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红艳艳的厚嘴唇,那黑白相间的华美的衣装,那深蓝色的朝天鼻……别具一格的美姿,洋溢着别具一格的魅力……
我们在雪域高原寻访。
它是中国的特产,喜爱冰川银峰,是灵长类动物中,生活在海拔最高处,横断山脉3000米附近的针叶林中,而且只在藏东南、滇西北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红皮书上极端濒危的动物。
2000年的7月,我和李老师在青海探索了三江源之后,由囊谦到西藏昌都。经历了陡隘的魔鬼峡、吉普车方向杆突然断裂、怒江大峡谷深夜汽车无油种种艰险,惊心动魄地进入到横断山脉。
过了囊谦后,我们基本上是沿着澜沧江走,一会儿在高山上,俯视大峡谷中的江水如一线曲折;一会儿在江边,仰望高天如一湾蓝水。
离开藏东南的芒康几小时之后,前面的雪山银峰下,突然浮出一片林海绿云。到了西藏的类乌齐县,我第一次见到那样壮观的森林,将印象中的苍凉一扫而光。后来才知道,西藏是我国几大林区之一,至今还保存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储量有几亿立方米。我想那该是红拉山自然保护区了。
这片森林绵延数十千米,全是高大的冷杉、云杉、铁杉,间杂着青枫栎、桦树,遒劲的古柏连片。我们不时下车寻觅着金丝猴的踪迹,但毫无收获,好不容易找到了保护站,只有一位藏族汉子和一位大嫂,可他们都不会说汉语。他指着西北方向说了半天,司机才弄明白,常见到金丝猴在山上游荡,偶尔也来保护站的附近,但这半个月离这里较近的一群猴,是在他指的那边林子里———离这里直线距离最少有八九千米,且是在山谷中。别说我们未带野营的设备,即使带着马帮,没有四五天的时间也难以到达那边。我们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在林中寻觅。这里虽不像亚热带森林中灌木、荆棘丛生,但石岩嶙峋,再加上倒木、水溪,没一会儿我们就浑身大汗。这里盛产珍贵的松茸,价格在七八百元一斤。偶尔也还有采松茸人踏出的小道……只见到几粒滇金丝猴的陈旧的粪便。这说明它们的确在这里生活,我们心中多少有了安慰。
德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藏族、回族、傈僳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县城中并立着天主教堂、藏传佛教喇嘛庙、清真寺。为我们开车的马师傅是藏族人,父亲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母亲却是天主教徒,而他自己则信奉藏传佛教。一家人亲密无间,其乐融融。这种多民族、多宗教的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神秘而又博大精深。据说,这里是《地平线上》所描绘的香格里拉,人世间的世外桃源。
那几日时而大雨如注,时而阴雨连绵。我们白天在藏式木楼中领略着风情民俗,夜晚在松茸市场,看到采菇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解开由菘萝层层缠裹,露出又肥又嫩的松茸时,那脸上灿烂的笑容,伴随着寻觅中的传奇,令人心花怒放。最为高兴的是结识了藏族青年格马加措。他说与滇金丝猴的感情,犹如“初恋”。为了寻访“初恋”的对象,他曾多次潜入白马雪山中的原始森林,出发时总是背着三口鼎锅、三双鞋、一卷自织的羊毛毡子。一口锅野炊做饭,一口锅做菜,一口锅烧水。三双鞋子轮流穿,都穿烂了,也就是该撤出森林回家的时候了。夜宿山洞或岩宕处,裹一条羊毛毡子,既防潮又暖和。白马雪山中的滇金丝猴,总是以各种姿态、奇特的社群生活,给予他无限的欢乐。他如数家珍般地告诉我们,叶日那边有一群,约200只;茨卡桶有一个150只左右的群体……正是在多次的探访中,他走进了滇金丝猴社群,和一个小家庭,一只雄猴、两只母猴、两只仔猴。相处了五六天,跟随它们游荡,采食它们吃过的食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仔猴甚至爬到他的肩上玩耍。他对金丝猴的了解,纠正了动物学家的一些描述,比如,它们经常在林间地下采食各种植物。
故事的结尾却是意想不到的沉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白马雪山海拔3900米至4000米的冷杉林中,发生了高山小毛虫灾害,这一区域正好是滇金丝猴的生活区。有几千亩的树被吃光,鸟死了,野兽也死了。金丝猴也遭殃了,只有一小部分突围转移……
这是天灾,人祸更是残忍……
长时间,他都将头埋在胸间,但我还是看到了他溢满眼眶的泪水……
我们去白马雪山,还能见到它们吗?
心中虽然忧虑,但还是希望有奇迹出现,在考察了梅里雪山、明永冰川后,我们决定去白马雪山。
租来的车子6点准时到达。开出两三千米后,突然有座小土山将路堵住。司机说刚来时还好好的,也就十几分钟吧,怎么就滑坡了?半个坡垮下了,那绿绿的树还行列有致地长在上面。司机抱歉地说:“我的车倒回去也走不了了,你们只有重新租车,从上面那条路走。”
天色已经明朗,阳光将雪山映得如披着红纱奋蹄腾跃的骏马!
