在他的理念中,军人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还没等王振祥说完,王震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一拍桌子:“还没接火就想跑,找不到金子我就撤了你。”说完,王震看了看满屋身经百战的高级干部说:“我不管你有千万条理由和困难,你们就是头钻地,也要找到金子。”
王震一发火,这些人大气不敢出一声。王震最后问:“能不能找到金子?”有了王振祥的教训,这些高级干部一齐回答:“能!”王震听后说:“我就要这句话!”
从大兴安岭出发
王震接见部队领导干部后不久,1979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基建工程兵第五十一支队近万名指战员从湖北、河南、四川、山西等地迅速秘密集结,就在外人不知道这些军队要干什么时,这支部队登上了北去的军列。列车迎着朔风,向北,再向北,目标直指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满语的意思是“金色的山”。金子,在这块黑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令人神往的传说。
1808年,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一个叫吴友的牧羊人到山里放牧。山上青草繁盛,羊很快就吃饱了。他像平时一样,等羊吃完后,把羊赶到了河边饮水。那天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天空瓦蓝一片。他将羊赶到河边,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太阳的照射下,他惊喜的发现,潺潺流水冲刷下的河套边,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金光。他惊呆了,河床边都是金子!
黑龙江北部,漠河县以西200公里,有一条名叫胭脂沟的河。这条曾经不起眼的沟,因为无意中和慈禧太后有了联系而名声大振。据民间传说,外国使者来中国拜会慈禧时曾送她一盒胭脂。慈禧出于好奇,试用后感到效果不错。胭脂用完了,泱泱大清国总不能老厚着脸皮向外国使者要,于是她便叫人用黄金从法兰西换这种胭脂。当初用来交换胭脂的黄金就是这条沟里产的。于是,这条沟原来的名称就被人们淡忘了,胭脂沟就成了这条沟的名称,而且这条沟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从清末至今,胭脂沟一直是淘金圣地。这儿就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到这里来冒险的一拨拨中国人、外国人怀着黄金梦而来,又一个个失意而归。
清政府在这里发现了黄金后,根据慈禧的旨意,曾经想在这里大规模开采,但是,派去的人还没有走到地方,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