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况
靖康之变带给了宋王朝很大的打击,是收复旧地还是偏安江南的两难选择中,南宋又艰难地维持了100多年,但是北宋中晚期书法的兴盛局面却没有进行下去。
南宋书坛主要由三种元素组成:
第一种,学习宋四家尤其是苏、黄、米。其中,又以学苏的为数众多,南渡士人中有杨时、赵令畤、汪藻、赵明诚、孙觌、沈与求、谢克家、张浚、杨无咎等人。基本上在南渡后成长起来的有岳飞、叶衡、胡沂、韩元吉、王淮、王之望、辛弃疾等。学米的有刘焘、王升、米芾之子友仁、吴琚等。学黄的有胡安国、张九成、王十朋等。这些书法家中,有很多天份极高者,如吴琚,学习米芾书法,深得精蕴,几可乱真,历来学米许为最高,但总体上看,即使是这样的书法家,也不可能同北宋诸子相比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
第二种,是宋高宗和吴说。他们的主要努力是师法晋人。
高宗特别忠爱于翰墨,曾经学习过米芾、黄庭坚,最终归依是王羲之,尤其专精于《集王圣教序》。
吴说家里有许多收藏,学晋条件非常好,但他最得意的所谓“游丝书”却不过是一种笔墨游戏,远不如行草书的流美轻灵。他们两位的实践对于北宋的“尚意”书风可以说是一种扭转。
第三种,是陆游、范成大、朱熹等人。陆游喜草书,亦能行书,出于张旭、鲁公、东坡与杨凝式,往往借酒挥运,有郁怒勃发之气,颇足动人;范成大书法受米、黄影响,而不局限,有落落自得之态;朱熹行草书流畅自然,有学问气,略无矫饰;张孝祥格在颜、米之间,厚实而能灵动。此外,张孝祥之侄张即之,融合颜、米,结构简练端正,用笔刚断峻健,工于写经,也是较有造诣的一家。
(第二节)南宋书法作品欣赏
一、文天祥
【生平小传】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安人。20岁举进士第一名,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斥罢,年37岁,致仕。咸淳九年(1273年),起复。德祐初年(1275年),应诏勤王,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知平江府、临安府,除枢密使,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至元军中请和,被元人拘留。脱归入真州,后入汀州、漳州,屡抗元兵。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屯兵丽江浦。益王昰峥死,卫王昺继位,加少保信国公,张弘范攻潮阳,天祥被执,送至燕京,至元十九年(1283年)壬午就义于柴市,时年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擅长书法,行草流畅劲秀,颇具韵度。但传世墨迹极少,有《自书木鸡集序》《座右自警辞》《遗像家书》等。
【作品欣赏】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文天祥草书,纸本,纵36.7厘米,横355.7厘米,书于咸淳九年(127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释文】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弛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孔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周公传国,孔子立言,恳恳于亲戚故旧者,皆所以厚风俗、美教化也。世远人亡,经残教弛。汉苏章为剌史,行部有故人,为清河太守,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乃曰:今日故人饮酒,私恩也;明日剌史案事,公法也。不知太守谓谁厥罪,惟何观其一天、二天之说!是必巧言令色之鲜仁而非直,谅多闻之,三益也。然既知之,有平生故旧,适然相逢,只当忠告善道,委曲,劝勉,使之悔过迁善,或使之自作进退。何乃待之以杯酒,加之以刑责?盖卖友买直,钓名干进尔,而论章者多亦不复用。然则,何益哉?世变愈下,人心愈非。至唐韩子,则叹有反眼下石,为禽兽之所不为者。宋苏子则谓争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者。观韩、苏之言,则苏章杯酒殷勤之欢,亦无之矣。周、孔垂训,必归之成德,君子有旨哉。
右敬斋谢先生坐右自警之辞。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人伦也。朋友居人伦之一。其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虽其情礼有降杀,而义之所起,皆天性之不能自己者。惟其出于天性,是以均为人道之大端。亲者无失其为亲,故者无失其为故,各尽其分,所以为人也。自汉苏章有刺史故人私恩公法之语,世以为固。然而,莫知其非,传为故实,流俗雷同,千余年于此。先生本之人心,按之经义,用春秋诛心之法,以卖友买直,钓名干进以发其微。于是,知章之不可干以私,乃自私之尤者也。正使当时繇是而为公为卿,外物之得,曾何足以救本心之失,况不必得乎。语曰:观过斯知仁矣。先儒谓:君子过于厚,小人过于薄,章不足云也。先生之论,足以树大伦、敦薄夫,俅来学之陷溺而约之正。先生真仁人哉。咸淳癸酉六月吉日,后学文天祥书。
【评论】
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草书,其字纤细灵动,翻转流动,清安岐《墨缘汇观》评曰:“笔法清劲纵任,不苟其辞。”书后有大量名家题跋,因文天祥的“孤忠完节”而视此卷为“天球河图”。
《上宏斋帖》
文天祥《上宏斋帖》卷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手卷,纵39.2厘米,横149.9厘米,行书,53行,747字。
【评论】
本幅鉴藏印钤项元汴、卞永誉、安岐、永瑆、奕绘、绵亿诸印。卷后明李时勉,清永瑆、绵亿、李端芬、朱益藩题跋。
书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文天祥时年30岁。是年正月文氏除湖南提刑,三月到任,书此札时尚在乡里。此书清疏挺竦,风格秀劲,古雅可爱。
二、吴琚
【生平小传】
吴琚,开封人。生卒年月不详。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宋高宗吴皇后之侄,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宁宗时判建康府兼留守,位至少师。世称“吴七郡王”。
性情淡泊好古,工诗词,尤精翰墨。以词翰被遇孝宗,孝宗常召其论诗作字。工行书,极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气格。镇江北固山上镌有“天下第一江山”6个大字就是吴琚书写的。传世书迹有《观伎帖》《与寿父帖》《焦山题名》《诗帖》等。著述有《云壑集》。吴琚是南宋书法名家。他毕生学米芾行书,惟妙惟肖地再现米字。后人认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中,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应首推吴琚。此帧行书似乎也是米字笔与形的再现,但细察就不难发现其中有着和米芾明显地差异。能查寻到吴琚自己的存在与表现形式。此帧作品,用笔厚重沉实,尤其点的用法与某些短笔画凝重练达的穿插,给人们一种极强的力度感。
【作品欣赏】
《杂诗帖》
《杂诗帖》,吴琚行书墨迹,纸本,每幅纵26厘米,横11厘米 。
【释文】
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忘归不觉鬓毛班,好事乡人尚往还。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寿父帖》
