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长城”带给上甘岭的奇迹
朝鲜的秋天是最美丽的。枫叶红了,千山万壑,升腾着旺盛的火焰,整个三千里江山披上了迷人的红绸子。朝鲜的秋天也是最激烈的。美军自恃钢铁的优势,在我方阵地上倾泻了大量的炸弹和炮弹。到处是冒烟的村庄、城镇和燃烧的山林。指战员们起初在山上挖“猫耳洞”,后又把两个相邻的“猫耳洞”挖深,在内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小坑道。当对方炮火袭击时,除少数哨兵监视敌方外,多数人可以进入这种小坑道,避开敌方火力杀伤。当敌逼近我方阵地前沿,敌炮火向我纵深延伸时,战士们便从坑道中一跃而起,展开近战,打退敌人的进攻。
“这个办法,”彭德怀紧锁双眉,问陈赓,“你觉得怎么样?”
“我举双手赞成!”陈赓狂喜得几乎叫了起来,“彭总,百团大战你最清楚,那时我就老鼠打洞,挖过藤本的老窝……”
彭德怀绷着脸,仰起头,回想着什么,把双手抄在背后,百团大战时挖洞的情况他当然清楚,但又有些担心:“有的同志说这是自掘坟墓,是个活埋人的东西!”
“那是他构筑不得法。我认为这是目前劣势装备的军队对付优势装备敌人的最好办法。当然有些技术问题还有待于研究。”
彭德怀舒了一口气,说:“好,就由你抓抓这项工作吧。”
“行,我先在三兵团十二军动手搞一搞,然后全面推广。”
在暮色的掩护下,十二军阵地上一片锹镐的响声。陈赓在师长们的陪同下,顺交通壕走着,一面同战士们握手,一面询问情况。“司令员,能不能拨点炸药给我们,用锹镐太慢了。”师长请求着。
“行。我已经请国内专家解决爆破难题,再抽调一些打炮眼的工具。”陈赓显得很高兴,拍拍土,猫腰钻进一条甬道。甬道有十米长,壁上还削了个龛台,点着几支蜡烛,地上铺着柴草,放着背包,再往里是弹药和武器。师长介绍说:“这是屯兵洞。上一次防御战斗,他们在这个洞里守了十昼夜,敌人又放毒,又喷火,最后急得在头顶上挖洞,结果都失败了。”
陈赓点点头,问:“这是谁的发明?”
“我们三连长。”师长指了指人堆里一个憨厚的汉子。汉子腼腆地说:“我是从京郊焦庄户来的,打日本那会儿,我们民兵挖过这玩意儿。”
陈赓笑得眯着眼说:“怪不得。打败日本鬼子的英雄又来征服美国鬼子啦!”他又转过身对师长说:“好好总结一下。不久我们要专门召集会议,把你们的体会拿去交流交流。”
1952年4月,陈赓根据彭德怀的指示,在志司召开了各军参谋长会议,解决有关坑道作战的各种问题,从战术问题到挖掘技术都交流了经验。把坑道和野战工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防御进攻体系。陈赓在会议开始时讲了话,5月1日又在最后一次会上作了总结。他说:敌人占有装备、火力、技术的优势,但他的进攻却被我们顶住了。他也被迫构筑工事,与我们对峙。今后作战的主要特点,是双方对峙的阵地战。敌人还有力量发动局部的进攻,我们的对策是:以坑道为依托,调动炮火集中对付进攻的敌人;在其他阵地上对敌发动小型出击,以分散敌人的兵力、炮火,破坏他的进攻。彭德怀、陈赓等的意见,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
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也来参加会议。因为他那个军要去上甘岭地区接防,特意来听取各军防御作战的经验。但是他接防的阵地上,连一条坑道工事也没有,他向陈赓报告后,陈赓说:“那怎么行?”立即命令第三兵团所属的第十二军和第六十军抽调技术能手,去帮助第十五军挖坑道。他们每昼夜组织四五班人轮换挖,并请国内工业部门解决炸药、抽风机和打炮眼工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就在阵地上挖成了完整的坑道体系。
最后的检验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斗。
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597.9高地、537.7高地及北山志愿军两个加强连的阵地,成为美军重点攻击目标。
无数的飞机构成梯队,飞临上甘岭,身子一侧,地面便爆炸开来,发出震天的巨响。火炮炮弹和迫击炮弹在无休无止地爆炸着,气浪冲击着上甘岭的防守阵地和地下坑道,也冲击着志司指挥所的头脑与心脏。
“不把上甘岭兜底翻个身,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彭德怀骂道,眼睛燃着怒火,一眨不眨地紧瞪着上甘岭方向。那里的白垩山岗后面,掀起了漫天杀气腾腾的褐色的尘霾,他默默地谛听着敌军大举进攻时的可怖的喧闹,这声音他早已熟悉了。
他抬起红肿的眼睛,不住地询问作战参谋:
“通讯联络怎么样?”
