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病防变——胃病的调护
胃病发生以后,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调护,防止其转变和复发。
1.整体治疗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别的脏腑功能。《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说:“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即是说脏腑之间疾病可以相互影响。以胃病而言,胃在五行中属土,与睥互为表里,生胃者为火(心、小肠),胃生者为金(肺、大肠),克胃者为木(肝、胆),胃克者为水(肾、膀胱)。临床常见胃病与脾、大小肠及肝胆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难经·七十七难》指出:“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这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而提出的防止疾病传变的治则,意思是说在防治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某个脏腑,而应同时顾及所传变的脏腑。防治胃病时可以此为鉴,如胃病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属胃病及胆,胆胃同病,治疗则多采用疏肝利胆和胃法。
对胃病的早期治疗,也是预防胃病转变的有效方法。不少慢性胃炎患者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转化为胃癌,因而精神紧张,寝食不安。其实,占慢性胃炎中大多数的浅表性胃炎通常不会癌变,而萎缩性胃炎也只有少数(低于15%)患者可能发展成胃癌,而且这还要看患者的胃黏膜上皮是否变化成肠黏膜上皮。慢性萎缩性胃炎只有肠上皮化生伴有中度以上的不典型增生,才会发展成胃癌。再说,胃黏膜从正常到“癌变”的一系列变化过程需要16~24年之久,即使从萎缩性胃炎到胃癌,也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因此,对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包括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常食含硒量较高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精神乐观,生活规律,以及定期做胃镜追踪观察,患者大可不必精神紧张,“谈癌色变”。
2.悉心调养确诊是胃病后,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自我调养。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和所有的疾病一样,利用药物来治疗胃病不是惟一的手段,尤其是慢性胃病这种一时半载不能痊愈的病,平时的“调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已经根除,也没有腹痛、嗳气、饱胀等相关症状时,就可以利用平时的调养来达到不再复发的目的。但胃病的“七分养”,应该是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如胃溃疡处在活动期,有上腹部疼痛、出血等症状时,还是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当溃疡已经形成瘢痕,病情已过渡到了静止期,这个时候就应以调养为主。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的理解还是存有误区,有的人在胃不舒服时吃点药、病情好转后就停药,不再进行系统的治疗,同时又不注意饮食调养,这样就容易导致胃病久治不愈。从发病的原因来看,胃病说到底还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疾病,如情绪不宁,饮食不节,贪凉饮冷,过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及吸烟饮酒过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引发胃病。因此,胃病患者在进行药物系统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起居和精神方面的调养。当胃病发作时,以药物治疗为主,调养为辅;当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后,就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同肘,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调养”上,注意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努力减少和消除胃病的诱发因素,以控制胃病的发展或复发。
(1)精神调养:乐观的精神和舒畅的情志在胃病调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称为“七情”,“七情”的异常变化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样,在胃病恢复期间,一旦情绪异常变化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如过度的优思恼怒、焦虑和紧张,均有可能导致胃病复发或加剧。因此,胃病患者应时时注意精神情志的调养,尽量避免或减少忧愁、烦躁、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如《大藏经》所云:“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胃病早日康复。
解除顾虑,保持乐观心态七情中的“忧思”是胃病致病原因之一,忧思过度可使脾气郁结,以至运化失常,产生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因此,胃病患者应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胃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只要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调养,一般是容易恢复或治愈的,不必过于忧虑和担心。无忧无虑,泰然处之,谨遵医嘱,积极治疗,才是对待胃病的正确态度。同时,病人亲属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协助医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对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反复,日久不愈,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或失望等情绪,应耐心向其说明疾病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并告诉患者养病的注意事项、调养方法及有关事宜,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消除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
避免不良情志刺激《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意思是说,情志刺激会使病情不按一般规律发展变化,而向恶化方面发展。临床资料显示,胃病中久治不愈者约40%的人与气郁有关,有的病人甚至还会因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吐血、应激溃疡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胃病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应尽量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特别是避免发怒。对那些容易发脾气的患者,可告之以自解的方法,使其气消而不上逆作怒;并根据病情建议患者采用读书、吟诗、弹琴、作画,呼吸吐纳等方法,以怡情养性,使“气和志达,营卫通利”,靠自身的正气战胜病魔。