行草书《寿父帖》,纸本,纵22.5厘米,横4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比总总附书,谅只在下旬可到。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并诗,深以为慰。示喻已悉,襄州之行,非所惮也,不谓以常式辞免,就降改命。辞难避事,何以自文。不知阅古之意如何。今必有定论矣。十九日入京西界,交割安托司职事,廿日方得改差。
【评论】
书法行笔自然流畅,结体用笔均习米芾,且颇得神似。结体略微紧敛,用笔稍加肥厚,有米书的俊逸,而无米书的恣肆。正如安岐所言:“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墨缘汇观》)。帖中所称“阅古”,应是韩侂胄,侂胄有“阅古堂”。吴琚在《焦山题名帖》中称其于绍熙三年 (1192年)辛亥“解组襄阳”,而此帖是官襄阳任上所作,故于淳熙末年而作。
《行书五段卷》
【释文】
剽骑将军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有里,合短兵鏖皋兰下。
毛伯成既眉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
【评论】
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文字,风格和米芾非常接近,且还具有痛快流畅,峭拔顿挫的特点。
三、岳飞
【生平小传】
岳飞(1103—1142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字鹏举,出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宋高宗建立南宋后,金军继续大举南侵。心怀报国之志的岳飞,积极投身于汹涌澎湃的抗金浪潮。他转战南北,收复建康(今南京),三援淮西,四次北伐。他英勇多谋,屡建奇功,由一名普通战士成为威震全国的统帅。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愈战愈强,成为抗金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当时连金兵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虽出身军伍,但从小勤奋学习,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满江红》《前后出师表》《还我河山》等。
【作品欣赏】
岳飞《前出师表》,草书。
《前出师表》
【释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于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评论】
据说这是岳飞在南阳武侯祠写成的,本篇一气呵成,畅快淋漓,龙腾虎跃。岳飞书写《出师表》原由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有人说这是后人的传说,史籍也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
《书谢眺诗》
岳飞《书谢眺诗》(局部),行草。书南北朝诗人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共111字。
【评论】
书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三月,后有明徐达、海瑞等跋语。是卷以行楷书开始,行草体杂揉在一起,点画圆和朴厚、笔飞墨舞,很有一番功力。
四、朱熹
【生平小传】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考亭。
朱熹5岁入学,18岁贡于乡,次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第。在朱熹71年的生涯中,为官9年,其他时间大都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其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主要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通监纲目》等;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又是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封建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兴圭壁。”书法初学汉魏崇尚晋唐,主张复古而不泥古,独出己意,萧散简远,古澹和平,非流俗所敢望,大有晋人风致。
【作品欣赏】
《书易系辞》(局部)
《书易系辞》册,纸本,共14开,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均纵36.5厘米,横61.8厘米。
【评论】
“书易系辞”册,一向被人们公认为是朱熹存世的唯一大字真迹。全册共14开,102字,每行仅书写2字,字字结构强健有力、墨色黝黑,时而又出现飞白效果,显得格外精神奕奕。作品有朱熹名款及“定静堂”印记,为林宗毅先生所藏,后捐赠与中国台湾省台北博物馆。
《城南唱和诗卷》(局部)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纸本,手卷31.5厘米×275.5厘米。帖凡64行,共462字。首题“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钤白文“朱熹之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致教授学士尺牍》
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册纸,33.1厘米×29.3厘米,草书,中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白玉蟾
【生平小传】
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繽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随母亲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自幼聪敏颖异。曾游遍江南名胜。宋宁宗嘉定年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生平著有《四言诗帖》《足轩铭卷》《罗浮山志》等书。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多才多艺、技法高超的释道僧人,如隋智永、唐怀素等,他们以其娴熟的技巧和特有的情趣,创造了大量书法作品,而这些作品都具有较深的艺术内涵和欣赏价值。白玉蟾也是一位很有才华和个性的道人书法家。
【作品欣赏】
《足轩铭卷》(局部)
《足轩铭卷》纸本,手卷,纵32.5厘米,横81.5厘米,草书,22行,195字。
【释文】
指此鉴心信知足。老氏宁馨一夔足,静观平生万事足,何必封侯万然后足。有人冷笑招不足,护元气如护手足。拟待登天欠两足,使子果然功行足。为须司命来是足,莫学射王无厌足。羞使瞿昙福慧足,极国阎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断鳌足,更施所养补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国兵食足。所谓平生万事足,宝庆丙戌万事足。乃见止□此神足,道无死生无不足,是以此轩名曰足。
《四言诗帖》(局部)
白玉蟾《四言诗帖》,草书,墨迹,纸本,纵24.5 厘米,横52.5 厘米,全诗11行,共50字,款署“玉蟾”。
【释文】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口。得尔飞盖,升入紫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