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盛一听,对着南方刘福礼的新家拜了三拜:“刘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啊。”
五、诛九族
杨延盛带着家人,来到云南。杨善绪是吴三桂跟前的红人,拥有的府邸,比先前刘福礼的还大。而且,杨善绪虽然体质不太好,但生育能力很强大,六房姨太太,生的全是儿子。个个肥白娇憨,让杨延盛抱了这个抱那个,乐得合不拢嘴。
闲时,杨延盛问儿子,如何投到了吴三桂帐下。杨善绪感叹地说,进入四川后,嗜血的张献忠越来越不像话。看着身边的人屡屡被杀,他便寻了个机会,逃了出去。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就在奄奄一息之际,吴三桂的军队经过,救了他一命。
杨善绪识文断字,但是却只是低级幕僚。吴三桂身边能人如云,杨善绪根本没有机会出头。忽然有一天,吴三桂着急幕僚,跟大家讲了一件事。原来,清军站稳脚跟后,开始修《明史》。修史也就罢了,但诡异的是,皇帝竟然命人设立《贰臣传》,将吴三桂洪承畴等投清的明将设立其中,让吴三桂非常尴尬。吴三桂不想入贰臣中,但他却找不到理由:怎样才能让他的投清行为合情合理呢?
幕僚们中不乏博学大儒,但针对这个问题,大家面面相觑。因为吴三桂投降清朝这件事板上钉钉,怎么都掩饰不了。众人束手无策,吴三桂大怒,怒斥他们不顶用。最后,他许诺说,谁想出办法,重赏。
这是出人头地的机会,杨善绪苦思冥想,但是始终找不到灵感。这天晚上,他睡下时,突然做了个梦。一个老人向他面授机宜。第二天,他就拜见吴三桂,声称自己找到了妙法。吴三桂大为高兴,没有计较他身份低微,直接召见他。他让人拿来一张横幅,然后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杀我主者我仇也,杀我仇者我主也!
吴三桂一看,不禁拍案叫绝。李自成逼死了崇祯,崇祯是吴三桂的主子,那么李自成就是吴三桂的大仇人。而清军杀了李自成,也就是杀了吴三桂的大仇人,间接地替崇祯报了仇,那么吴三桂投清也顺理成章了。
吴三桂连忙命杨善绪写奏章,杨善绪将这句话列为首句。不久,朝廷就将吴三桂从《贰臣传》中撤去了。吴三桂大喜,对杨善绪恩宠有加。
杨延盛很高兴,他忽然想起了什么,问:“你做梦那天是?”
杨善绪记得很清楚:“九月初九。”
“啊?”杨延盛站了起来,“九月初九,正是迁坟的那一天啊。”看来,刘福礼真乃高人啊。
八年后,杨延盛已经是垂暮老人了。杨家已是官商,每天日赚斗金。家族中人丁兴旺,杨善绪的儿子们十四岁时,便都娶妻。而且,杨家鼓励男丁纳妾,几乎每个男子都妻妾成群。这些数目庞大的妻妾们为杨家添了二十多个孙子孙女,杨延盛看着满院子跑的孩子,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料,吴三桂叛乱,杨善绪兴奋地以为,如果吴三桂成功,他必成为开国功臣,因此上蹿下跳,以三寸不烂之舌合纵连横,为吴三桂争取帮助。然而,康熙皇帝亲征,吴三桂大败。秋后算账,杨善绪作为朝廷的重量级犯人,自然得到了特别的对待:诛九族。
法场上,杨家二百多口人哭声连天,杨延盛对天狂啸:“老天啊,你对我们杨家为什么这么狠啊?刘兄,你不是给我们挑了一个发达墓吗?刘兄,你回答我啊!”
回答他的,只有刽子手的屠刀……
于此同时,西南的一个小镇上,一匹快马飞奔到一家庄园门口,来人一路小跑,大叫:“老爷,有信了,杨家诛九族了……”
白发苍苍的刘福礼来到院中,接过书信,细细地看了一遍,仰天长叹:“唉,杨延盛,害人害己啊。”
儿子佩服地说:“爹爹说杨家二十年内必然遭横祸,没想到成真了。哼,想想他们敢动祖母的坟,我就气得慌。”
世间的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福礼回河间为母亲迁坟时,在街边乞讨的两个乞丐便拉住他,告知实情……
原来他们是杨延盛的下人,张献忠的士兵跑到他们村,将他们的妻子奸淫,儿女活埋,他们对杨家恨之入骨。刘福礼听后非常震惊……
杨家在河间犯了滔天大罪,刘福礼决定惩罚一下他们。虽然那座土丘已经是大凶之地,但为了报仇,刘福礼找了个更加凶险的地方:知府墓原主人被乱兵盗墓,怨气横生。老窝又被别人占了,那怨气就更加毒辣,鸠占鹊巢的杨家祖先,能好过吗?
