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颉诗集《两年间》
■钟锐
好的诗歌总让人惊喜。这种惊喜穿行于思想与灵魂的深处,让人产生一种超出常情的激动和共鸣。或许,这就是那些经典诗歌之所以流传千古,历久弥新的缘故吧。而在这个寒冷的冬日,翻看陈颉的诗集《两年间》,带给我的却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惊喜和感动。翻开诗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首《老宅无人居住》:“老宅,一个藏有梦的地方/这么多年,站在澧水的手边/耗尽了每一份孤单//门前的小路/一丛丛野草/挺立着多年的荒凉/路边菜园腐烂的栅栏上/一只蝴蝶已死去多年//坐下来,寂静/是祖坟前一棵桃树的安逸/一只小鸟的胆怯/和一座空宅的凝望与忧郁//门上的锈锁,地上的落瓦/一些灵魂纷繁的旧事/诞生和死亡,游历和厮守/那是生活的碎片/和更多的赶忙//离开老宅/除了想剔除贫苦/暗淡和酸楚/余下的也只有/抛弃的泪水/和对故土忠诚的残梦//同一个黄昏/又一次目睹着消隐/和空荡,一个人/陷进无边的诡异”。
寂静无人的老宅、丛生荒凉的野草、孤立腐烂的栅栏、锈迹斑斑的门锁……这一切交织叠加,在诗人貌似平静的叙述下,氤氲着一种浓浓的诗境和淡淡的忧伤。这样的诗句真让人叫奇。它像元代马致远那首有名的《天净沙》,几个常见的事物看似信手拈来,但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感却是那么强烈。说起来它似乎更像一首田园牧歌,虽然可以从中深切地感受到疼痛和忧伤,但渗入血液和灵魂的,却是一种无法消散的回望与温暖。
是的,作为诗人,在陈颉心中反复纠结的正是这种无法逃离的对乡村的回望与忧伤。它看上去像一个生命的悖论。昔日拼搏奋斗为的是离开乡村,但一旦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灵魂深处却日日夜夜开始回望与遥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注定荒芜和难归,所以诗人只好用手中的笔,用心中的诗,一次又一次地回归乡村,思念故乡。这一点,幸或不幸,只有诗人自己知道了。而在《雨中故乡》,诗人更是无比的深情和惆怅:“雨下了一天/还在下着/乍暖还寒的日子/回到故乡/让我变得敏感而脆弱//旧时的土路/屋前的梨树,还有/路上的两个行人/和他们的梦,应该没变/只是多了些寒冷/多了些荒凉/和走在路上的心情//一场病痛/对于一个人/有时很快就会过去/可离开故乡二十年/乡村也病了一场/在奔跑和遗忘间/我很难用准确/和直入心怀的词语/来描绘这抓不紧的沧桑//流失,脆弱和微暗/回忆离现实太远/又回故乡,被人/奚落的疼,裂出的伤/一丛一丛,孤零零地/被雨水淋湿”。
于此或许不难看出,诗人流露出来的这种回望和忧伤是自然而然的,它不是无病呻吟,也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这种撷取生活的真实场景,再加以真情实感和独特感悟糅化为诗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陈颉多年来写诗的一贯坚持。他的诗处处充满着对故乡,对亲人,对土地,和对苍生万物的感情。如:“心灵镌刻风的游记/是谁背弃巢穴/在记忆的路口/竖起辛酸的背影//紫苏的芬芳/举起喑哑的映像/黑夜喊着月光/肩头轮换的生活/如缓慢之潮,厚密阴影//大地伸开双臂/宽敞的风,托着焚烧火焰/希望在一片月色中/借过星星的光芒走过/脚步的背后,时光柔软/楚痛和思念,散落着/一丝丝忧伤”。
《背影》真是一首好诗!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那篇同名散文。在这里,这些动人的诗句充满了生命的质感,没有一丝矫情。虽然可以看出诗人纯熟的诗歌创作技巧,但这种诗歌音节的波动,无疑更取决于情感的真实和澎湃。而有了这些,也才能让人如临其境,有着和诗人一样的切身感受。
陈颉的这本诗集共分为四辑。之前所说的《老宅无人居住》等诗均出自第一辑《心灵的旅迹》。而《感念的触角》、《澧水的情思》和《远行或怀想》等三辑也都十分出彩。陈颉的视野很开阔,视角很独特,他总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和特别的位置上,冷静而充满激情地诠释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通过多年的坚持和磨炼,他对诗歌有着超乎一般人的掌控力,往往寥寥数笔,就营造出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比如《土地垭》:“地图上,湘西北的/土地垭,我用扩大镜/仔细寻找/也难以给它定位/长空浩大/那只是一个细点/可至今还闪着/圣洁的光芒”。又比如:《梅里雪山》:“清晨,一座金銮宝殿/澜沧江边,梅里雪山/神的头巾,圣经的光芒/日月同辉,宏阔辽远//直入云霄的卡瓦格博/一位将军,俯视着身边/众多的将领,临战阵势/风涌云起,一字排开//时光隧道中,灵魂在这里/转了个弯,梅里雪山/绕匝礼拜的人们,虔诚善意/一颗心,注解一生的光阴”。
陈颉很勤奋,这从他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可以看出。同时他十分认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的诗虽然数量多,但基本上首首精彩,都值得一读。如果硬要说点缺憾,那就是收入第四辑《远行或怀想》的诗作多了一点。相比这种旅游纪行诗,我私心里更喜欢《背影》这样的诗歌。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己之见。
最后要说的是,爱诗多读诗实在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时代,一首好诗犹如一缕清风,总能拂去我们心头的烦恼和尘埃。而那些坚持写诗的诗人们无疑更加难得和可贵,他们依靠诗歌支撑着人生的信念,又以诗歌濯洗着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所以仅此一点,我也要向诗人陈颉表达我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