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经济繁荣昌盛起来,手工业商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繁荣都市不断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传统文化推波助澜,特别是文人集中的地区,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的书法家。由于明代帝王雅好书法,亦以书艺择仕,加之帖学之风盛行,众皆竞务书札之体,所谓“简牍之美,几越唐宋”,致使急于功名者笔墨纤弱,习俗相染,法度式微矣,出现所谓“台阁体”。
到了成化、弘治时期,台阁书法已渐至衰微,虽曰取法二王,实皆模仿赵孟,变得僵硬刻板,毫无生命力。一些书法家已经意识到台阁体的危害,他们开始突破世俗习气,先以唐人厚植根基,再依松雪上溯魏晋,取法弥高,笔调亦雅。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出现。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号称“吴门三家”,当时有“天下书法归吾吴”的说法。
(第一节)吴门三家
一、祝允明
【生平小传】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生而右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称枝指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世称“祝京兆”,自幼聪慧过人,5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弘治五年(1429年)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其书造诣深厚,运笔豪纵狂放而法度严谨,行笔沉着痛快,一气呵成。他的诗文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承张旭、怀素的狂草,兼取法黄庭坚,结体奇纵,与世间流传的草书大相径庭。兼重各体,融会贯通,蜚声艺坛,并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祝允明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他的作品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中语:“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作品欣赏】
《草书赤壁赋》
祝允明草书赤壁赋纸本,纵31.1厘米,横1001.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可谓明代中期狂草书法的经典之作,其内容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赤壁赋》。作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时年枝山43岁。卷后有近人李瑞清题签,明黄省曾、文徵明、文嘉、罗振玉等题跋。曾被明汪西山、虞卿收藏。
此卷不仅融“二王”的遒爽,怀素、张旭的豪纵,“宋四家”的潇洒和劲峭为一体,而且更多跃然纸上的是他自己独有的书风。笔势雄强,纵而不散,逸而能收;笔法刚健,蕴涵丰润,取法诸家。
《云江记》(局部)
《云江记》纸本,草书。纵26.6厘米,横265.5厘米。此记是枝山35岁时作,末署“弘治八年秋日,长洲枝山祝允明书”,并钤“允明之印”和“希哲”二印。此卷属狂放不羁的大草,以硬毫小笔书就。其书写特点是起首标题字字连属,三字仅两笔书就。接着便洋洋洒洒,一泻而下。
《归田赋》(局部)
《归田赋》为行草书,凡14开,每开纵26.5厘米,横28.9厘米,满页3行,共计79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作分前后两段:前一段行书,抄录的是东汉张衡《归田赋》和仲长统《乐志论》二文,款署“枝山散客书”,后一段草书,所书内容为三国魏人嵇康五言诗《酒会》一首,款署“枝山”。两段均无年款和作者印记,只见册尾钤有一“雀山华密”白文鉴藏印,似为明人印记。
本册无年款。此作行书一段,融苏、黄、米、赵书法风格为一体,尤其受赵子昂的影响为最多,但又不是全仿。草书一段,仍是规矩有度而未放任挥洒。两段用纸相同,应为同一时期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作应该是祝允明尝试着将宋、元意趣融入晋、唐法度时期的作品。因此,可视为祝允明中年时期的书法精品。
《嵇康酒会诗》
《嵇康酒会诗》,草书。
【释文】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致元和手札》
《致元和手札》又名《晚间帖》。印花笺纸本,纵27厘米,横45厘米,首尾共9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自然流畅、大小错落、富于变化。其笔法和点画的结构显示出祝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精心研习,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
二、文徵明
【生平小传】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徵明是他的字,又一字徵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具“四绝”的全才。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他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文徵明的小楷是他的书法艺术中最优秀的部分,不仅结构严谨,字形秀美,笔法刚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智永书,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能集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南窗记》《诗稿五种》《西苑诗》。
【作品欣赏】
《游虎丘诗帖》(局部)
《游虎丘诗帖》行书,纸本,纵33.5厘米,横335.5厘米。这是一幅仿黄庭坚书法的作品,只是在笔意中加上了自己比较多的笔意,所以显得温润儒雅,不像黄庭坚的书法那样雄肆夸张。
《赤壁赋》(局部)
《赤壁赋》纸本,剪拼册装。纵23.4厘米,横271厘米。6开12页,凡59行,行10字左右,共567字。署“嘉靖戊午冬十一月廿日,夜寒不寐,筹灯漫书。纸墨欠佳,笔尤不精,殊不成字”(据著录,下缺19字为“聊遣一时之兴耳,观者其毋哂焉。徵明,年八十九”)。按文徵明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已未(1559年)二月二十日算起。书此册时距他辞世整三个月,在文氏有年款的传世作品中,这是最后一件,尤显得珍贵,遗憾的是已被剪拼,无法窥见原貌。
《太液池诗》
《行书咏花诗》(局部)
行书《咏花诗》卷,纵39.3厘米,横546厘米,末署款“嘉靖乙卯二月八日书,徵明为子际江茂学”,钤白文印“文徵明”及朱文印“衡山”和“停云”。“嘉靖乙卯”为1555年,时年文氏86岁。
在这幅鸿篇巨制中,文徵明以其如椽巨笔向人们展现了一个86岁高龄的书画家的文气匠心。该卷行书巨迹为文徵明所书《梅花》《桃花》《梨花》咏花诗三首,以花作寄情,歌咏梅花独傲寒霜、桃花妩媚动人、梨花素洁飘逸。
《石湖烟水诗》(局部)
《石湖烟水诗》为文徵明书。行书纸本,纵29.8厘米,横894.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卷末题款“此旧作时年六十又一”。这篇行书字大如拳,纯用黄庭坚笔意,风格苍劲,纵逸潇洒,虽然不能和黄庭坚的原作相比,但也有七分神似。
《离骚》(局部)
文徵明书屈原《离骚》。行书纸本,总计248行,2476字。卷末署“嘉靖乙卯二月既望”,为文徵明86岁晚年书法作品。此卷一气呵成,精妙清新,流畅之至,毫无疲倦之意,令人赞叹。
三、王宠
【生平小传】
王宠(1494—1533年),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法影响一时,世称“王贡士”“王太学”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他一生用心作诗文书画,兼篆刻,放意山水,才高志远,于诸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与当时祝允明、文徵明齐名。被誉为“吴门三家”。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王宠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他的书法之趣味尤高,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于法度之内,他的笔下无狂怪之病,点画、结体皆有来处,心境旷达而使字势开阔正大,无琐小习气。明代著名书论家王世贞在《三吴楷法十册》跋中认为王宠所书的《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
传世墨迹有楷书《辛巳书事诗册》,草书《李白古风诗卷》《石湖八绝句卷》等。
【作品欣赏】
《白雀寺诗》
《白雀寺诗》是王宠晚年草书。
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中记:王宠“养疴白雀寺,访故人王元肃虞山不值,作此歌。元肃拏舟追及之,因以两丈许桑皮纵笔满卷为赠,虽结体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而顾复鉴赏此卷时语,此卷书法“如怀素、颖圆锋正。开卷时以其为枝山卷,末款识则雅宜也。得享长年,岂让枝山独擅名当世哉”!
