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陈颉诗集《两年间》
■王辉
说实话,我不喜欢诗歌,尤其是时下文字泛滥背景下的现代诗。此语足以惊人,就当是狂妄愚钝之徒的诳语吧,不为可信。作为一个最普通的读者,非文人骚客,非名人名家,我只是想说出心中真话,仅此而已。但陈颉兄的诗歌我还是有点偏爱,想读,能读,可读懂其间一些诗意的。
同为平凡人,同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城里过活的陈颉兄是本地小有名气的诗人。一天,他捧出一本即将出版的诗集《两年间》让我品读,着实令人吃惊与感慰。整天忙碌于文牍之中,穿梭于家庭单位两点之间,他依然保持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姿态,内心和谐,触角敏感,文字灵动,用心勾勒出一幅幅平和冲淡又微带感伤的诗歌意境图画。母爱家国,人生命运轮回,远行旅途情物,样样都足以触动诗人的心弦,温暖读者柔软的情感角落。
《两年间》是诗人短短两年内人生体验升华的结晶,内容丰富,时空广阔,思想深邃,情感笃厚,意境空灵。主基调是平和而温情,明朗又略带忧郁,诗情漫溢,格调雅致。读罢,我以为,有关母爱家国内容章节是我的最爱。父情母爱,思乡忧国,这是人性最柔弱的情感脉搏,思绪波动,人生起伏,人们都会情不自禁感恋她的存在,诗人犹如此。
综观全集,抒写母爱家国内容的诗章较多,主要集中在第一辑《心灵的旅迹》、第三辑《澧水的情思》和第四辑《远行或怀想》中。诗人笔下的母爱最为打动人心。《母亲的病灶》、《村口的母亲》、《早起的母亲》、《月光下的母亲》、《进城的母亲》和《母亲》,每首都是情真意切,孝心拳拳。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起大落,只有润物无声的款款深情。诗人每次入笔都是平凡小事,生活琐事。“那些熟悉、陌生的病名/腰痛、胃痛和骨质增生/是母亲的积攒的病灶”,(《母亲的病灶》)“早起的母亲/站在岁月的门沿/父老携幼,把锄向晚”,(《早起的母亲》)初看起来,每句都不足以构成诗歌语言,那么通俗,那么琐碎。可当这些语句组合一起时,诗意却如此浓郁,情感却如此真挚。可见,诗人对母爱的感触不比常人,对文字的把玩已入炉火纯青之境。写父爱,写亲人友爱,诗人也只是写平常事,抒平常情。文字清淡,初读未能入其诗心,仔细品尝,又觉其中个味十足,亲情萦绕在怀,感人至深。
家国幽思,爱国爱乡,是诗人关注的又一焦点。故乡活在每个人的梦境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诗人就有一千个故国家园形象。《雨中故乡》里描绘的家园犹如远逝的时日,一去不复还。可他梦中的故土却依然存在,永远活着,活得如此顽强。一旦失去,诗人是那么感伤,那么无助和忧郁。“雨下了一天,还在下着/……/屋前的梨树,还有路上的两个行人/和他们的梦,应该没有变/……/只是多了些寒冷,多了些荒凉/和走在路上的心情”。情景融合,思绪沉重,意境凄美。“坐下来,寂静/是祖坟前一棵桃树的安逸/一只小鸟的胆怯/和一座空宅的凝望与忧郁”。(《老宅无人居住》)抒写了诗人对旧梦的回忆,儿时的家园并非美好,可失去她时更觉痛彻心扉,郁郁寡欢。也许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们难以琢磨的心路历程。诗人爱国表现得很明朗,很亮丽。他写澧水的山山水水,花草虫鱼,晨曦黄昏。景色宜人,情感真切。同样,诗人的触须是微弱敏感的,小处融入,大处生妍。看似平常,实则特别。“打开前门/是张家界的山水/迈开步子/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几句简短明了的语言,把桑植的特色刻画的淋漓尽致,叫人不佩服都难。对故园家国的感知,感伤也好,明朗也罢,这都是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浓郁的情。虽平凡,但也实在。
人生立于天地苍穹,生在滚滚红尘,有时候欢娱畅快,激情澎湃,更多时候则是俯首沉思,暗自伤怀。感平凡生活之无奈,伤人生归宿于何处。探讨人生命运是文学作品的经典命题。诗集《两年间》里这样的作品也同样不少。有的独立成篇,有的影射交融在其他篇章里。“手术,没有惊动一声记忆/却照亮了我隐藏的内心/生命好像一张白纸/随时可以捅破”。(《手术》)“活了这么多年/缓慢看清了/时光的速度/有时却忘记了/来时的路”(《人是部机器》)普通的人生该如何度过,来时拥有什么,去时又能带走什么呢?生命的脆弱犹如黑夜的豆灯,只要一阵风过,什么都归于寂静。诗人对生活的体会是深切的,感恩,愉悦,落寞,无助,孤寂,恐惧……五味杂陈。生命虽无常,心态更可贵,诗人对生活是热爱的。每一句诗都可以读到他内心的平静,和谐,安逸,不浮华,躁动。这也是我欣赏陈颉兄诗歌的又一重要因素。不管时事如何纷扰,他总能找到安放自己心灵的乐土,“在宿命中用诗歌疗伤”。平凡,但不失乐趣,普通,却又不乏价值。
诗集《两年间》篇幅很多,内容丰富,阅读空间较大。写景咏物章节不少,主要集中在《澧水的情思》和《远行或怀想》两辑里。写的都是平常事物或景色,身边的,旅途中的,无处不在。这些诗章仅从描摹景物来看是很到位的。“沱江,仍在大师的/眼里跳跃/羞涩和小巧/……”写出了沱江的特别,令人神往。但我窃以为,一般来说,论写景,诗歌不及散文,论叙事,散文不及小说。诗人的这些写景咏物诗歌只见其景,而少见其情,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诗歌的魅力。诗言志,歌咏情,思想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为写物而写物,这样恐怕会落入空乏无物的窠臼,不利于诗人追求更高文学境界的发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诗歌经典虽然写景描物,但更多的是注重了其景物所承载的深厚情感,读来才更觉赏心悦目,动人心魄,并成为佳品。
说句真话,陈颉的诗歌以其娴雅的心境,清新的语言,平凡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在本地文坛占有重要一席。读之可以怡情,品之可以内心充盈,摈弃浮华。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用心享受这平凡的人生境遇,欢度平静安然的普通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