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
————————————————————————————————————
逍遥公问淮仙:“淮仙,从《西游记》上面的描述,在下有个疑问。”
淮仙:“请讲。”
逍遥公:“《西游记》里上面的描述,是唐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相送下,从长安出发了,对不对?”
淮仙:“没错。”
逍遥公:“可下面的话怎么解释?”
淮仙:“下面的什么话?”
————————————————————————————————————
《西游记》: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两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
————————————————————————————————————
逍遥公:“巩州应该是巩县吧!巩县属河南,在陕西正东。唐僧从陕西长安出发,向回走了近千里,然后又开始西行,他神经了?”
淮仙愣住了。
显灵替淮仙解围:“公差矣,河南巩县从来没有叫过巩州。巩州纯粹是淮仙杜撰的一个地名。”
逍遥公笑道:“淮仙他自己敢这样说吗!”
原来,当年的吴承恩常常把大明王朝的府(州)、县名演变成《西游记》里面的国名,其习惯做法是取前一个字,淮仙要不承认,那就是在诡辩了。神仙不说假话,所以,淮仙难以反驳。
淮仙笑道:“从逻辑上讲,这是我的一点失误。”
逍遥公不依不饶,嘻道:“从逻辑上讲?听淮仙的意思,在下怎么觉得这里面似乎还另有隐情,不算大错!”
淮仙:“不是隐情,是真情。”
逍遥公:“在下不明白。”
淮仙:“因为唐僧就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出家。从登封到长安,就要经过巩县。”
逍遥公有些意外:“唐僧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出家?”
淮仙戏谑:“公还是没有把一些事情研究透吧!”
逍遥公:“在下不研究唐僧,只研究《西游记》。”
显灵揶揄道:“或说是专挑《西游记》的刺!”
逍遥公欢快地笑道:“一点都不错,研究就是找毛病,解密。”笑了一阵,又问淮仙:“唐僧是从少林寺出发的,为什么要说是从长安出发的呢?实在无此必要。”
淮仙:“说起来,这里面还有点渊源。”说着,淮仙就讲述了一段往事;
公元621年春天,李世民率唐兵与郑王王世充战于洛阳。在洛阳与少林寺之间有一个“轘州”,原称柏谷坞,是隋文帝赐给少林寺的庙产。因其地势险要,属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就据为己有,作为军事要塞,让侄子王仁则据守。自己的的东西被人家霸占,少林寺的和尚们当然不满。公元621年4月27日,少林寺的和尚联合王仁则手下的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抓住了王仁则,将其送给了李世民,为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立下的大功。从此,少林寺的和尚们便与李世民结了缘。
逍遥公连忙追问:“淮仙讲的,是不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淮仙笑道:“少林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是人们瞎编的,根本没有这回事。”
逍遥公:“是瞎编的?”
淮仙:“对。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成名,不惜丧失人格道德来制造一些绯闻、丑行,借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些单位,为了宣传自己,也不惜编造一些故事来增强自己的影响。”
逍遥公:“原来是这样啊!”
淮仙:“唐僧当时就是少林寺的和尚,他比李世民大两岁。由于年龄相仿,所以,在后来的交往中,关系比较近。他从少林寺出发,路过长安求见李世民,李世民出于道义,当然要以礼相待了。”
逍遥公:“那他们套兄弟关系,唐僧应该是皇兄才对,怎么成了御弟呢?”
淮仙笑道:“皇帝与人套关系,从来都是老大。”
逍遥公反对:“淮仙此言差矣,李世民称秦琼、程咬金之辈,向来都是皇兄。”
淮仙:“行行行,我错了,这总行了吧!”说完,三人快乐地笑了起来。
逍遥公:“说到这儿,在下又想起一件事情来了。既然李世民与唐僧有这么好的关系,他后来改信道教也就罢了,为什么要帮助道教排斥佛教呢?唐僧没有找他理论?”
淮仙:“当然找了,但理论的结果是李世民要唐僧还俗。”
逍遥公:“啊!”
淮仙:“公又不相信了,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
逍遥公:“算了,这个问题就放开吧。河州在甘肃。向印度走,还要经过青海、西藏。淮仙说它是大唐的边界,有没有错误?”
淮仙:“情况是这样的,唐朝时,西藏叫吐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并一直骚扰唐朝。唐朝为了稳定边界,还用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这段历史,公应该知道吧!”
逍遥公点了点头:“知道。不过还有青海呢?”
淮仙:“当时的青海,是吐蕃的国土。”
逍遥公:“在下明白了。那么明朝与西藏、青海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淮仙:“公元1240年,蒙古成吉思汗征服吐蕃。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汗位。公元1279年,忽必烈消灭南宋。自此,宋朝、吐蕃、西夏、金、辽等成为一体。公元1638年,朱元璋推元建明,为了稳定四方,他基本上采取了少数民族自治的办法,在西藏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早在元朝,青海就从西藏割离出来,设置了独立的行政机构。明朝时,对青海的管理方法类似管理西藏。”
逍遥公:“早先,大家读《西游记》,总认为当年的吴承恩是在信口开河,有破坏国家的独立完整之嫌。今天听了淮仙一席话,方知历史就是这样的,不容篡改。”
淮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容篡改?”
逍遥公:“吴承恩生在明代,那时西藏、青海都属大明王朝。把它们说成是异国,不是在破坏国家的完整是什么!”
淮仙:“可唐朝的情况就是那样。”
逍遥公:“问题在于当前社会,很多人不学无术,他们就是写隋朝的故事,也会按现在的情况,把西藏说成是隋朝的国土。”
淮仙:“这就不尊重历史了。”
逍遥公:“尊重历史!大处说,把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串编到了一起。小处说,把近代才从西方引种到中国的西瓜、辣椒变成了几千年前中国都有的东西。如果大家都知道尊重历史,今天的文艺就不会这样泛滥了。”
淮仙笑道:“社会在进步嘛,文学也成了生财之道。许多人写作是为了谋利,胡编乱造可以想象。”
逍遥公:“以淮仙的意思,地狱里的那些所谓作家,他们受到惩罚是冤枉的了?”
淮仙:“公脑袋进水了呀!我是说他们胡编乱造可以想象,并没有说胡编乱造可以原谅。”
逍遥公一愣,旋即笑道:“误会,猛一听,在下以为淮仙的意思是为了生存,他们胡编乱造情有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