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思路跳跃一下(希望跨度不是很大),对大多数基金来说,投资组合周转率可以作为评估期是否合理的依据,高周转率表明组合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谋取各种盈利机会,低周转率表明组合愿意等待并愿意评估每项投资的得失。对许多成功的基金和公司来说,评估期是一项决策,就像巴菲特所言,你最终能获得自己应得的股东权益。
羊群行为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行为”。
股市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凯恩斯早就指出:“从事股票投资好比参加选美竞赛,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评选者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能得奖;因此每个参加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最美者。”可见,羊群行为是出于归属感、安全感和信息成本的考虑,小投资者会采取追随大众和追随领导者的方针,直接模仿大众和领导者的交易决策。
就个体而言,这一行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经济学家们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比较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S·贝克尔认为:“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们之所以不能解释是因为他们情不自禁地用非理性行为、粗心大意、愚蠢行为、价值的特别改变等臆断说明他们解释不了的现象以掩盖他们知识上的缺乏,而这些臆断恰恰暴露了他们所掩饰的失败。”
贝克尔的观点虽然比较极端,但却可以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要臆断地分析,个体股市参与者的“羊群行为”多少是有几分理性的。
如社会心理学可控实验证实:当观察现实很模糊时,大众就成为信息源,或者说大众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应如何行动的信息。在股市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体无法从有限的股价信息中做出合理的决定,从众就是其理性行为,虽然这种理性含有不得已的意味。所以,股市的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端的,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
当股市炒作过度时,就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这就如同一片肥沃的草原上只有几只羊,应该说它们会吃的很饱。但是某天吸引来了一大群羊,这时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同时羊群越来越吃不饱了,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迁徙了,但是如果是只聪明的羊,那它就不应该跟着大部队,应该留在这里,这样等草长出来了就会变成肥羊了。所以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某件事是怎样的时候,其实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代表性偏差
代表性偏差是指这样一种认知倾向:人们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可能性的证据。选择性偏差的后果势必使人们倾向于在实际上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这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预测偏差。大多数投资人坚信好公司就是好股票,这就是一种代表性偏差。这种认识性偏差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将好公司的股票认同为好股票。其实好公司的股票价格过高时就成了坏,坏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也就成了好股票。
自归因
自归因是指人们总将过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心里特征。投资者通常将投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投资失败归咎于外部的不利因素。例如很多人将自己投资失败,深度套牢归咎于听信某些带头大哥、小道消息的错误,而赚了钱则归功于自己判断准确无误,而下次再出现带头大哥或者小道消息的时候,依然确信不移,继续进入庄家编好的出货套,高位接盘。
在金融市场中,以上几种情绪很少单独出现,而是交织成一张网。
如果投资者不能理性对待市场,避免出现这些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犯一些愚蠢错误,导致投资失败。理性是投资者战胜市场的前提,要尽可能利用市场情绪把握住投资机遇。格雷厄姆说:“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从投资行动中获益。”对格雷厄姆的说法,巴菲特是非常赞同的,他说:“合适的性格与合适的才智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性的投资行为。”
1987年,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巴菲特指出:“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具备必须把他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容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自己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非常有用。”
情商与智商:投资不仅仅靠智商,重要的是情商
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专家。投资并非智力游戏,一个智商为l60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为l30的人,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巴菲特
投资是为了赚钱,要想赚钱那投资就要成功。巴菲特认为,在任何一项投资中,投资者能否取得长期投资成功,智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情商。也就是说,投资时你并不需要和天才一般的智商,也不需要具备非凡的商业眼光,以及确凿的内线情报,你真正需要的是,要有情商,要有判断力,原则性和耐心。巴菲特说:“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专家。投资并非智力游戏,一个智商为l60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为l30的人,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巴菲特一再强调,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才能战胜理性的市场。在投资中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中理性的情商比IQ更重要。他说:
“关键是要有一种‘金钱头脑’,这并非IQ,并且你还得有恰当的性格。
如果你不能控制你自己,你迟早会大祸临头……20世纪90年代末期对于投资人来说整个世界一片疯狂。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人们从中汲取教训了吗?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是,人们总是不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很多人比我智商更高,很多人也比我工作时间更长、更努力,但我做事更加理性。你必须能够控制自己,不要让情感左右你的理智”。
“我们没有必要比别人更聪明,但我们必须比别人更有自制力”。“我们认为,在投资中保持克制是最明智之举。”
巴菲特还认为,一项投资能不能成功,最重要因素是投资者的性格,而不是他的能力。巴菲特说:“我个人认为,当前的证券分析和50年前没有什么不同。我根本没有再继续学习(正确投资)的基本原则,它们还是格雷厄姆当年讲授的那些内容。你需要一种智力架构,其中大部分你可以从格雷厄姆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学到。然后用心思考那些你真正下工夫就能充分了解的企业。如果你还具有合适的性格的话,你就会做得很好。”
l973年,在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的前言中,巴菲特写道:“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理性智力结构+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该结构。本书明确而清晰地描述这种结构,你必须将情绪纳入纪律之中。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行为与商业原则,尤其是第八章与第二十章的宝贵建议,你的投资将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项远超过你想象范围的成就),你的投资绩效将取决于你运用在投资上的努力与智力,以及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票市场所表现的愚蠢程度,市场的表现越是愚蠢。善于捕捉机会的投资者胜率就越大。如果遵循格雷厄姆的话去做,你就能够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受益,否则你自己也会干出蠢事。”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在斯坦福法学院的演讲中也谈道:
“我和巴菲特总是不由自主地对那些人们趋之若鹜的事情表示怀疑。很早以前,当我明白拥有某种性格能够使人成功时,我就努力强化这种性格。在投资中情商远比智商更为重要。你并不必是一个天才,但你的确必须具备适合的性格。”
理论与实践:实践远比理论更重要
投资的成功首先在于你能否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接下来是你勤勤恳恳地学习,使自己不再无知。
——巴菲特
巴菲特是个爱学习的人。他说:“投资的成功首先在于你能否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接下来是你勤勤恳恳地学习,使自己不再无知。”他认为,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新的理论,学习自己不懂的地方,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避开股市陷阱,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