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公元737—?年),字藏真,俗姓钱,今湖南省零陵市人。大唐初年曾客居长沙,幼年出家事佛。晚岁修行禅学,潜心书艺。其伯祖惠融禅师亦醉心书法艺术,乡人分称他俩为“大钱师”“小钱师”。
怀素早年因贫无纸可书,曾经在故里广植芭蕉万余株,以叶代纸,日夜练习不辍,自名所居“绿天庵”。怀素于此坐禅习字,神游书法艺术的王国。特别是芭蕉叶滑润、不易着墨的特点,促成了怀素后来那种灵动疾速、忽断忽连、乍干乍湿的笔触和点画。又曾制漆盘、漆板而练之,日久天长,木板和漆盘都被写穿,弃笔成堆,埋在山下,号“退笔冢”。怀素虚心好学,曾担笈杖锡周游各地,拜访名师,得到颜真卿、韦陟等书法大家的指点与鼓励。
精湛的书艺,使得年轻的怀素在家乡湖南一带很快获得了广泛的声誉,被赞为“草书天下称独步”。当时诗人骚客、硕彦儒士常常聚集一堂,怀素性情疏放率真,不拘小节。虽为出家人,但却吃肉喝酒,每至酒醉兴发,释豁胸中之气,解除了红尘的束缚,即振笔疾书,增加了书写的神秘冲动,具有更强的灵感辐射。寺壁里墙,衣裳器皿,无不信手而书,如入无人之境,线条犹如黑色的精灵,穿梭自如,令人目不暇接,荡气回肠,时人呼之为“醉僧”,将他与张旭并称为“癫张醉素”。史书上说他:“嗜酒,凡一日九醉,时人同曰其书为醉僧书。”与他同代的窦冀,写了一首《怀素上人草书歌》:“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个豁胸襟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怀素继承张旭又有所发展,创造了“狂草”,成为张旭之后最重要的狂草代表书家。
怀素的书迹传世较多,流传至今的怀素草书作品有以下七件:《自叙帖》《藏真和律公帖》《千字文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这些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的律动,一任情感的波澜驱使,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语。其中《自叙帖》书于天历十二年(公元777年),126行,698字,这件草书气势若虹,线条“风趋电疾”,飘逸疏散,灵气飞扬。正如帖中赞语所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苏东坡评其《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毫无疑问,《自叙帖》是一件代表怀素书法风格的不朽佳构。
《论书帖》
【释文】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今)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 怀素《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辽宁省博物馆藏)。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现在还保存有宣和内府原来的装裱形式,最后入清内府。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诸家著录较为翔实,可资查考。书法无狂怪之势,有别二王等前人草法,圆浑高雅。
《藏真帖》
【释文】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癫长史相 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法,若有所得也。
这是草书《藏真帖》(局部), 纵140厘米,横49厘米 ,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 石为竖方,宋元祐八年(1093年)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