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夜。
李府。
李兴业坐在房中等了许久,终于瞧见一个人影从黑暗中闪了出来,从自己的窗户溜进来。
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儿,一眨眼的错过,便可能再也无法察觉。
屋子里弥漫着刚点燃的熏香的气息,在精致的镂空小盒子里发出星星点点的红光。
那人影慢慢从地上站起身来,瞧了一眼坐在正中央的李兴业,冷笑道:“李大人贵为朝廷重臣,只点一根蜡烛,未免太节俭了一些?”
他们这会儿要商量的事儿,压根见不得人,故而换了偏房,只点了一盏蜡烛。
加上对方身份不便透露,暗一些,总是好的。
李兴业望着眼前的那抹黑影,笑道:“眼下,大事未成,还是低调得些好。”
李兴业口中所说的“大事”,双方心里都是明白的。
“李大人深谋远虑,何某佩服。”
这个站在黑暗中的影子,便是何啸无疑了。
在白日登基大典举行之时,他便收到李兴业送来的密信,说是京城兵力被调走,如今的京城,俨然一个空壳。
为了平定境北,新君还真是手忙脚乱啊。
自然,收到密信之后的何啸也向北辰胤求证了这件事。
“大皇子下一步可有什么打算?”
即使此时在弑羽客面前混得风生水起,可他知道,自己是托李静的福,时间一长,便会被弑羽客盯上。
何啸轻哼一声:“等我消息。”
说完,他轻松一跃,整个人便跃出了窗外,消失在了浓浓的夜色中。
城里,有些北辰渊的党羽,似乎开始蠢蠢欲动了。
包括十二皇子北辰胤。
北辰胤本是先皇一个不太受宠的妃子膝下,从小爹不疼没娘爱,跟着北辰渊在景仁宫养了一小段时间,表面上与北辰渊亲如兄弟,实际上却有着自己另一番算计。
新皇登基,十二皇子北辰胤也被提为顺陵王,赐封地陵州。早在七天前,弑羽客便下了逐客令,赶北辰胤回封地了。
而北辰胤给的理由是,父皇驾崩,需得留下为其守孝。
与其说是守孝,不如说是留下来监督弑羽客的。
黑暗中,北辰胤的半张脸几乎都浸润在了一片阴沉之中,显得格外陌生。
旁边为他斟茶的徐氏见了都觉着有些害怕。
“王爷。”徐氏双手捧着茶盏,递上前去。
北辰胤接过茶盏,放在一旁,不动声色,看不清任何表情。
方才何啸来过,向他求证京城空虚一事,并请求他在必要的时候出兵帮衬北辰渊一把。
徐氏望着北辰胤那张有些阴晴不定的脸,定了定神,鼓足了勇气才问道:“王爷当真要帮他么?”
“什么意思?”北辰胤抬眸,那双幽深的眸子在暗处却似乎散发出异常的光芒。
“如今的北辰渊犹如过街老鼠,就算是讨伐,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即使,最后北辰渊胜了,难保他不会对我们下手。”
其实说起来,徐氏也算是有几分心思的,只是比起北辰胤绮月寒等人,才显得微不足道了一些。
所以,北辰胤早就在想这个问题了。
若是出兵,便会将自己的身价拉低到北辰渊的档次,若是不出兵,北辰渊一成功,第一个便是过问自己。
“我们是去救驾的。”北辰胤说着,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就像一只用谎言堆积出来的狐狸看着自己即将到手的猎物那般。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他总觉得谨慎的弑羽客必定留了什么后手,安全起见,他还是以救驾的名义前去。
“有句话叫,蚌鹬相争,渔翁得利。”北辰胤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像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那般,灿烂夺目。
徐氏像是明白了什么,转而勾唇妩媚一笑,便靠在了北辰胤的胸前。
“还是王爷想的周到。”
大概是因为心情好,北辰胤邪笑道:“本王不仅想得周到,服侍也十分周到。”
第二天天一亮,弑羽客像是接到风声一般,火急火燎地传召北辰胤入宫。
听着外头公公有些凌乱的踱步声,北辰胤偏偏不急不慢,搂着徐氏入了被窝,继续补个回笼觉。
外边那公公已经候了将近半个时辰了。
出来的时候,看见弑羽客那急迫的样子,公公的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万一惹怒了圣上,他可吃罪不起。
听见屋子里传来的声音,公公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王爷啊,先入宫见见皇上吧。”公公弓着腰,低着头,靠在门边劝说着,那声音夹杂着无奈和着急。
那公公当了半辈子的太监,哪里经受得住北辰胤这么一折腾,惹得他又羞又气。
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屋里那阵声儿才慢慢停下,那公公小心翼翼地踱步回去,敲了敲门,试探着:“王爷?”
好半晌,才从里面传来一声慵懒的声音:“谁啊?”
好似这会儿屋里的人才注意到外边有人似的。
那公公在心里暗骂了北辰胤千百遍,可这会儿还是得赔笑着:“王爷,皇上等候您多时了,还请王爷赏脸,跟老奴一同入宫吧。”
北辰胤稍稍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瞧了一眼天色,直接回了一句:“天色还早,不急,本王睡个回笼觉再说。”
顿时气得那公公脸色铁青。
这一来二回的,北辰胤实在被折腾得受不了了,也不能明面上对宫里的人怎么样,最终也只能穿了衣服跟着公公入了宫。
其实弑羽客传召的目的,北辰胤心里清楚得很。
京城的兵力已经调出去一大部分了,若是北辰渊趁着这个时候偷袭,他的军队是一支绝对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