“保持畅通!”
“伤亡呢?”
“不大。”
“坑道呢?”
“保持完好。”
“敌人兵力如何?”
“敌人先后出动的是3个师,大约6万人。集中了300余门大炮、100多辆坦克和大量飞机,进行持续不断的轮番攻击。据初步估算,敌人每天向我阵地发射炮弹数万发,最多时达30万发,两个阵地被削低了2米。”
彭德怀两手抓住桌子边沿,用一种习惯姿势挺直腰杆,以同样认真但稍微有点发哑的声音说:“命令后续部队立即增援上甘岭。命令上甘岭作战部队,依托地面野战工事抗击敌之进攻,敌人轰炸时转入坑道内作战,坚守阵地,寸土必争!”
敌人还在狂轰滥炸。在这个不到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颗炸弹呼啸着倾泻……
在战场上可以说只考虑到精神,而肉体是没有时间去考虑的。彭德怀时而坐在吉普车里,时而在指挥所走来走去,有时看地图,有时打电话,一昼夜匆匆忙忙地吃两顿饭,夜里尽可能倒换着闭闭眼,再在颠簸的吉普车里打十分钟瞌睡……
第40天的战斗和以前一样激烈。美伪军虽然继续在遵照命令夺取山头,但他们的不少指挥官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命令是不可能完成的。
到第42天早晨,彭德怀感觉到坑道坚不可摧,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的志愿军后退一步!
他们等待着,希望美国人重新进攻,好在这种徒劳无益的进攻中消耗殆尽。
第43天早晨,美国人通常发动进攻的时刻过去了,然而他们没有开始进攻,过了一小时,又是一小时,他们始终没有开始。
美军指挥官懊丧地表示:共产党中国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修地下长城!到朝鲜停战为止,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90余公里,约等于中国从连云港到西安间的一条石质隧道。他们挖的战壕和交通壕共长6240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全部工程可用一立方米的土墙环绕地球一周半。它的确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推举志愿军谈判代表
1951年下半年,朝鲜战场的战线已经稳定在“三八线”一带。美国放弃了侵占全朝鲜的企图,并做出了愿意在“三八线”附近谈判停火的表示。我方领导人综观形势,也决心边打边谈,争取和谈成功。这样,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曙光初现,志愿军最高指挥部里,也开始了酝酿谁出任和谈代表的问题。
在此之前,彭德怀曾收到金日成写给毛泽东的电报。电报申明了朝鲜方面对同美国战场和谈的意见,提出了目前谈判的内容和地点,并要求彭德怀代表志愿军出席和谈会议。彭德怀立刻召集陈赓、邓华、甘泗淇、杜平、解方等总部领导讨论一下,看谁去好。大家对朝鲜提出谈判的内容和地点都无异议,他们尊重人民军自己的选择,只是认为彭德怀是“总指挥”,应该坐镇志司,主持作战。彭德怀也觉自己离开战斗岗位不合适,提议邓华去。
邓华直摸脑袋:“我这个人一辈子没干过外交,不知怎样对待,我看还是换个懂外交的同志去吧。”他一下发现陈赓,便高兴起来:“我看还是陈司令员去吧,你是老资格,蒋介石都怕你,老美更没什么说的。你不是参加过停战谈判么,正好!”