(2)饮食调养:“胃贵在养”。饮食调养在胃病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胃是食物储存并进行初步消化的场所,胃中的胃酸、胃壁的结构均可影晌胃对食物的消化。在胃病治疗和康复期间,如果不注意饮食调理,易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再说任何药物若长期服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而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不仅不会给病人带来任何痛苦和危害,更是可以避免和限制食物对胃的机械性、化学性、寒热性刺激,同时使胃酸得到中和,胃酸分泌得到抑制,从而达到减轻胃的负担,保护胃的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的目的。因此,胃病患者对饮食的要求就更具特殊性。古人曾提出“宁少勿多,宁饥勿饱,宁迟勿速,宁热勿冷,宁零勿顿,宁软勿硬”的饮食六要诀,可供胃病患者借鉴。
胃病患者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宜温、宜软(烂)、宜鲜、宜淡、宜少、宜洁、宜精、宜缓(细嚼慢咽)”,着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定时进食饮食不规律是导滞胃病复发的诱因。因此,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除急性胃痛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外,一般以一日三餐为宜,餐间间隔时间要合理。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零食,以减轻胃的压力,尽快恢复胃的健康。一部分患者因为工作或职业的关系而难以按时就餐的,可随身准备一些苏打饼干或点心,按平时进食的大概时间吃一点充饥,以保证胃酸分泌不至过多。
节制饮食胃病患者在饮食调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胃气,饮食数量应根据病情及身体需要合理调配,忌过饥或过饱,饮食过饥过饱都会损害脾胃正常功能,不利胃病康复。一般来说,胃病患者不可一顿吃得过多,可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进食。当食欲不好时则不要勉强进食。
选择饮食胃病患者的脾胃功能较弱,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又易于消化的松软食物为宜。在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期、消化性溃疡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停止24小时以后、或活动性溃疡等患者,宜进食流质饮食;慢性胃病恢复期患者宜进食半流质或软食;胃病各种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和控制后可与正常人一样进食普通饮食。
作者认为,胃病患者最好的饮食是米粥。因粥之为食,清淡可口,滋润不腻,易消化吸收而有益于肠胃。北宋文人张耒“粥记赠分B老。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清代名医王孟英更将粥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食粥应根据四时季节变化而有所调整。春季。万物发陈”,当养其生发之机,应食荠菜粥、韭菜粥、猪肝粥、红枣粥等;夏季“万物蕃秀”,宜助其盛长之势,并兼顾清署化湿,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扁豆(花)粥等;秋季宜养“收”,应食萝卜粥、栗子粥等;冬季宜“藏”,可熬制一些具有温胃御寒作用的粥食,如羊肉粥、牛肉粥、狗肉粥、人参粥等。总之,胃病患者应根据时令、体质和病情选择相关的药粥。此外,平时还可适当多吃点蜂蜜,因为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功能。
胃病患者应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可适当多吃一些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各种营养素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同时,要注意饮食的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食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胃病患者饮食的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熏、炸、腌、烤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又较长,会增加胃肠负担,不宜采用。此外,还要注意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再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灶的修复。
注意饮食宜忌是指患者适宜食用的食物,以及在疾病过程中不应当食用的食物。在疾病恢复期,由于人体病后邪气甫去,正气未充,肠胃不胜过度负担,如仍贪食厚味或饮食过饱,则肠胃复损,病邪复侵,病症可能再度复发,中医所谓“食复”、“病遗”即指此而言。医圣张仲景说:“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相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胃病是一类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很多患者由于忽视了饮食宜忌问题而使旧病复发,轻病转重,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因此,胃病患者要注意饮食宜忌,应少吃或不吃下列食品:①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芥末,过浓的香料、香精等。②过烫过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③坚硬粗糙及黏糯、胀气的食物,如炒花生、炒蚕豆、炒腰果、炒黄豆、炒榧子、竹笋、芹菜、韭菜、生胡萝卜、炸猪排、烤羊肉、油炸豆瓣以及糯米饭、糯米糕团、汤圆、红薯、马铃薯等。④油腻韧性食物,如猪油、肥猪肉、奶油、田螺、螺蛳、蚌肉、海蜇和未经充分煮烂的猪蹄、鸡爪、牛肉等。⑤变质不洁食物。⑥香烟、烈酒、浓茶、浓咖啡。
胃病患者的饮食还应顺应四季气候变化和东西南北地域方宜之异,根据体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属性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饮食。如炎夏之季,适宜服食清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的食物,忌吃温热上火、辛辣肥腻、香燥损阴食品。寒冷的冬季,又宜多吃温补助阳之物,忌吃生冷大寒之品。北方天寒,宜吃温热食物;南方多火,宜吃清淡。再如阴虚体质,宜吃具有滋阴生津作用的清补食物,忌吃香燥温热的上火温补食品;而阳虚体质适宜吃温热补火的温补食物,忌吃大寒生冷的损阳食品,等等。
以下分别列举各种类型胃病患者的饮食宜忌,供选择食物时参考。
胃寒型胃病:宜吃具有温胃散寒的热性食品,如生姜、大葱、胡椒、荜拨、桂皮、花椒、丁香、小茴香、吴茱萸、紫苏、高粱、韭菜、桃子、橘子、樱桃、杨梅、核桃、荔枝、红糖、饴糖、酒酿、鲢鱼、鳟鱼、虾子、淡菜、羊肉、狗肉、羊肚、牛肚、麻雀肉、鸡肉等。
忌吃寒凉生冷饮食,如田螺、螃蟹、螺蛳、蚌肉、蚬肉、牡蛎肉、海带、绿豆、柿子、柿饼、香蕉、无花果、西瓜、甜瓜、苦瓜、生荸荠、生番茄、竹笋、生菜瓜、生莴苣、生萝卜、冷苹果、梨子、生藕、豆腐、豆浆、生黄瓜、金银花、菊花、西洋参以及各种冷饮等。
胃热型胃病:宜吃清凉蔬食为妥,如萝卜、生荸荠、薏苡仁、绿豆、梨子、柚子、西瓜、菊花脑、莼菜、芹菜、茭白、豆腐、丝瓜、冬瓜、金针菜、菠菜、马兰头、慈菇、荞麦、菜瓜、苦瓜等。
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茴香、丁香、生姜、洋葱、砂仁、豆蔻、荔枝、龙眼肉、羊肉、狗肉、白酒等。若误食这些辛辣温热食品,更会助长胃热,加重病情。
气滞型胃病:宜选用有行气消胀作用的食品和多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如杨梅、橘皮、柚子、佛手、萝卜、玫瑰花、砂仁、苦瓜、刀豆、香橼、薤白、葡萄、柑、荸荠、山楂、青菜、大白菜、芹菜、冬瓜、番茄、苦瓜等。
忌食糯米、栗子、核桃、大枣、黄豆、龙眼肉、荔枝、莲子、洋葱、蚕豆、芡实、番薯、螃蟹、蚌肉、蚬肉、白糖、饴糖、人参、黄芪、麦冬、黄精、熟地黄、阿胶、甘草等难以消化,壅滞黏糯之味。
血瘀型胃病:宜食具有活血化瘀、和胃止痛的食物,如山楂、菠菜、包菜、栗子、韭菜、藕、醋、当归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