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者再次将目光聚集在疯狂上涨的黄金价格上,新一轮的全球货币贬值浪潮正将黄金价格向2000美元/盎司推进。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黄金在投资和消费需求之外避险需求大大增加,过去是美元持续下跌,欧元不断上涨的过程,但是,无论是以美元还是以欧元计价的黄金价格都是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业内认为,这就是黄金牛市到来的标志,2000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指日可待。
业内对黄金牛市的预期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购买各类黄金产品,但中国金价“影子市场”却是日益增长的中国黄金需求背后的一枚定时炸弹。
谁在影响金价
谁是这轮黄金价格狂飙突进背后的幕后推手呢?
MG金融集团中国首席代表汤文杰将黄金的阶段性飙升归结为全球避险需求带动。“全球的资金随时随地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应该把钱放在哪个篮子里,股票、债券、商品,还是黄金,日元降息和美联储延迟退出刺激政策,这都让投资者担心经济前景和通货膨胀而选择持有黄金避险。”
权威的金属调研机构GFMS的研究也显示,自2007年开始,发展中国家对黄金珠宝的消费量已经出现下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工业化国家对黄金消费的需求则已经持续数年疲软,从2005年的850吨左右,一路下滑至2008年预计的650吨不到。”
与此同时,全球的黄金供应量自2002年起就保持持平而略微减少。根据GFMS的数据,从2002年至2009年的7年间,全球供应量从约2500吨/年减少到2400吨/年的水平,以此计算的年跌幅仅为5%左右。这一跌幅,与工业化国家4.7%的需求年跌幅相若,但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2%的需求年跌幅。
在供应减少的步伐未能赶上需求下跌的同时,金价却从2007年的不到700美元/盎司上升至2008年的900美元/盎司。显然,有其他市场力量在“消费”黄金。
事实上,除了制造首饰,黄金还有更多的“消费”渠道,包括作为对冲风险的工具。
据了解,在开采成本固定的情况下,金矿企业为了对冲金价下跌的风险,就往往会向央行借出黄金现货,再在市场上出售,从而锁定了某个水平的利润。将来金矿企业只需用自己生产的黄金,加上不高的黄金利息,归还央行。因此,不难理解,金价的高低,与金矿企业用黄金现货对冲的规模成反比。
GFMS表示,从2001年起,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黄金现货对冲仓位的平仓潮。
有据可查的是,2000年,对冲的规模达3000吨黄金,到2008年,对冲的仓位已不足500吨。根据法国兴业银行对黄金对冲的监测,在2008年三季度,金矿企业进一步平仓,在促成市场需求上扬的同时,金矿企业还将金价按季度提升了5%,金价一度朝1000美元/盎司攀升。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黄金对冲仓位的调整,还需考虑到金矿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在当前环境下,不留意金矿企业的财务状况才是恰当做法,因为这会明显影响其对冲仓位。
一家只有少量流动现金或信贷余额的公司,除非能迅速提升其黄金开采量,否则将难以平仓。在2008年三季度,一些金矿企业在适当购入黄金认沽期权或远期合约后,近期抛售持仓以满足现金流需要,或降低公司的债务。
此外,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三个:美元走势、通货膨胀率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首先在国际市场上,黄金以美元报价,如果美元贬值,金价就相对随之上升;通货膨胀会促发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降低,而黄金作为传统的保值工具,在通货膨胀中也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资源类商品价格自2008年下半年下跌以来,跌幅已超过正常水平,有色金属、石油的价格最近都在上涨。黄金价格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也为金价上涨提供了动力。
此外,回顾历史上数次黄金价格巨幅波动的状况,政治与金融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球订立35美元等值于一盎司黄金的固定价格,20多年未发生改变。1967年该体系破灭,黄金价格进入市场化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黄金价格总体上涨,“因为之前人为地绑住金价20多年,肯定会有释放的过程”。此后的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与伊朗的人质危机,当时人们都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因此金价出现大幅度上涨。上涨过后经历了调整,从1980年到2000年一直处于调整阶段,从2001年起,金价已经跌破成本价,开始回升复苏。
黄金ETF
但事实上,动荡的经济局势除了让对冲行为变得更难捉摸外,也带动了另一股市场势力开始大举买入黄金,为金价带来另一重影响,后者就是中国投资者因无法在内地合法购买而感到陌生的黄金ETF。