再说,河间府那么多冤魂都把账记在了杨家头上,无数人诅咒,杨家能飞黄腾达才怪呢。
刘福礼对儿子们说:“你们一直问我,最好的风水是什么?老祖宗说,最好的风水不是山,不是水,而是人。以前我也不懂,但现在我明白了,做人清正,与人和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存害人之心,不谋无妄之利。多做善事,多行好事,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子孙不会走上弯路,家业不就兴旺发达起来了吗?”
众儿孙纷纷点头称是。后来,刘家子弟中,有一个人叫刘统勋,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他还生了个儿子,叫刘墉,外号“刘罗锅”……
秦记棺材铺
一、女孩璎珞
明朝正德年间,京城东郊有个棺材铺,名叫“秦记棺材铺”。不用说,老板自然姓秦。秦家几代单传,到了秦多福当家时,只有一个女儿,叫秦璎珞。眼瞅着要断子绝孙了,秦多福一鼓作气,纳了三房妾,个个丰乳肥臀,属于能生养的类型,但在秦多福这里只开花不结果,气急败坏的秦多福将她们赶出家门后,奇迹发生了,三个女人的头胎都是大胖小子。
为了纳妾,秦多福花光了所有积蓄,现在又被大家嘲笑无能,郁闷的他无心打理生意,整天喝酒买醉。有人劝他:“秦老板,再这样下去,你的棺材铺就倒了。”
秦多福烂醉如泥地答道:“倒了就倒了,反正老子没儿子……”
秦璎珞如今已16岁了,她娘死得早,爹爹又不重视她,所以她的日子过得很是凄苦。当她来酒馆找爹时,听到爹爹的这番话,心里更是难过。
女孩子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嫁人。但是,改变命运也有两种,一是嫁个好人家,命运变好;二是嫁个中山狼,那可就命苦了。秦璎珞模样不错,白净,眼大,体态窈窕,秦家虽然家境一般,但女儿并不愁嫁人。只是秦多福的交际圈比较窄,所认识的人家中,家境不错的人家要么也是开棺材铺的,要么是做木料生意的,秦多福为女儿选中了叶家。
叶家在城西开了家棺材铺,比秦家的生意要好。叶家人丁兴旺,老爷子有九房姨太太,正妻生了三个儿子,九房姨太太也都生了儿女,儿子一多,自然就不太稀罕了。老爷子重视嫡子,对庶出的儿子则不太在意。而秦璎珞未来的夫婿,是叶家的第九子叶明生。
叶明生的母亲是青楼女子,因为出身问题,虽然从良,但在叶家的妻妾中地位最低。叶明生事庶出,母亲出身又不好,因此在叶家很不受待见。叶老爷子为叶明生挑中了秦家,看中了秦家孤弱,将来秦多福一死,秦家的破棺材铺就成了叶明生的了,能让叶明生糊口就成。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太多讲究,秦璎珞并不是在闺房中长大,她自懂事起便在棺材铺里帮爹爹打理生意,经常抛头露面,因此见过叶明生。叶明生长得像母亲,眉清目秀,秦璎珞很喜欢。但是她现在看着爹爹一腔忧愁的样子,心里暗暗有了主意。
第二天酒醒之后,秦璎珞便向爹爹提出,让叶明生入赘秦家,这样,秦家不就能继续香火了?
谁知,秦多福摇摇头说:“男人入赘乃是山穷水尽不得已才选择的道路,叶家财大气粗,虽说不是名门望族,但他那样的人家肯让儿子入赘别人家?你这是痴心妄想!”
秦璎珞一笑说:“爹爹,叶家不愿意,自有愿意的人。咱们棺材铺的伙计王六,父母早亡,你当年从街头将奄奄一息的他带回家,一碗热粥救活了他,他现在精通雕刻工艺,也是你传授的,他将秦家当做自己家,他必是愿意入赘……”
王六虽然从小在秦家长大,但人粗貌丑,言行粗鄙,璎珞嫁给他自然亏大了。秦多福摇头拒绝,秦璎珞却说:“爹,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如果叶家不愿意,我就嫁王六……你找媒婆跟叶家说吧……”
女儿是个倔强之人,见她心意已决,秦多福只好去找媒婆。媒婆一听这事,嘴咧到了一边:“秦老板,你真是异想天开,你这是让我找骂去呢!”
秦多福说:“不管结果如何,你姑且试试吧。叶家如果不愿意,我们家璎珞就嫁给别人。”
话都说到这里了,媒婆只得去了叶家。叶老爷子一听秦家的要求,火冒三丈,当即就把秦家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一遍,并当即表示叶家子弟绝不入赘,依叶家的身份,为叶明生娶个官家小姐也未可知,秦家女儿愿嫁谁嫁谁!