陈赓笑了:“今非昔比,如今我这身体脑子都不如从前,拄着拐让人家看笑话。”他和甘泗淇交换了眼色,接着说:“外交虽非你所长,你是打仗的料,可我们都同意彭总的意见。你是咱志愿军第一副司令,一至五次战役你通通参加了,对和谈最有发言权。我那时在太原执行小组谈得好,靠的就是情况熟。”
甘泗淇响应道:“老陈说得对,你情况熟,你去吧。”
在大家的推举下,邓华就不好推脱了。
彭德怀点燃一支烟,慢慢吸着,大家围绕谈判问题又说起来。
陈赓说:“美帝国主义愿意和谈,这是我们的胜利。朝鲜战争对英法等国无实际利益,而西欧本身又受着威胁,所以他们与美国相互间的矛盾是存在的,同时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剧烈,使杜鲁门不能不考虑选择谈判。他想结束朝鲜战争,摆脱被动局面。”
邓华似乎已担任了谈判代表团角色,说话变得谨慎起来:“但对朝鲜的前途尚不能盲目乐观,要防备敌人利用和谈重新积聚力量向我进攻。如果停战谈判破裂,我们坚决继续打下去。”
甘泗淇很赞同地说:“这次美军提出和谈是打出来的,在谈判桌上,他们是不会很老实的,可能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但我们部队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要提高警惕,多打胜仗,谈判才能顺利进行。”
彭德怀作了总结性的发言:“美国为维持自己在东方和世界的政治地位,依靠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实行的是战争政治。但是,我们五个战役一打,把他的老虎屁股打疼了,所以极力想摆脱困境,改变目前危局,这就有了和平谈判。李奇微的声明是打出来的。杜鲁门到处摸底寻求门路,要求和谈是打出来的。6月30日李奇微奉命提出和平谈判,党中央和毛主席以及金日成同志都同意和谈了,这是件好事。但是,我们要警惕敌人利用和谈作为烟幕,所以要立即通知各部队加强战斗准备,千万不可麻痹,要教育部队,今后的战斗状态将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有时战斗还会十分激烈。”
陈赓也说:“主席说过,和谈的成功决定战场上的作战情况。他指示我们可以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打法,一片一片地打,一口一口地吃,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的战机。我同意彭总的意见,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准备组织大规模的反击,根据谈判的进展情况决定我军的行止。”
邓华确实沉浸在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中,他问大家:“如美国耍花招怎么办?”
“那还不好办?”陈赓用手杖戳了一下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要是耍花招,我们也不用客气!”
会后,彭德怀将会议讨论和推选邓华、解方为志愿军谈判代表的情况,上报了中央军委。
1951年10月以后,陈赓因病回国治疗,至1952年3月,第三次入朝。他这次是替换彭德怀回国的。朝鲜战场上特别艰苦的生活、异常繁忙的工作,同样影响着彭德怀的身体。原先,他就患有慢性肠炎,是早年在旧军队当兵时得下的,还有严重的痔疮。这几天,头部又生了一个瘤子,身体日渐瘦弱。大家劝他回国检查治疗,他总是说:“这是小病,不要紧,死不了人!”继续在前方照常坚持工作。后来周恩来特地派人来朝鲜前线接他回国治疗。陈赓在3月31日黄昏到达志司。当夜就与彭德怀交谈,告诉他毛泽东对战争的看法,以及自己来的意思,督促彭德怀回国休养,彭未表示意思。他想坚持到5月朝鲜战局稳定后再回国。陈赓对其负责严肃的态度,打心里敬佩。周恩来经请示毛泽东,要彭德怀马上回国治疗,绝对不要推到5月。周恩来的电报同意彭德怀去与金日成一谈,动身时间不要迟过4月上旬。陈赓拿着中央的电报去让彭德怀念,笑道:“中央来电催你马上回国治病,我看你还敢违抗中央命令吗?”4月4日,中央再次来电催促,彭德怀不得不于4月7日动身回国。
回国前,陈赓把洪学智找来说:“彭总这次回国,要当军委常务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周总理太忙,还兼着军委常务副主席,忙不过来,所以非要彭总回去不可。”
彭德怀交代:“我回去以后,我在志愿军的一切职务由陈赓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党员,资格比我还老,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陈赓开起玩笑:“可是,我在志愿军里的资格可没有学智同志老哟,我是后来的。”
洪学智对彭德怀说:“你放心,我坚决服从他的领导。”
陈赓又开玩笑:“什么服从不服从的,你把后方那一摊抓好了,就行了。”
彭德怀点点头,和陈赓重重地握了握手,深情地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