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1000元钞票的漫游记
朋友们,我们经常听说GDP,那么,什么是GDP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一个国外的网络笑话。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的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起了这张1000元钞票,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本钱;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刚才那家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旅客正好下楼,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拿起那1000元钞票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所有的债务都清了。经济学家更加高兴,因为小镇今天的GDP增加了5000元。
这个笑话虽然粗俗,但是却形象地反映出GDP的本质。
请问,为什么1000元的钞票可以产生5000元的GDP?因为GDP根本就不是钱数,而是被创造出的社会财富和社会服务的多少,只是用货币来衡量。货币一旦创造出来,就永不消失。而GDP是货币多次流通、多次重复计算的结果。很多人将GDP理解为社会挣钱的总量,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用GDP除以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就可以计算出“货币的流通速率”,数值越高,说明经济活力越高。如果过高,就有可能是通货膨胀引起的了。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国家间的GDP可以比较吗?很多人总是将多国的GDP按国际牌价换算成美元,然后进行比较。你们认为对吗?我们在“汇率引起的不公”中已经讲过,货币市场上货币自身已经变成一种商品,失去了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刚才的做法是不负责任、不科学的。理论上,应该按照“购买力评价汇率”进行换算。
再者,由于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劳动人口等都不一样,因此,简单对比GDP大小没有太多意义。比如中国面积很大,劳动力很多,而日本的面积小,劳动力也少,因此,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的GDP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人提出了“人均GDP”的概念,它的排序基本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
当然,GDP只能反映经济总量,至于经济的发展质量、是否可持续,还是无法真实反映。于是,又有人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就是在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它的数值越高,表明经济增长的质量越高。
总之,怎样发挥GDP对社会管理更大的参考作用,需要在长期工作和研究中的实践和探索。或许有比GDP更好的考量社会经济发展的办法,等着诸位去研究发现。
什么是经济———高效益是王道
朋友们,什么是经济?有的朋友说,就是搞钱。
那什么是经济发达呢?有的朋友说,就是搞好多钱。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前提:钱可以随时兑换财富。而在潜意识中认为,经济意味着财富和繁荣,对吗?
这种潜意识是对的,但是“搞钱”这种说法不太妥当。
我们来分析一下,“钱”究竟是不是直接等于“经济”。
如果一个国家自己的货币很多,是经济发达吗?不一定,有可能是通货膨胀,因为货币是可以随意印刷的。还有可能是有钱买不到东西。因此,货币并不直接等于财富和繁荣,对吗?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很多别的国家的货币,是经济发达吗?不一定,连自己的货币都不直接等于财富和繁荣,外汇是别人的货币,仍然是可以随意印刷、贬值,能有谱吗?还有可能兑换不了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核心科技。因此,再次证明货币不直接等于财富和繁荣,对吗?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钱并不简单地等于经济。之前我们讲到,货币是社会生产的一种组织方式,钱在经济活动中只是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经济呢?
我们在讲GDP的时候已经知道,社会财富需要用货币来衡量。我们还经常听说:做某事很经济。意思是投入产出令人满意,意味着高效益。
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就是:高效益的生产。
经济学建立在两块基石之上,一块叫“商品的有效性”,另一块叫“商品的稀缺性”,从来没有提到过“钱”。
奥肯定律
经济学家总是卖弄GDP同失业率的关系,或者干脆说“奥肯定律”。很多人听不懂自卑了,经济学家就自负了。
GDP同失业率究竟有什么关系?奥肯定律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地说就是:GDP增加,失业率下降;GDP下降,失业率增加。可是很多人经常把关系记混。这关键是没有理解定律的本质。
我们讨论过,GDP不是钱,是生产的物质财富和提供的社会服务的总量,只是用钱的形式来计算的。
生产和服务如果增加,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因此,失业率就下降了;
生产和服务如果减少呢,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了?因此,失业率就上升了。
这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常识,而且在恶性通货膨胀下,什么定律也起不到作用。那么,奥肯定律就没有一点意义了吗?那倒不是,它能量化地反映GDP同失业率的对应关系,但是对老百姓没什么意义。不过,它倒是可以提醒国家领导人,赶紧发展经济,要不然失业率上升,领导的乌纱帽就难保了。
对人民生活水平的评价
我们总是听说,某国家平均收入多少美元,社会进入到什么发展阶段。每当听到这些论断,都让我啼笑皆非,这完全是形而上学的说法。
我们知道,由于汇率扭曲了货币的价值尺度,一定导致以美元计算出的社会财富与事实不相符。比如,一个生活在收入很低,而物价也十分便宜的社会,算贫困吗?一个生活在收入极高,而物价狂飙的社会里的人,能算富裕吗?
因此,仅靠美元计算出的平均收入,来衡量社会的生活水平是极不科学的。
那么,如何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呢?人们进行了很多探索。人们曾经将一个人的“吃饭钱”占“所有花销”的比例作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评判标准。说白了,就是人们不再为吃饭钱发愁的时候,生活水平就高了。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系数”。但是,他好像没有预料到房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现在人们发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个人总收入比例,更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说白了,就是手上有余钱了,生活水平就高了。
对社会稳定状况的评价
朋友们,如何从经济的角度来评价社会稳定状况呢?
