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外资沉浮
卓别林的《淘金记》是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他让我们看到了,在疯狂的黄金梦背后,演绎出的荒诞。最近几年,当国际黄金价格连番上涨,屡创历史新高的时候,也有一出出《淘金记》在国内一些金矿上演了,不过,这幕《淘金记》的主角,已经不是衣衫褴褛、腹中空空的淘金者,而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境外矿业巨头,甚至在贵州、云南的深山沟里,我们都能看到他们的足迹。
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就对黄金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外资参与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发。但那些年外资矿业在中国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果。
近年,由于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国内市场对黄金的巨大需求,又刺激了外资矿业卷土重来。贵州、云南、辽宁等多个储量过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山均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资矿业公司控股圈占。
没怎么花钱就搞到了大金矿
从贵阳市驱车4个多小时,就来到了隶属于黔西南州的贞丰县,贵州省有名的两大金矿就位于贞丰县境内,从贞丰县城到当地最大的金矿——烂泥沟金矿还有90多公里的山路,其中70多公里都是土石路,经过近4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亚洲最大的烂泥沟金矿。
据烂泥沟的金矿工人介绍,在烂泥沟的一群大山当中,包裹在中间灰白色的地方,就是含有黄金的矿床,平均品位在6克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吨矿石能够出产黄金6克左右,目前已经探明的金矿储量为130吨,远景储量在150吨以上,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型金矿。
烂泥沟金矿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后来经过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14年的普查和勘探,到1992年勘探工作结束的时候,当时提交的地质矿产储量是60吨黄金,但后来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烂泥沟金矿的实际远景储量超过150吨。
但烂泥沟金矿属于微细浸染型难选冶的原生金矿,那些金子都是以极其微小的颗粒存在于矿石中,虽然这里资源丰富,但是选矿和冶炼的难度非常大,当时从国内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来说,还达不到开发这种金矿的条件,所以还无法进行商业性开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被引进到烂泥沟金矿。
按国家的有关规定,20世纪80年代,政府鼓励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进入我国采矿业。
在此背景下,2001年,由中国黄金总公司、贵州省地矿局、黔西南州政府和贞丰县政府4家单位共同组成了贵州烂泥沟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这个新成立的公司,他们与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中外合作企业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烂泥沟金矿。
根据合作协议,中方用矿权和前期的勘探投入入股15%,澳华公司占85%。而在中方所占15%的股份当中,中国黄金总公司和贵州省地矿局分别占51%和29%,黔西南州和贞丰县各占10%,相当于总股份的1.5%,由于当时并没有实行招标拍卖的方式,而且急于引进资金和技术,所以矿权几乎是拱手相送给了澳华公司。
一个探明储量130吨的金矿,按照时下黄金市场价格,价值怎么也在260亿元以上,可是,澳大利亚澳华黄金公司却几乎没花什么钱就拿到了这笔巨大的财富。
这样的怪事不仅发生在贵州,云南的另一个特大型金矿播卡金矿也是以很低的价钱落到了境外资本手中,它们的办法都一样——先搞风险勘探,然后逐步掌握金矿资源的控制权。
播卡金矿现在位于金沙江边的拖布卡小镇,但在没有乡镇撤并之前,这个金矿所在的矿区大部分位于原来的播卡乡境内,因此这个金矿又被称为“播卡金矿”,最早发现这里有金矿的是云南省807地质大队。
在发现金矿不久后,807地质大队就把探矿权以2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但是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进一步的勘探并没有开展。
2000年,209地质大队与一些湖南的小企业家成立了金星公司,一边继续勘探,一边进行小规模的开采。播卡金矿平均品位一般在20-30克之间,如果是富矿,有时可以达到80克。
然而,金星公司刚刚接手了两年,就再次把播卡金矿的探矿权转让给了来自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2002年,209地质大队与西南资源公司组建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209地质大队以矿权入股,而西南公司投入310万美元,占有60%的股份,后来由于勘探需要不断增加投资,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的股份也从60%增加到90%。
经过3年勘探之后,金山公司在2005年6月对外发布评估报告称,播卡金矿的探明储量为150吨,品位达到2-5克/吨,可年产黄金7-12吨,能够持续开采10-15年,这是外资控股的我国又一个超大型金矿。
除此之外,外资矿业公司在青海、辽宁、湖南等地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主角也是初级矿业公司。
辽宁猫岭金矿,由加拿大曼德罗矿业公司于1999年与辽宁省地矿局下属的爱地公司签约,组建了合资公司辽宁天利矿业有限公司。辽宁地矿局以勘探开采权入股占21%的股份,曼德罗则以资金入股占79%的股份。
加拿大的AFCAN公司间接控制了青海滩涧山金矿,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TJS有限公司持有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85%的股份,中方合作方为青海海西州大柴旦金矿和青海第一地质勘查大队。该金矿项目第二期也已开工,建设规模为年处理矿石80万吨,年产黄金3吨多。
金矿成了真的烂泥沟
贵州和云南两个世界级大型金矿,都被境外资本轻易拿走了控制权,无独有偶,辽宁营口市远景储量达300吨的猫岭金矿,目前也同样被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控股,控股比例为79%。在我们看来,这些地方守着大金矿,真好比守着座金山,那外资来控股了之后,真的能帮他们从金山里挖出真金白银吗?