根据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基金截至2月17日的黄金持有量,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2.94吨,至创纪录的新高1008.8吨。这为黄金ETF庞大的市场影响力揭开冰山一角。
这是因为,除了做多基金,黄金ETF还有杠杆式、逆向式与杠杆逆向式几种类型,加上ETP(注:交易所交易产品,不使用ETF采取的共同基金机构,而采取信托、商业票据、商品池等结构形式,从而让投资者获得具有不同税务和监管特性的产品),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不同风险仓位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的会购入实物黄金并进行存储,有的则投资于期货合约,或者投资于金矿企业。
这些黄金ETF与ETP产品,有11种在美国挂牌交易,10种在欧洲挂牌,加拿大和印度各有5种黄金ETF挂牌,南非、澳大利亚、日本亦各有一种ETF挂牌。
黄金ETF2011年一直在持续增加黄金持仓量,导致黄金ETF已经成为黄金的关键买家。
关于黄金ETF与黄金价格的互动关系是这样的:黄金ETF跟其他的ETF一样,与交易所的指数挂钩,是被动投资者。黄金ETF买入黄金现货,然后将其作为存量,再用存量除以发行份数,得到每份基金的净值。因此,黄金ETF的每份净值,实际上相当于分到这份基金的黄金存量的价值。
当更多投资者买入黄金ETF,令发行份数上升,为保持每份净值不被摊薄,黄金ETF就必须买入更多黄金现货作为存量。这种关系,令黄金ETF得以影响金价的走势,而且从原理可知,黄金ETF只能从金价上涨中得益,是做多型基金。
与投资于黄金或其他贵金属的基金不一样,黄金ETF不投资于贵金属公司股票,只投资于黄金现货,因此,不存在前者的走势有时会跟金价走势“脱钩”的可能,彻底受惠于金价的上升。黄金ETF与金价是同步变动的,没有哪一方是领先指标。这意味着黄金价格在相应期内的涨幅,也是大致相当。
包括黄金ETF在内,大部分的黄金投资,都是长线做多的,因为做空黄金对胆识与资本要求很高,风险也很大——黄金的升势有时相当急,短线的做空者很容易一下子就被“杀空仓”,因此,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为。
但是对于国内普通百姓而言,投资黄金的渠道依然屈指可数。无论是购买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产品,还是参与黄金期货市场交易,都难以满足个人投资需求。而且这两种投资方式都难以实现黄金实物交割。
黄金现货交割交易,多出现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可是自2002年10月金交所成立以来,实行严格的机构会员制度,从未向个人客户开放过。
而在2001年初,国内开放黄金市场初期,由于当时国内黄金交易市场功能较单一,且不针对普通个人投资者,以香港、欧美渠道为代表的地下炒金模式迅速蔓延沿海地区,以其高杠杆制度下的高风险/高收益模式获得部分投资者追捧。在制度上,它具有当时国内正规渠道无法比拟的灵活性:比如多/空双向交易制、24小时交易时间等,虽然部分投资者明知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受法律保护和不受相关机构监管,但还是参与其中。
这种保证金交易模式完全不受法律监管,导致大量资金外流。大量代理机构招募素质良莠不齐的从业人员,以各类欺诈手段吸引投资者进入,大量卷款潜逃的恶性事件已不胜枚举。
黄金影子市场
2008年,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此后,许多境内黄金投资者,都养成了看着外盘做内盘的习惯。因为,上海黄金期货的价格几乎完全跟着纽约商品交易所走,可以说是纽约金价的“影子”。
从交易时间上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开盘时间,在纽约市场开盘之后,沪金开盘价主要由纽约期金的开盘价决定;纽约市场收盘后,其电子盘继续,沪金收盘价又追随电子盘的波动。大陆期货的研究表明:上海期金价格波动与国内黄金供需变动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受外盘的影响。上海期金与纽约期金开盘价同涨同跌,存在极大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常高于0.94。
期货是纽约金价的“影子”,国内黄金现货则是伦敦金价的“影子”。
伦敦黄金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现货黄金交易市场,其每天的金价都深刻影响着世界黄金现货的价格。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8月,伦敦黄金市场日均净交易量为1700万盎司(约529吨),这还仅仅只是实际所有权发生转变的那部分交易量。而上半年我国黄金累计成交约3742吨,日均交易量只有20吨左右,难望伦敦市场之项背。
全球金价唯纽约和伦敦市场马首是瞻。无论从成交量、流动性还是交易活跃程度来看,中国市场和它们的差距都明显存在。
“由于全球形成了以伦敦、纽约为主的黄金市场,而在时区上我们亚洲处于美英之间,形成了几乎不间断的交易市场。但是因为历史原因,伦敦金价和纽约金价才是真正的决定价格,而我们只是影子市场。”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胡逾越教授对此略为惋惜。
在全球商品价格日益受到中国因素影响的今天,黄金价格的决定机制,是否要考虑到中国对黄金的供求关系?