经济学家认为,低、中、高收入的家庭数量均匀分布是最理想的;两极分化越严重,越说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当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两个对立的阶级,社会就容易动荡。
中产阶级的数量对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通俗地讲就是:开豪华车的、开一般车的、打车的、骑电动车的、骑自行车的、挤公共汽车的人群分布越均匀越好。这样,人们才不会有阶级感。
那么,如何把社会稳定状况量化呢?学者们把每个家庭的家庭收入占社会总财富的比值从小到大排列,这样,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在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由此形成的一条曲线叫“洛伦兹曲线”(图中下弯曲线)。
从理论上讲,各个收入阶层人数绝对相等是最理想的(图中斜直线)。但现实肯定不会这样。于是,把每个人实际财富占有比率和应该占有比率之间的“差值”统统加起来(竖线阴影部分),看看它占最理想状况(竖线阴影部分+横线阴影部分)的比例。这比例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洛伦兹曲线越向下弯曲),越说明收入两极分化越严重。这就是著名的“基尼系数”。
但是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很多次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时期,也没有出现社会动荡。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人们发现,财富的代际流动很重要。就是说,穷人认为自己穷一辈子没关系,只要子女有希望致富就可以忍受。
但是政治学家又告诉我们,贫穷和收入的两极分化都不是革命的原因。因为贫穷本身就是革命的障碍;一个长期被奴役的民族并不觉得生活的痛苦,反而认为理所应当;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富足和自由的人,根本就无法想象富足、自由的生活。而革命常常来自于人民的启蒙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利益集团
公共政策是由公民确立呢?还是由少部分人确定呢?一般人认为是由全体公民共同确立的。可是我问你,你参与过什么公共政策的制定吗?大部分现代国家采取的是代议制,平民百姓并不是时时参与政府的运作,我们每三年或四年投票一次;我们有陈情申诉、游行示威、提案诉愿的机会管道,但对所有送到国会、议会、代表大会审议的议题并没有直接投票表决的权利。
那么,什么人控制了公共政策呢?答案就是利益集团。
首先,公共政策的起草、讨论、通过均通过政府进行,而政府最容易占用社会资源,其中高层官员或议会中的议员就有可能是利益集团的成员。一个官员会签署一个对自己不利的公共政策吗?一个享有公车的领导会同意取消公车,或者赞同预算透明吗?
其次,即便公共政策与政府官员自身利益无关,但是,利益集团有庞大的经济实力,他们可以通过请客、吃饭、贿赂、感情投资等方式,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比如进出口政策,煤炭、石油资源开发政策,土地资源开发政策等。你有经济实力和精力吗?
再次,即便利益集团什么也不做,但是他力量庞大,公共政策依然不能与之意志相左。正所谓法不责众,就像封建帝王不敢随意剥夺地主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不敢触碰大多数资本家的利益一样。
而老百姓人数虽然占绝大多数,却占有少数社会资源,行动上更是一盘散沙。谁也舍不得为改变公共政策而牺牲自己的钱财和利益,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希特勒曾经用这样的话来鄙视人民:人民算什么?人民什么也不是,人民就像女人一样,心甘情愿地屈服于力量。
不只是社会公共政策制定如此,国家的基本国策、外交政策等同样如此。也许你去日本民宿一个月就明白了。日本是一个如此讲礼貌的民族,为什么会发动侵略战争?侵略胜利给他们自身带来好处了吗?侵略失败是谁在承受罪责?
由此我们甚至可以推出,要改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与利益集团合作,而不在于民众的意志,民间外交在国际关系中不会起很大作用。
有朋友问,那我怎么判断谁是利益集团呀?实际利益集团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没有组织的,但是他们都以利益来源为类别真实地存在。
简言之,利益集团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主动去影响公共政策,强迫其他社会成员遵从自己的意愿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为什么发达国家也有穷人
总是有人问我,美国的经济那么发达,人口又那么少,为什么还有穷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首先我们为什么认为美国的经济发达?我们在讲GDP的时候已经讨论过,经济指标实质是在用货币衡量社会财富和社会服务,它不是货币;而我们说的穷人是指他们手里的货币少。可以说,不在同一个话语体系。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服务没有给予那些穷人,是因为货币分配的原则问题。
我们在讲到货币的时候也提到,货币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生产的组织工具。谁愿意,并且谁能参与创造社会财富和社会服务,货币才会分配到谁的手里,因为社会不能养懒人。
原理虽然是这样,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货币分配确实存在问题,因为公共政策经常遭到利益集团的控制。因此,有的按资本分配,有的按权力分配,有的按计划分配,有的按体制内、外分配。
柔然与金本位
地中海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周围环绕着欧洲、亚洲、中东、非洲,贸易发达上千年,逐渐成为黄金的集散地,其中罗马帝国经济最为发达,聚集了巨大的黄金财富。
公元6世纪,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柔然,在另一个中国古老民族突厥的追赶下,仅带着2万人逃到欧洲。在伟大的伯颜可汗的率领下,柔然军队融合众多北欧游牧民族,形成了欧洲的一只军事劲旅。他们驱赶着波罗的海周边的斯拉夫人南下,攻打富庶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使这些斯拉夫人脱离了与自己民族的联系,形成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人攻打东罗马帝国时,将掳掠的东罗马帝国的居民驱逐到远方,而这些难民仍然高傲地称自己为罗马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形成了罗马尼亚。柔然人自己躲在战场的后面,最终形成了保加利亚。
柔然的军队横扫多瑙河,剑指法兰西,通过威逼利诱,几乎聚集了欧洲所有的黄金。而伯颜可汗的去世,使昔日的柔然帝国日渐衰落。这时,有一只蓝色的眼睛窥视那黄澄澄的金子已久了,他就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也就是扑克牌上的“红桃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