以播卡金矿为例,播卡金矿占用的土地大部分属于苦桃树村,苦桃树村一共有580户村民,人口2281人,耕地却只有13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左右,大部分的劳动力都需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苦桃树村大部分村民家的耕地,都被金山公司的勘探队打过探井。
对于当地人来说,村民期盼金矿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特别是带动当地人就业和发展经济。
但金山公司并没有使用当地劳动力,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威胁着当地村民的生存。另外,当初金星公司在开采矿石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碎石和尾矿,而金山公司修路打井,也造成了一些滑坡和泥石流隐患,这让本来就脆弱的当地生态雪上加霜,2010年山下溪家坪村的泥石流就让几十亩甘蔗田化为乌有。
苦桃树村所在的东川区原来曾是个与大同、鞍山齐名的矿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矿石基地之一,但是,随着铜矿资源逐渐枯竭,负责采铜的东川矿务局入不敷出,于2002年宣布破产,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荒山和无数的泥石流沟壑,这回发现金矿又会给东川带来什么?和播卡金矿比,澳华公司控股的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已经先行一步,炼出了真金,那贫困的贞丰又能从外资企业得到些什么?
2002年,在取得烂泥沟金矿的采矿权之后,澳大利亚澳华黄金公司就进入矿区开始前期的征地拆迁工作,2005年6月,烂泥沟金矿正式开工建设。
2007年6月,烂泥沟金矿生产出了第一桶金,当月生产黄金27.7公斤,到2007年底的时候,烂泥沟金矿一共生产黄金1438.7公斤,销售收入当年实现2.4亿元。
然而,这2.4亿元的销售收入对当地财政税收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澳华黄金公司作为外资,可以享受西部“免三减二”政策。
所谓“免三减二”政策,就是贵州省人民政府2003年发布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外资企业在西部地区可以享受前3年免交企业所得税,第4、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这就意味着锦丰矿业唯一交纳的所得税在前5年被减免。
按照贵州省的这份文件,外商从事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还享受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的减免政策,而且如果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5年内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澳华黄金公司是2005年取得的采矿许可证,按照2008年澳华黄金年产5吨金的计划,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后,产全量为20吨。按照贵州省的规定,每克黄金收取的资源补偿费是6元,那么20吨黄金就是1.2亿元。
实际上,按照澳华公司的规划,烂泥沟金矿一期建设的规模是年产5吨黄金,二期为年产10吨黄金,到2010年,澳华的产量远不止20吨黄金。
在贞丰县境内的另一家金矿,贵州紫金矿业的水银洞金矿,2007年该矿生产黄金2.47吨,创造的利税就是2.47亿元,给当地的税收也超过了4000万元,但是在澳华控制的矿区,2007年生产近1.5吨黄金,又减免了税费,年终报表竟然还亏损了1400多万元。
当时,一般国内比较好的企业,1克黄金的生产成本大约是80元,加上各种税费等,成本也不过100元左右,而现在市场上黄金的价格在每克200元以上,也就是说黄金生产企业至少有50%的纯利润。
黄金开采是一个重污染的产业,在开采过程中,不仅要占用当地村民的土地,对当地的植被造成破坏,而且最重要的是,冶炼黄金之后剩下的尾矿,会对当地的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黄金尾矿中的砷是一种剧毒物质,很难被清除,尽管黄金生产企业采用围坝深埋的办法处理,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一旦遇到山洪、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就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环保事故,2006年,水银洞金矿发生的尾矿库事故,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澳华黄金控股的烂泥沟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的两个尾矿库也没有按照当初的环境报告书设计建设,虽然从2007年就开始试生产,到2011年的正式生产,但是因为两个尾矿库没有通过环保验收,所以整个项目的环评报告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迟迟没有拿到。
2008年4月22日,澳华黄金公司表示,位于中国吉林省的白山金矿已经获得中国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而此前他们与陕西合作的煎茶岭镍/金矿,已经累计生产黄金超过13吨,另外,澳华黄金还在贵州、广西、云南、山东、福建、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份还有多个地质勘探合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政策缩紧,外资抽身
2008年,像澳华黄金这样大举进入中国展开勘探的境外初级矿业公司已经达到70多家,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瞄准了金矿,而这样的现象也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重视,对外资开发矿产资源的政策也正在逐步紧缩。
2002年,我国发布的《指导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还是鼓励类产业,而且在西部地区外商可以独资。到了2004年,国家发改委对指导目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的内容,将“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仅限于合资、合作,这一动向曾被专家分析为国家更加注意黄金工业的产业安全,是限制外资进入黄金工业的一个信号。而到了2007年,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金、银等贵金属的勘查和开采,已经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中。
由于政策缩紧,控制云南播卡金矿的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并没有笑到最后。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外商投资勘探开发我国黄金等贵重金属项目,这显然与云南省1993年和1999年出台的两个政策相矛盾,播卡金矿等外资参与甚至控制的金矿,也就成了矛盾的焦点。
此时,政府虽然对外资勘探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限制,但外资再想拿到勘探后的开采权已经不容易了。而如果没有后续开采的机会,像西南资源公司这样只在先期做过勘探的项目也就没有意义了。
对西南资源公司来说,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涉嫌对股民的欺诈。2007年7月,西南资源公司在加拿大温哥华总部宣布,撤销了先前公布的播卡金矿的分析值,原因是“公司在数据中发现了问题”。次月,西南资源公司称公司总裁及最大的股东帕特森更改了播卡金矿分析样品中的黄金含量,之后又公布了这些数据,其目的是抬高股价,进而使其作为该公司的大股东从中牟利。在此之后,西南资源公司的股民也提起集体诉讼,要求公司赔偿股民2.2亿加元的损失。
信誉受损加上中国政策风向的转变,使西南资源公司决定抽身而去,将播卡金矿90%的股权转让。2008年5月,中国有色华东地质勘查局收购了云南播卡金矿的全部外方股权,成为这家金矿的绝对控股方。至此,播卡金矿结束了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长达6年的控制。
而类似西南资源公司这样的外资探矿企业,都开始陆续退出。此后,云南一些新的需要勘查的金矿主要采用与外资合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