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生
你或许、一定、绝对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男青年和未来丈母娘、未婚妻三人一同荡舟湖上。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丈母娘触景生情,突发奇想,问女婿:“这时假如船翻了,你打算先救谁呢?”
对女婿来说,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先救未婚妻吧,谁能保证丈母娘不会因此一肚子不高兴;先救丈母娘吧,没准哪一天未婚妻就闹着性子跟你急。
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先救未来的母亲。“未来的母亲”在特定语境中既可能指丈母娘,也可指未婚妻,可谓一语双关,皆大欢喜。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眨动着生动的眼睛,说:“这有什么好难的,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
这是来自纯洁的内心世界的回答,它在我心底引起的不止是感动,在小女孩的判断中,不存在“谁更重要”的价值取向,亦不存在“现实后果”的心理障碍,较之“未来的母亲”这一极富语言机智而实质是回避的答案,这样一种直接单纯、别无旁念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更令人为之沉思为之动容呢?
后来我又听到现在法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故事。一只热气球上搭载着四个人:一个社会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文学家,一个法国足球队主教练。热气球升空后出了故障,无法承受四个人的重量,必须要抛下一个人,这时应该抛下谁呢?所有人都陷入了迷惘、思索、争执和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最后他们听到一个八岁的法国小女孩稚气的声音:抛下身体最胖的人。
同样是八岁孩子简单的、幼稚的判断,虽然简单,却更接近理性;虽然幼稚,却更接近生命真谛。
对每个个体生命而言,生命是等值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没有优劣轻重之别。换句话说,生命的价值不会因为出身、门第、信仰、学识、性别、年龄、亲疏关系等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生命是等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