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坚: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珪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
墨色黑而亮:墨色要黑,若泛紫光则更佳。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
具备以上这些优点的好墨由于胶质不多,故比较脆,容易跌断,因此要注意保存。
三、墨的使用方法
墨分墨块和墨汁,不同的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墨块的使用方法:
1.逐渐加入清水: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如果写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几次研磨,将磨浓的墨汁倒入别的容器,再在砚台里加些清水继续研磨。
2.墨正:磨墨时注意将墨锭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图快,要顺时针方向沿着圆砚的边壁画圆圈,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地研磨。若墨不正,磨出的墨就不均匀。磨墨时要求手臂悬起,与桌面平行,手执墨锭犹如执笔姿势,要用腕和臂的运动来磨墨。如果将手臂搁在桌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转动来磨墨,墨锭会被磨出一个斜角来。
3.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或过重,太急或太缓,墨汁都会粗而不均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沫,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4.浓度适中:墨要磨浓,这“浓”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浓了,稠如泥浆,胶住了笔,难以写字;太稀,墨水渗透太快,笔迹会在纸上洇出一大圈水渍影,使笔画模糊不清。要想知道墨浓度是否适中,可以观察研墨的痕迹:如果墨锭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磨墨是很费时的,可以边磨墨边看书或读帖,不要浪费时间。如果墨锭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墨锭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太浓了,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略有渗出,证明已磨好,可以写字了。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5.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既缺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
6.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干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干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的储藏方法。
墨汁的使用方法:
墨汁有两种,一种是书画墨汁,一种是普通墨汁。性能和用途也略有不同。
书画墨汁有一得阁、中华墨汁、曹素功等品牌,其浓淡适中,又不滞笔,利于挥洒,书画家比较喜欢用。用这些墨汁写的作品墨迹不会洇出,可以装裱。不过,墨汁都属“宿墨”,即隔夜磨的墨。隔夜的墨胶会凝滞,流动性就不如新磨的墨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再兑一点清水,然后用墨锭稍加研磨。
用书画墨汁虽然方便,但含有防腐剂石炭酸,故对宣纸有腐蚀作用,用墨汁创作的书画作品年代久远后,墨迹处的纸质易风化。
还有一种普通墨汁,价格比书画墨汁便宜得多,书写很流畅,缺点是不能装裱,因为一遇水,笔迹处就会洇出墨汁来。但对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却是价廉物美的佳品。
为防止将笔中的水分带到墨汁瓶中造成墨汁变质,使用墨汁写字时,要将墨汁倒在砚池里用,用多少倒多少,未用完的不可再倒入瓶中。有人用过的墨汁发臭,就是将笔伸进瓶中使用或在瓶中兑水造成的,因为水中有微生物,特别是夏天,很容易坏墨。
(第四节)砚
砚台是磨墨、盛墨用的必备工具,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大约起源于殷商初期,当时笔墨砚已开始初具雏形。在没有砚以前,古人是用笔直接蘸石墨写字的,这样写字极不方便,并且无法写大字。后来古人便想到在坚硬的物体上磨墨的方法,即以石、玉、砖、铜、铁等作为容器,放些水将石墨磨成汁,然后用墨汁来写字。这样砚就随着墨的使用而慢慢成形了,而且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陶石也随手可得,为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古时使用最普遍的是石砚,石头也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制砚的最佳材料。
砚的种类除了石砚以外,还有陶砚、砖砚、玉砚等,即按制作的材料来分类。历史上以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最负盛名。
一、砚的种类
砚有广东产的端砚、安徽产的歙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甘肃临洮的洮河砚,另外还有砖瓦式的土坯烧制的普通砚台,称为砖砚或瓦砚。其中以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最为著名。
端砚:与歙砚并称,而较歙砚佳,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因而得名。《端溪砚史》中这样描述端砚的特点:“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端砚的质地是非常细腻的,磨墨时,既容易把墨磨得浓,又不会发出声响,而且墨还不容易干燥。因此端砚的湿润细腻是驰名中外的最佳品。但价格昂贵,是收藏家的珍品,不是初学者应该追求的。
歙砚:与端砚并称,因产于古歙州(今安徽婺源县)而得名。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但质地略逊。而歙砚重于发墨,宜做大字,端砚重于细润停水,宜写小字。
二、砚台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砚,是磨墨用的。对于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砚台不必那么考究,一般的砖瓦砚就可以了,但要求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分不易挥发的为好。一者盛墨多,利于写大字;二者用完了一盖,既防止干燥,又不易落灰。
选购时要注意砚面平整,不能有裂缝,石质细腻,但又不光滑如镜,太光了磨墨不下墨;但又不能太粗糙,砚面粗糙,磨墨声大,磨出来的墨粒太粗,影响墨韵,还会伤笔毫。
初学者,如果用普通墨汁练字,可选用一个类似于小碟子的容器盛墨,要求不必太高,只要能盛墨汁、能掭笔便可以了。
砚台要注意经常清洗,保持砚面的清洁。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洗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毫,且会损害砚面。因此,古人有“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的说法。
洗砚也很有讲究,一不可用开水洗砚,二不可用硬布或杂物擦洗。古人很爱惜砚台,用莲蓬去籽以后的软壳洗砚,现在可用塑料海绵来洗。如果砚台里宿墨干涸太久,已成硬块,切不可用铁丝刷或利器去剔刮,可在温水或清水中浸泡待墨块松软后,用塑料海绵擦洗干净。
磨新墨时,不可太用力。因为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另外,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第五节)其他工具
一、笔架
笔架亦称笔格,为搁笔的文房用具。笔架是挂笔、放笔的用具,分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笔架又有圆形、棱形、方形、长方形之分。立式圆形笔架的立柱上装有转盘,转盘周围有许多笔钩,用的时候,可以旋转。立式长方形笔架又叫“笔屏”,这类笔架一般用木料制成,框上雕刻各种图案,既可挂笔,又能起到装饰书房的作用。卧式笔架又叫笔床,形状像并排的“山”字,通常摆在桌上供放笔用,这类笔架一般由金属、玉石、陶瓷、塑料等制成。
二、笔筒
笔筒是插笔的用具,其形状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制作材料有竹子、木料、陶器、金属、玉石、玻璃和塑料等。
三、笔洗
笔洗是洗笔的用具,其形状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制作材料有陶瓷、玻璃、塑料等,日常用碗、大些的瓶子也可以代作笔洗。
四、镇纸
镇纸又叫纸镇,是镇压纸张、书籍的用具。书写时,用它压纸,可以使纸保持平整,不致移动。其形状大多为尺形,也有方形、卵形、棱形、球形。材料有青铜、玉石、陶瓷、木料加铅等。
五、毡垫
毡垫是书写时垫纸的用具,我们写毛笔字时,墨水常渗透纸背,易沾污桌面,如用纸垫在下面,部分墨水被纸吸收,写出的字就会受到影响。而毡垫不吸水,用它垫在纸下,墨水全部留在纸上,写出的字就能保持墨韵,有精神。选择毡垫宜选纯毛制品,毛要短,面要平,一平方米大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