GFMS的主席Philip Klapwijk,在2008年12月撰文指出,以当地生产、制造以及金条收藏需求看,中国的确是全球最大的实际黄金市场。
同时,从需求面看,他还指出中国在2008年将制造超过300吨的首饰,其中绝大部分均为24K金首饰,销量大体上也将保持强劲。
尽管从黄金珠宝的范畴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黄金消费国,但中国缺乏黄金ETF这样的挂钩黄金的投资产品与衍生品。于是,中国没有空间给黄金发挥避险与对冲等金融上的功能,自然也就没有这样的需求。
中国缺乏黄金定价话语权,还由于黄金市场的开放时间较短。中国的黄金市场直到2001年才开始逐渐开放,之前一直实施银行专营管制。对比印度,则黄金市场很早就放开,有大量的黄金产品,包括黄金ETF可供交易,投资者也已经形成相关产品的投资习惯,中国要复制印度在黄金产业上的成功之路需要时间。
而美欧由于有主要的黄金ETF交易,因此,这些市场的判断对金价的影响更大。不过,港交所于2008年挂牌了当地的首只黄金ETF,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但香港经营多年的黄金期货业务缺陷在于,这是一种可无限放大风险的黄金衍生投资,而黄金期货又并不属于香港证监会的监管范围,黄金期货业务亦不需要特定的经营牌照,市场监管问题可能令投资者有所却步。
内地的情况更具挑战性。即使在看到目前不少内地银行已经有纸黄金与金条出售,黄金投资正逐步放开的现状,但对中国在黄金市场的话语权提升作用不大。因为近年中国黄金产量的提升,是过去很多没有探明的金矿纷纷在近两年得到开采,但这些金矿的金品位、储量其实大部分均不理想。
对此,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侯惠民在2008年已透露,中国黄金资源量在1.5万吨至2万吨左右,探明储量仅排全球第七。长期看,中国将成为黄金的进口国,黄金产业无法成为中国的优势资源产业。
“影子市场”的悲剧
虽然中国的黄金交易量逐日壮大,可依然是“影子市场”,国内的价格只能被动地跟随国际价格。因此,在黄金价格波动时,国内投资者即使被“庄家”定点清洗,也没有一点办法。
由于金价相对稳定,而白银价格一般跟着黄金价格波动,并且容易大起大落。于是,黄金“影子市场”给国内投资者带来的悲剧,实实在在发生在2011年国内白银投资者身上。
2011年5月以来,白银价格暴跌超过30%,从每盎司49美元的高位,下跌到33美元。一些操作白银期货交易的投资者亏损严重。
白银投资从2011年年初开始趋热。当时银价相对金价门槛低很多,一些金融机构推出白银期货业务,保证金比例只有10.5%(相当于用10元可投资买卖100元白银)。“跌得比黄金少,涨得比黄金多”,成为分析师们劝说投资者尽快“入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