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同样是我们低成本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成本是看不见的成本,只有在真正损失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代价有多大。
我们走进社会,就不可避免要与别人交往。与别人交往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功和失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交往要求的一个尺度
既然我们无法避免与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交往,就涉及到我们与之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与任何人交往,都要涉及对交往要求的一个尺度,也就是或宽或严。大概不外乎以下几种吧:
第一,一味地宽容理解别人和自己,却忽略要求自己做人处世的尺度;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别人的人,不在乎别人感受;第三,严格要求别人,却宽容自己的人,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第四,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能够宽容他人的人,具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
在这几种与人交往的尺度之中,一味地宽容理解别人,就等于纵容别人,丧失掉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最后招致自己的好心办了坏事。在没有原则地宽容理解别人的同时,我们自然就把自己推入混沌的境地,使自己陷入了一个极端而不能自拔,这是高成本做人,低效率做事,我们需要避讳的一点。
第二种与人交往方式是,对自己很严格,对别人更严格,希望自己成为别人为人处世的一把标杆,别人都应该向自己看齐。这种人眼里只有原则,没有人情,冷冰冰得像一块铸铁。严格要求自己和别人,可能在做人原则上每个人都不会犯错误,但是只严不宽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甚至厌恶,最后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第三种交往方式则是自己怎么做都可以,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什么事情一定要自己合适,纵然是犯了极大的错误。但如果别人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利益便大声指责,不能容忍。这种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路越走越窄,直到走不下去了,还不肯悔悟,真可谓是“至死不渝”。
第四种与人交往的方式的人,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他们都虚怀若谷,肯定别人的优点,接受别人的缺点,没有成不了他们朋友的人,没有他接受不了的事。他们这样做人的结果不言而喻,以最低的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这种人肯定也是成功的人,做事的成功基础就是做人的成功。
对人的尺度不一样,就牵扯出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人又如何对己呢?既然做事之前必须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做人的成本最低,以最低的做人成本换来做事最大的成功?所以时代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想活得智慧一些,活得洒脱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一半宽容别人,一半严格要求自己。
但作为一个对生活有梦想的人,首先必须做到的是严以律己,这是避免麻烦的关键所在,只有先律己了,才能有更多的人做自己的朋友,更多的人才愿意与你共处,才能在你的人脉银行里存储自己的无形资产,使自己的人脉存折上的数字越大越大。有了人脉,就代表着有机会、有能力、甚至是有资金,做再难的事情,也在你的面前变得简单。
别人的信任,就是你打开任何大门的万能钥匙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人,在家里面对父母,单位里要面对领导,结婚了要面对妻子孩子……总之,只要有人的地方,你就有可能要接触人。要接触人,必然就有属于自己的待人方式,这形形色色的人,你无法左右他们的意志,总不能让领导来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你吧?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即使是我们自己的儿女也一样。我们能要求的只有我们自己,把自己调整好了,严格要求自己了,你才能付出后有收获,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有一天我们成为了领导,严格要求自己,最大限度宽容别人就可能是我们做人必须恪守的准则了。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下属,他们的身上有长处也会有短处,有的甚至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允许他们的存在并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利用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优点使团队的战斗合力最大化。
作为领导,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下属模仿的榜样。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当,宽严不一,执法尺度不一样,就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工作情绪,使团队的内耗无谓争大,员工的执行能力降低,在你的面前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团糟,这间接地威胁到你作为领导的地位。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可谓耳熟能详,在远古时代,当时的华北平原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他的父亲因治水不当被舜杀于羽山。禹在这时接过了治水的重担。当时的禹新婚只有四天,依然辞别新婚之妻,离家治水去了。在治水的十三年里,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口,但都因为公事繁忙而没有进去。他把自己放在普通治水的劳动者的位置上,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倾毕生精力于治水大业上。
作为国家一项重大工程的总指挥,按理说没必要和普通苦力壮工一样,即使享受点特殊待遇,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大禹对自己非常严格,要求属下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不要求属下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要做到。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只想着怎么才能把水治理好,让黎民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精神?是一种严以律己的精神。大禹的表率作用,激励了所有参与治水的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他父亲失败的地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在当今的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有的人可能有八分的长处,有的人可能只有一分的长处,但是不论是八分还是一分,只要你有长处,只要你有优点,你就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把自己的长处用好用对地方,都会有一番作为的。
优秀的领导,领导的艺术和技巧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优秀领导共同具备的,那就是严格对待自己,宽容自己的下属。
如果领导不能包容下属的缺点,就很难发现下属的优点,更不会把下属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清晚期时有一位大商贾叫胡雪岩,他的经营范围很广,涉及到钱庄、制药、军火、蚕丝等等。他经营的药店庆余堂,曾经与北京的同仁堂齐名。
有一次,庆余堂的伙计在进原料时,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采购进来,数量极其巨大,如果全部销毁,损失必然十分巨大,新提拔的副手得知此事后,直接找到胡雪岩向他打小报告。胡雪岩立刻到库房查看,果然发现是豹骨,于是命令下属直接把豹骨全部销毁。由于损失巨大,负责进货的员工很是惭愧,主动递交了辞呈。这时胡雪岩却轻描淡写地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谨慎小心就是了。”
我们来试想一下,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哪个员工不是感恩涕零,以后更用心去做事,来加倍回报自己的老板。
如果作为领导的胡雪岩没有这样做,而是大声地责骂进错货的员工,那效果又是如何?进错货的员工本来就已经很无地自容了,并且递上了辞呈。胡雪岩这时再大声责骂他,甚至把他工资扣掉把人开除,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能挽回多少?于事无补!
