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忌妒,家长朋友们都不陌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人家所取得的成就后,心里就像爬满了虫子,非常不舒服。在这些人看来,只有他自己才配得上这样的成就和优势,而除了他自己之外,别人是没有资格如此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忌妒”。
忌妒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情绪,几乎没有人会不忌妒。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1岁左右的婴儿在看到自己的妈妈给别的孩子喂奶时,就会出现哭闹不安等反应。再略微大一点儿的时候,就不允许自己的爸爸妈妈抱其他的小朋友,否则就哭闹着要爸爸妈妈抱。当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忌妒心理会更强,比如当他发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更漂亮,骑的童车更新颖时,就会感到不愉快。待到上学以后,有的孩子甚至会因老师表扬同桌而嗤之以鼻……
虽然说忌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但如果忌妒情绪过多过强,久而久之,它就可以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辛俏柔是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女生,刚刚上了幼儿园的她就博得老师的喜爱。班里有什么事,老师都愿意让她去做,聪明的辛俏柔每次都做得很好。为此,辛俏柔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杨,同时也引来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辛俏柔的妈妈发现女儿回家后总是把小嘴嘟得高高的,不爱唱也不爱跳,一脸的不高兴。通过询问,妈妈才知道,原来,辛俏柔是因为老师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生闷气。妈妈还发现,如果她抱抱或亲亲辛俏柔姑姑家的小表弟,辛俏柔就会又哭又喊:“妈妈不要!我不要妈妈这样!”这时,妈妈才意识到辛俏柔的忌妒心太强了。
在辛俏柔身上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很强的儿童忌妒心理。她为了让自己比别人突出、优越,使自己永远处于中心地位,便让忌妒的情绪包围了自己。
对于孩子这种忌妒情绪过强的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的话,那么当他长大成人走上社会之后,便会因别人的成功而使自己很苦闷,甚至演变成对别人的仇恨。这样的人显然是心胸狭隘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的忌妒行为过强时,一定要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1.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当孩子的忌妒心理产生后,父母不妨把它引导到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为此,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生气是没有用的,而真正能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是激发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手展开竞赛。
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那些成功的孩子身上肯定有许多优点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只有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2.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忌妒
当时机合适的时候,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不光是他们会忌妒,爸爸妈妈也不例外,比如,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当他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忌妒,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另外,父母还可以列举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比如,当弟弟抱怨自己不能和姐姐一样参加滑轮班的时候,父母就告诉儿子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父母可以说:“宝宝,你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姥姥与姥爷从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说多不公平!”
这样的故事会让孩子明白,原来妈妈也会忌妒,这时候父母便可告诉孩子,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只能学会接受。
3.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孩子的忌妒往往来源于自己不能和他人得到同样的待遇,这时如果父母能够诱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够缓解忌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比如,当你的孩子抱怨别的父母都来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而你却没来,你可以在家里给孩子专门搞一次“活动”,这样一来,孩子就明白了家长实际上是关注自己的,那么他对其他同学的忌妒情绪也就不那么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