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神州万里。
原本的锦绣河山此时早已是千疮百孔,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占南京,并在南京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至少三十万中国军民在这场浩劫中丧生,期间生食人心、活人标靶、杀人竞赛等各种非人的玩乐在日军队伍中风靡。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并丧心病狂地决堤放水,无情的洪水直灌豫、皖,至少一百四十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丧生。
若我驻刀当此时,必当屠尽百万敌。
1938年9月,日军集结五万余兵力,分二十五路进攻八路军晋察冀抗日基地。
故事就发生在这么一个惨烈的时代背景之下,生命在那个时代轻贱如草芥,战火和屠杀就像是一场不会止息的默片,循环上演。
幸运的是,太平村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偏僻到在日军的作战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么一个地方,所以它在日军前期的扫荡中幸免于难。
太平村,全村长二里地,宽一里有余,村子蜿蜒盘旋在黄土高原上,用村子里最有威望的张探花说的话描述,就是“太平村出过宰相,住过王侯,领兵的大将也不止一二,底气可旺着呢!你们这帮龟孙可算是托生了个好地方!”
底气旺不旺不知道,不过村子就坐落在河滩边不远,背靠大石头山,放在古代也算是个四战之地。村里共有三百户人家,千人左右的规模,现任村长就是张探花。
张探花本名已经不可考了,但这探花还真是货真价实的探花,光绪二十四年金榜题名。殿试第三名,目睹了天颜,在与光绪皇帝促膝长谈了一番之后,便死心塌地地跟随着光绪帝去“戊戌变法”了。
结果当然很悲催,作为光绪亲随的他,被杀鸡儆猴的慈禧太后硬生生地按在行刑台前观礼,据张探花的讲述,他可是鲠直了脖颈,打算誓死不从的,若不是大内侍卫驾着,那“戊戌六君子”就是“戊戌七君子”了。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张探花在光绪暴毙之后就因病辞官,回到故乡“造福”百姓了。
对于这些话,村里人大都是一笑而过,不过村子里还是保持着最起码对读书人的尊敬,毕竟前些年县太爷来了,也只有这位能搭上几句话,至于村里的泥腿子们,县太爷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欠奉。而且村里有了娃娃,谁家不得让张探花取个文绉绉的名字,懂不懂不重要,听起来高深莫测就对了。
村里还有位治安司令,杨武杨大司令,麾下四大金刚:二娃杨国忠、憨娃鲁庆、狗腿子刘德胜和斜眼刘德禄。
别看四大金刚外号不咋地,可这名字也颇有几分文士风范,可见张探花在这方面确实是功力不浅。
四大金刚都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村人,憨娃属于那种一脚踹进黄土疙瘩里都蹦不出个屁的主,二娃是杨司令的内弟,年轻的时候在村子里撩鸡斗狗也算一把好手,狗腿子和斜眼是亲兄弟,不过这两个家伙时常在村子里偷鸡摸狗,杨司令来之前村子里谁见了不是先啐口唾沫。
杨司令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远迁到东北去了,听说是后来参了东北张司令的军,后来在东北打了三个月的仗,最后背着个瓦罐逃了回来。
是不是逃兵村里人可不知道,不过张探花说过逃兵是要被抓起来砍头的,杨司令毕竟已经背井离乡了快二十年了,听了张探花的义正言辞,哪里还敢睡觉,闭上眼睛就梦到张探花高举着鬼头大刀,“夸嚓嚓”就把自己半个脑袋瓢给削没了。
为了自己的脑袋,杨司令就组建了太平村治安队,他就是大司令。枪没一条,刀没一把,一人一根哨棍也就了事。治安队统共就五个人,除了杨司令就是刚刚说的四大金刚了。
张探花在杨司令成立治安队的第一天就拄着孤拐,指着杨司令的脸面,唾沫横飞,喷了杨司令一脸。
“你个龟孙,你这是要造反啊!你就不怕朝廷即日就起大军剿杀了你个龟孙?”
杨司令毕竟是见过世面的,知道现在外边日本鬼子打得凶,朝廷都没了,州县上哪还有功夫管自己。
他擦擦满是唾沫的脸,也不管张探花战战巍巍的身形,在全村看热闹、张探花准备拼命的架势下,拉下了挡布,露出了杨家大院门口新准备的牌匾,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大字“太平村治安队”。
看着牌匾上不堪入目的字体,张探花气的一口大气没喘上来,大喝了一声“羞辱祖宗!”就仰面昏了过去。
这一下就把全村搞了个鸡飞狗跳,掐人中的、拍后背的,还有个缺德的,揪着一个小孩就脱裤子,说什么童子尿最管用。
乱糟糟的一团,谁还顾得了杨司令,但这治安队也就这样在太平村里扎下了根来,不过,张探花从此以后再也不从杨家大院门口走了,就算是远远看见也要久久地憋着一口老痰,重重地吐向那块牌匾。
如果说张探花是老一辈传说中的文曲星,那赵家小子赵敬东就是现在村子里的文状元了。
赵家在太平村里不算是大户人家,祖辈上下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不过据张探花考证,北周倒是出过一员猛将,身子骨倒是遗传了下来,祖辈都是健壮的汉子。
赵家小子四岁就开始上村子里的私塾,那时候的先生就是张探花兼任着,现在的私塾先生是小张探花张威。四岁的小子,乌黑的眼仁滴溜溜转,小小年纪就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背的滚瓜乱熟,到十五岁的时候,张探花历年的藏书已经被他全都吃进了肚里,天赋让殿试过的张探花都咋舌,逢人就说,若是往前百十年,这小子就是连中三元也不是难事。
十七岁的时候,赵敬东就被张探花委托给自己以前的一个同窗,现在一个大学堂的教习。临走的那天,赵敬东老实巴交的父母哭的稀里哗啦,倒是赵敬东拍拍父母的肩膀,宽慰着双亲。
“爹、娘,不要哭,探花爷爷说了,朝廷历来厚待读书人,何况这次是他的同窗,我不会有事的,每年我都会回来看望双亲的!”
张探花把送赵家小子出去游学当成了村子的大事,招呼人把全村老少都从家里撵了出来。看着赵家大哥大嫂哭哭啼啼,再看看赵家小子的意气风发,村里都赞叹赵家好命,生了个好小子。
倒是杨大司令,带着麾下的四大金刚,远远地瞅着,嘴角还挂着一丝让人把玩的笑容,有些轻蔑,有些惋惜。
赵家小子平时对杨家司令颇为尊敬,倒不是杨司令不愿意上前嘱咐几句,张探花来之前就专门去杨家大院口明令杨司令不准去,说是怕丘八的臭气污了文曲星。
和老探花接触时间久了,杨司令也就习惯了,老探花过过嘴瘾而已,不过对于老探花的话,他在心里悄悄嘀咕。
“现在外边还不全是丘八,这文曲星出去还不被小日本给活剐了?”
赵敬东终于在全村人的注视下离开了村子,后来的就再也没有回来,如今三年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