《自书游包山诗》(局部)
王宠《自书〈游包山诗〉手卷》砑花笺,行书,横382厘米,纵29厘米。卷前钤有“且喜斋书画印”朱文长方印一枚。此书作于嘉靖三年甲申(1524年),时年王宠整30。此时,他的书法尚处于兼采众长、变化融通的阶段,用笔尖锐果猛,线条圆润遒劲,字体大多攲侧且较后期书作为长。
(第二节)其他著名书法家
一、吴宽
【生平小传】
吴宽(1435—1504年),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明成化八年(1495年)进士,弘治八年(1472年)擢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工诗文,善书法。书法师宋苏轼,能于滋润中出奇崛,自成一格。明王鏊《震泽集》曰:“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而多取自得。”他识广博学,题跋较多。墨迹有《种竹诗》《题赵孟烟江叠嶂图诗》等精品。著有《匏翁家藏集》存世。
【作品欣赏】
《行书扇面》
此幅行书,润中辣健,墨气浓厚,工稳有法。
《行书五律诗轴》
《行书五律诗轴》纸本,纵122.5厘米,横35.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件书法为吴宽的名作之一,其书风闲逸清俊,纤细奇绝,极具观赏价值。
二、唐寅
【生平小传】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举乡试第一。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他博学多才,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传世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作品欣赏】
《落花诗册》(局部)
《落花诗册》行书,纵23.5厘米,横445厘米。有数种写本。所以有原件藏于中国美术馆,又说藏苏州市博物馆。
《落花诗册》共30首,是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情。《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洒,温文尔雅。
《自书诗词》(局部)
《自书诗词》行书,纵23.3厘米,横551.3厘米。共152行,分“集贤宾”“锦衣公子”“山坡羊”三组曲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首行书“集贤宾”三字牌名,右上方钤“吴趋”朱文迎首章,末尾款署“晋昌唐寅录,似从汉老兄清玩”,钤“学圃堂印”白文方章,“唐子畏图书”朱文方章。本幅还钤有“嘉庆御览之宝”等内府印玺六方。此书结构缜密、笔法佻动,宽和流丽,秉承唐寅风格。
三、徐渭
【生平小传】
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原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他是我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
徐渭才华横溢,诗文书画俱佳,他对自己的书法评价颇高,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融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
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婉转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很难为常人所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
【作品欣赏】
《七律诗轴》
《七律诗轴》徐渭书,草书,纸本。纵209.8厘米,横64.3厘米,4行。故宫博物院藏。书法笔势酣畅,锐气十足,用笔纵肆淋漓,放浪开张,满纸云烟,摄人心魄。
【释文】春园细雨暮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来出泥香。梁尘已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醉间经海棠树下,时夜禁欲尽。天池山人渭。
《应制咏墨轴》(局部)
徐渭《应制咏墨轴》,行草纸本,纵352厘米,横102.6厘米,苏州博物馆藏。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应制咏剑轴》
徐渭《应制咏剑轴》行草纸本,纵352厘米,横102.6厘米,以草书笔意写行书,点画纷披,率意驰骋,形章如卷,满纸云烟,为其晚年书法代表作。
此轴今藏苏州博物馆,与《应制咏墨轴》相俦,成对巨制。据记载,徐渭当另有《咏纸》《咏笔》《咏砚》等轴,皆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惜今已佚。
【释文】欧治良工,风胡巧手,铸成射斗光芒。挂向床头,蛟鳞一片生凉。枕边凛雪,匣内飞霜,英雄此际肝肠。问猿公,家山何处,在越溪傍。见说,胡尘前几岁,秋高月黑,时犯边疆。近日称藩,一时解甲披韁。即令寸铁堪消也,又何劳,三尺提将。古人云,安处须防,但记取,戎兵暇日,不用何妨。
《题画诗》
【释文】只少胭脂染一堆,蛟潭锦蚌挂人眉。山深秋老霜皮划,自迸明珠打雀儿。
《花卉图卷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