二、叶明生的选择
媒婆怏怏告退,刚到门口,叶明生就跑来,阻住了她,对老爷子说:“爹爹,我愿意入赘秦家。”
老爷子很吃惊:“孩子,你是读书人啊,入赘是很丢脸的事,将来你即便考上了进士当了官,这也会被同僚笑话的。”
自从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的是秦记棺材铺的女儿秦璎珞后,叶明生就关注起秦家来。有事没事的他经常到秦记棺材铺转悠,他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铺子里忙里忙外,跟木料行的伙计谈木料,跟雕工嘱咐刻花,和主顾们谈价格,伶牙俐齿,很让人喜欢。虽然当时的观念是女子应该躲在深闺之中,不能抛头露面,秦璎珞的行为算出格了,但叶明生知道自己在叶家的位置,自己性格弱,在叶家常受欺凌,如果媳妇再羸弱不堪,那将来真是没有希望了。而秦璎珞,是个干练的女孩,长相又不错,他对她非常满意。
今天听说了秦家要求入赘的事,他情知老爷子的脾气,赶紧跑来了。他对老爷子说:“爹爹,读书求仕之路太过艰难,儿子身无长计,将来爹爹百年之后,儿子身无所依,日子一定凄苦万分。如果我入赘秦家,将来秦家的产业必定归我,至于入赘之恶名,儿子愿意承担。”
老爷子叹气!就在叶明生说话时,几房姨太太和儿子们都来了,他们也劝老爷子,体谅秦家的难处,为了秦家的铺子,不妨暂且退让……
老爷子怔怔地望着众人,刚才儿子叶明生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对于叶家的众男丁来说,走一人就少一个人分财产,他们自然是非常希望叶明生“嫁”出去的。老爷子还没死,大家就恨不得叶明生赶紧离开叶家了,老爷子将来走后,叶明生的境况可想而知。
叶老爷子想到这里,便对媒婆说:“你回去告诉秦老板,我,答应儿子入赘了……”
对媒婆来说,瞬间就经历了悲喜两重天。她欢天喜地的到秦家告诉结果,自然,她添油加醋地叙说了自己如何如何努力从使得叶老爷子松口的“过程”,绝口不提叶明生的事情和叶家众儿子的丑恶表现。秦多福喜出望外,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说:“苍天有眼啊,我秦家后继有人了。”
望着激动的爹爹,秦璎珞微笑地回到房间。其实,她算准了叶家一定会答应叶明生入赘。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年,她对人追逐利益的心理把握得非常透彻,叶老爷子希望通过和秦家的婚姻吞并秦家财产,让“秦记”变成“叶记”,而她针对叶家追逐利益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果断地提出了叶明生入赘,这样的话,叶明生不再是叶家人,将来秦记棺材铺仍属于秦家,属于她和叶明生的财产,跟叶家毫无关系。
当然,叶明生也不是糊涂人,他看出了秦璎珞的目的,所以配合她演出来这段好戏。对叶明生来说,离开叶家,吃糠咽菜也值得。
三、特殊来宾
不久,叶明生入赘秦家。失去时才知道珍贵,叶明生要离开叶家时,叶老爷子念起他的好来:人老实,不奸猾,待人接物得体……这么一想,他便觉得亏欠了叶明生,便在婚事上补偿,婚礼办得很排场。
这场婚事轰动一时,毕竟,入赘的事情虽然有,但发生在大户人家的不多。因此,秦璎珞和叶明生便成了“话题人物”。明代正德一朝,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勃兴之时,市民阶层涌起,市民文化大行其道,因此,北京城的百姓们都比较“八卦”,秦叶两家奇怪的婚姻惹得大家茶余饭后地谈论,这天,大家正在茶馆里谈论叶家内部财产争夺“内幕”,当谈到叶明生是争夺战牺牲品之时,角落里一个富贵公子皱皱眉头,对身边一个白净面皮的中年男人说:“这是什么道理,庶出的儿子难道就不是儿子了?还有,入赘怎么就让人笑话了?女方出嫁或者男人入赘,最终结果都是两个人睡觉过日子,有啥不同?”
中年男人的脸色由白转红,他吭吭哧哧的回答不出,只好说:“这是习俗,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自然要遵守了……”
公子“哼”了一声说:“我今天倒要去秦家为二人祝贺,这两个不按规矩办事的新人,我喜欢!”
他们离开茶馆时,没人注意。谁也不知道,这个富贵公子就是当今皇上——正德!
正德是明代最具叛逆精神的皇帝。他爱玩,但宫里不好玩,所以他经常溜出来闲逛;他厌恶繁文缛节,越不让他干的事他越想干,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自然喜欢所有叛逆者。
他带着贴身太监来到秦家,管事的以为他们是叶家亲戚,便招呼他们上礼,太监问正德上多少钱,正德随口说:“五十两吧。”
那时,一两银子可以买一袋米,客人们的礼金大多在一两左右,正德这五十两银子一出,就把所有人给震了。
叶老爷子和秦多福赶紧出来相见,一看是陌生公子,都非常奇怪。正德笑着说:“我是新人的朋友,特来贺礼!”
两人赶紧让叶明生出来,叶明生摇摇头说:“我不认识他,可能,他是璎珞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