路在雪山下的林中蜿蜒,当我们看到整面整面的山坡,都是被砍伐后留下的黑黑的树桩时,心也凉了半截。连司机都咬牙切齿地说:“这太残酷了!”森林遭到如此破坏,金丝猴肯定是逃难了。果然,我们数小时在荒凉的山谷、残存的林间艰难地搜索,没有见到它们的一丝踪迹。我想这次是无缘了,失望、沮丧、愤怒如乌云般笼罩在心头。
在丽江,突然听说近来有群猴在老君山现身,顾不得倾盆大雨,我们连忙找了部车向那边开。自然保护区的朋友说那边塌方了。我说:“管它哩,走到哪里是哪里。”
大雨如注,挡风玻璃上的雨刷不断摆动,又是一辆叮当响的吉普。不断有小的塌方、泥石堆在崎岖的道路上,山崖上的碎石,时时击打着车身,真是难为了司机师傅。向导几次要折回头,我坚持向前。师傅不时将车停下,冒雨前去探察山崖、路况,然后再小心翼翼地驾车。
愈往高山,植被愈好。路被高大的林木夹持,山谷中的雨雾在绿海中勾画出无尽的诗情画意。
终于到保护站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等到雨略小了些,我要李老师留下在这边观察,自己沿着一条小路,向林中走去。
森林的郁闭度很好,以针叶树种为主,间杂着一些阔叶树。高大粗壮的云杉、铁杉、冷杉上垂挂着长长的菘萝。槭树、花楸、西南桦、红桦和杜鹃很旺盛。
多年来的探险生活,使我在一进入林中,所有的感觉细胞就特别灵敏。林中的雨滴很大,落在枝叶上的声音干扰了听觉。光线很暗,我只能仔细地观察。有红色扰了眼,心一紧,连忙潜行。难道是那红艳艳的厚嘴唇?走了七八步之后,发现原来是一树红果,艳红艳红的,就在左下方的山坡上。坡有些陡,我未敢贸然下去,但那不是花楸果,就是火棘果,都是滇金丝猴的美食……我的心里涌起了喜悦。
正在这时,前方的树上隐约有声。我悄悄又悄悄地接近,忽然头顶响声大作,惊得我往后一仰。一只花白小兽从三四米高处,斜刺里跳下,落到左前方的丛莽中。丛莽中立即有两只花翎野雉飞起。
这家伙,吓了我一跳!转而一想,是我扰了它一次狩猎,真是抱歉。
裤子早就湿透了,上身也淋湿了,虽是8月的天气,神经一松弛,还是寒气逼人。小路早没有了踪影,我只能凭着感觉摸索。最为糟糕的是,向导没有来,雨雾天气,在这样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最易迷路,因而还得时时留下路标。
倒木多了起来,它们真是拦路虎,又粗又长,残留的枝丫犹如战场上用作防御的拒马。跨不过去,需“翻越”,那种腐霉味和各种寄生的昆虫,令我不由得头皮发麻。但正是这样原始、未遭破坏的生境,坚定了我向前追踪的信心。
前面又有一丝红色,我心跳加速,步伐却异常地缓慢,生怕惊扰了那位红嘴唇的朋友。那红色就在1米多高的树干上,枝叶太密,我只好迂回接近。刚拐过一个山崖,哪里是滇金丝猴啊!是一个红红的圆盘,从树干斜斜地伸出!它是什么?我在森林中从未见过,我快步走过去。从种种迹象看来,它应该是蘑菇一类的。我自认为对蘑菇世界并不陌生,无论是草原上的、沙漠中的或森林里的。为了探索蘑菇世界,我曾在黄山的腹地,在滂沱大雨中独自跋涉了几十里山路。但确实未曾见过这样的蘑菇,它鲜红鲜红的,显得有些妖艳,大得出奇,总有大号磁盘那样的规模,直径不会小于30厘米,只有灵芝可以相比。蘑菇属真菌,这个世界千奇百怪,既有美味又有剧毒。朋友曾教我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对颜色特别妖艳的,需格外当心。我只是细心地观察,连碰一碰它也不敢,这是种可望不敢及的无奈……
然而回程时,它诱得我置朋友的忠告于不顾,采下了。保护站的朋友一见就高兴得跳了起来,说是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大红菇了。这是连日阴雨送来的礼物,是这一带林中的特产,其他地方根本见不到。为此,他们现杀了一只鸡,让我们尝到了至今难忘的红菇炖鸡的美味……
左前方上空微微传来扯物声。经验告诉我立即停住脚步,既不躲藏,也不作大幅度的动作,只是呆立搜索。不久,又是一阵扯物声,将我的视线带到了一棵冷杉上。
啊!浓密枝叶中露出的白色、黑色、艳红……一点不错,它就是我寻访多日的红艳艳厚嘴唇的朋友。