在胡雪岩看来,进庆余堂的人,都是严格筛选的,人品和职业道德肯定没问题。工作中出现差错,每个人都在所难免。损失已经造成了,如果再苦苦追究是谁的过错,只能让每个员工战战兢兢。只要想做事,做成事,出错难免,不出错很好办,那就是永远不做事。
如果手下人担心出错,而变得小心谨慎,事事请求老板,那么大的摊子,他胡雪岩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免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这个角度上看,与其重新聘任员工,远不如留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员工。
老板因自己不谨慎而造成的损失既往不咎,员工自然感恩戴德,以后更会加倍地努力回报老板的宽容大度。同时有了这次教训,下次肯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能有任何闪失。如果再出现这样的错误,甭说老板怎么样,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通过这一件事情,胡雪岩对犯重大错误员工的宽容,树立自己的宽仁对人的良好形象,使属下细心做事,大胆做事成为习惯,也就有了庆余堂的发展和创新。
如此算来,胡雪岩的领导艺术,利用一次损失,挽留誓死相随的人才,振奋药堂的人心,等于拿一两黄金换了无价的珍宝。
宽容有时可能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需要太多的付出,作为员工也未必是贪得无厌之徒,他们需要宽仁的领导在重要的时间、地点说那么一句宽容理解的话语,这就心满意足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还没有犯过错的时候,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不能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全盘否定,使原本没有犯错误的员工也变得心灰意冷。
同样是胡雪岩,在他的手底下还有一名员工叫刘不才,刘不才原名叫刘三才,是胡雪岩在湖州纳的小妾的一个近亲,原本刘不才是一个药店的老板,但因为他的好赌成性,所以家道中落,一贫如洗。在别人看来,刘三才就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无可救药,所以给了他一个外号——刘不才。但是这个人在胡雪岩看来却不是如此,因为无论刘不才再怎么好赌成性,他也不会把手里的秘方当做赌注,这说明刘不才还有东山再起的想法和打算,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个可以提拔和重用的人。所以胡雪岩没有像别人那样瞧不起他,而是将之收拢为己所用。容人之短,重点培养和重用刘不才,使刘不才迷途知返,做回了刘三才。
如果胡雪岩因为刘不才的好赌而不去宽容他,那么对于胡雪岩来说,可能会丧失一个有奇才的下属,少了一个在特殊场合能帮助自己的得力助手。对于刘不才来说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业成功,可能现在仍然迷恋于赌场不肯回返;如果胡雪岩宽容刘不才了,只是给了他一些金钱上的帮助,而不重用他,没有看到他的长处,那么胡雪岩就不是一个好的伯乐,只能说是一个好心人,而刘不才在花完这些钱之后仍旧是刘不才,而不是刘三才。
在现代企业,每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的员工。在众多的员工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缺点,但是仅仅是因为他的缺点就弃之不用,或者是因为他做错什么事就全盘否定,而不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那么恐怕没有人再尽心尽力为这个公司里做事,纵然是有,那他们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工资,肯定是他们生存的首选。
作为一个领导,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要怀着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对待员工,作为员工才可能全力做事,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呕心沥血,贡献出自己的个人才华和才能。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成功的人身上必然有宽待别人,严以律己这样的优点,而恰恰我们往往从这个极端走向那个极端,或者把两者完全颠倒,于是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在现实中苦苦寻觅,希望找到这样的领导。但是我们忽略了,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同样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做人的成本是看不见的成本,只有在真正损失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代价有多大。
两口子吵架了,一方不停地指责另一方的缺点,另一方也不甘示弱,同样在指责对方,于是无休止的“战争”开始了,直到离婚之后才知道自己放弃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为什么我们不学会看待对方的长处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用理解、宽容的心态去看对方呢?我们不用争吵,静下心来,慢慢地思索,考虑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哪些是做得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对的,不对的我要怎么做才能更改,进而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提高一个新的层次。在认真思考后,我们慢慢地发现,作为配偶的他或者她竟然有那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那么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
夫妻是这样,其他的呢?同学,同事,上司……只要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人,我们都应该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只有你理解他们了,就会引发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他们会回过头来宽容你,这样我们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敞,朋友越来越多。
从小事做起,学会谦让,学会一半宽别人,一半严自己,你的工作和事业就会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