它正不断伸出手去扯树上的菘萝,一次次塞到嘴中。一般的菘萝都较长,山民们称之为“树挂面”。但这种菘萝较短,应是金丝猴爱吃的黑菘萝。右手臂伸出时,露出了长长的、茸茸的黑毛;左手臂伸出时,内侧白色的毛非常显眼。我看不清它的面孔,只见到头顶黑色的冠毛,也未见到下垂的长尾。但我只能忍受着渴望的折磨,动也不敢动。
我有过在川西跟踪川金丝猴的经验,此时只要稍有动作,它会立即闪电般消逝。滇金丝猴也是营群生活,群体中必然有放哨警戒的……我在它的附近搜索,奇怪,一点动静、蛛丝马迹也没有,这使我更加谨慎。
如孩童做“看谁是个木头人”的游戏一般,长时间的呆立,使我浑身都不舒服。
远处,有两只鸟在鸣叫,虽只一两声,但它报告了森林中平安无事。
终于它动了动身子,我看见它的头部如戴了顶黑帽子,淡黄色的脸膛儿终于露出来了,它不像黔金丝猴(又称灰金丝猴)、川金丝猴面部翠蓝色的斑斓,但表现了另一种雍容、端庄。深陷的眼窝中略显小了一些的眼睛,不时向我这边瞥一眼。我庆幸没有耍小聪明,其实,它早已发现了我的闯入。我也就在它瞥视时,用眼神安抚它,告诉它只是来拜访久慕的朋友,想一睹它的风采,别无企图。
它也更为大方,连小小的蓝色的鼻端,黑洞般的朝天鼻孔都露出了,还有乳白色的颈部,胸腹,那肥厚的嘴唇红艳艳,猩红一般。按西方的时髦说法,“充满了性感”,按东方的审美标准,显示出的是温顺、憨厚、纯朴。它是那样动人,富有魅力!这是它独特的美,川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嘴唇都缺少这种色彩。
它猩红猩红的嘴唇,还标志着雄性的阳刚之美。
它站起来了,扭转身躯去扯上面的菘萝,将黑黑的背、长长的尾都显示了出来。大熊猫的毛色也是黑白分明,川金丝猴的毛色金黄,黔金丝猴的毛色偏灰,正因为它的皮毛黑白相间,使很多动物学家认为,滇金丝猴应该叫黑白金丝猴。
只听“咔嚓”一声,那挂满菘萝的树枝断了。一只松鼠“哧溜”一声,蹿向旁边的大树,它立即蹬腿跃起。我以为它是去追松鼠,谁知在空中,它却将甩直的长尾一摇,已横向飞出五六米(它还抽空瞥了我一眼),落到一棵西南桦树上,就手扳了根细枝,像吃甘蔗似的,露出黄黄的牙齿,啃啮嫩芽,而不是用手摘下嫩芽。这种吃法很怪,是金丝猴特有的进食方法。难怪在捡到它们吃后丢下的树枝上,留有一个个齿痕……
它加快了采食的速度,手、嘴忙个不停,配合得娴熟、流畅。正当它跃向另一棵树时。突然银光一闪,响起了我熟悉的相机的快门声,它愣子也未打,连续几个腾跳,已在十几米之外,陡然又跳到地上,迈动起四肢,如一个绒毛团风驰电掣……
再埋怨李老师也没用,滇金丝猴在林间飞跃时所展现的美,是任何一个摄影家也抑制不住拍摄的冲动的……
李老师是循着我留下的路标找来的。
约定了联系信号,我们俩就分头奔走,在林中搜寻。
但我们在林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别说见到猴群,就连它们啃食后丢下的树枝也未找到。
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黔金丝猴一样,在十月、十一月的交配期和三四月的产仔期,常集大群生活。有人见过五六百只的群体。这时的社群组织也格外严密。它们平时都是营小群活动。眼下才8月中旬,为何只见到一只?
这是只哨猴?不太可能。哨猴怎能远离群体?若群体就在附近,无论是采食或休憩,都会有大的声响。它在受惊逃逸时,既未发出警报,也未听到猴群的动作……
只有一种可能,它落单了。为什么落了单?
是失去王位被逐出猴群的猴王,还是闯荡世界的年轻的公猴?
我们在森林中寻找着答案,可是既没有听到猴群发出的呼喊声,也没有听到失群的呼叫……
后记:2000年7月,我们开始了准备了近两年的三江源之行。由西宁至玛多、黄河源、通天河、玉树、囊谦,追随着澜沧江到西藏的昌都。在八宿访问过怒江、然乌湖之后,再折向左贡,进入横断山脉。沿着澜沧江大峡谷到芒康、云南的德饮,再到三江并流处的丽江。历时两个月。
进入横断山脉后,拜访滇金丝猴一直是我们的向往,终于在老君山如愿。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