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了一个名叫“二八”的商业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对二八定律,巴菲特非常赞同,他认为80%的投资利润来自于20%的股票,最多的利润来自于最少的股票组合。
集中投资: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然后小心地看管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看好它。”
——巴菲特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里,引用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这句谚语,再次阐述了他的投资理念——集中投资。事实上,这个用来评估所有为取得金融收益而购买资产的价值评估公式,从公元前600年的一位智者第一次提出后,从来就没有变过。这一奇迹就是伊索和他永恒的——尽管有些不完整的——投资智慧: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一直以来,在投资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策略: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集中投资者主张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分散投资者则主张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分散化投资理论出自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克维茨之口,并由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一派。分散化投资者们认为:资产好比鸡蛋,增值方式好比篮子,人们应该把这些鸡蛋放在多个不同的篮子里,然后放到不同的地方,就算其中的一个篮子掉了,鸡蛋摔碎了,你也不至于损失掉全部的财产。
分散投资者们认为,这种投资策略能很好的规避风险,因为投资组合不断在高风险与低风险资产之间进行平衡,以确保它的收益不会低于某一个预定的最低标准。当投资组合的价值减小时,资金就由高风险资产(股票)转移至低风险资产(债券或现金)。相反地,在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上涨的时候,资金就由低风险的资产转移到高风险的资产上面。这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你都留有后手,所谓狡兔三窟,总有一条道路可以让你畅通无阻。
对这种投资组合能够避险的说法,巴菲特持反对态度。他说:“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看好它’。”
在巴菲特看来,当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时,那才是风险。对一个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投资者而言,叫他放下最好的公司,而去买入排名第21的公司股份是不可能的。巴菲特解释说:“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其中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
对分散投资,巴菲特说:“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但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从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上获得巨额的资产,而不是“娶40个老婆,从每个老婆身上获取一点微薄的利润”。
为了体现“分散投资保险”的谬误,巴菲特要求他的读者试着去了解这样的一个地主思考模式。他在买进农田之后,因为发现附近的农田价格下跌,于是告诉他的不动产经纪人卖掉农田。这就如同一个基金拥有福特汽车的股票,仅仅因为最近的一个成交价下跌而出售它的股票,或因上一个成交价上扬便买进股票。
实际上,分散投资面临着很多的不足,第一,如果你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里,一旦所有篮子都同时摔倒,那么就难以规避资产的大幅度缩水,一切无法挽回。例如,有人在1990年台湾加权指数位于12000多点的时候,“投资组合”式的购入所有的指数股。到1999年,加权指数只剩下6030多点,还不是一样没有从中获得利益。第二,这种分散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作战的投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组合的利润提升能力。
其实,巴菲特也曾经采用过分散投资投资策略:由百种以上的股票构成投资组合。但巴菲特后来发现,他就像拥有了一座动物园,而不是股票的多样化组合。随后他开始向费雪学习,进行集中投资。费雪说:
“投资者为了避免风险,最后的结果却是许多篮子里装的全是破鸡蛋,而且,投资者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这些篮子里的全部鸡蛋。由于投资者过于迷信多样化的投资理论,结果他们对自己所投资的企业的性质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个悲剧。”
以财务利益的观点来看,巴菲特认为采用集中投资的方式,比分散的投资方式更为容易。巴菲特说:“假如我们做一个每年成长1倍的一块钱投资,那么当我们在第一个年度结算时出售,我们的净收益为0.66美元(假定累进税率为34%)。如果我们继续以每年相同的动作投资,并不断出售且支付税金,同时将收益转为投资,20年后我们的获利数额将是25200美元,所支付的总税金为13000美元。但是,如果我们做了这项每年成长l倍的一块钱投资,尔后放在手中20年都不动,那么我们的总收益将高达692000美元,所付的税金为356000美元。如果我们把资金集中到这些股票上,获利将更加丰厚。”
正因为分散投资既不能规避风险,也不能提升获利能力,所以巴菲特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集中投资策略,他说:“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几家杰出的公司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如果你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5到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且股票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传统的分散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那样做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分散投资的信奉者会选择一家在他喜欢的公司中名列第20位的公司来进行投资,而不是很简单地只投资于他最喜欢的公司——他最了解、风险最小、并且利润潜力最大的公司。用预言家梅伊韦斯特(MaeWest)的话来说:好事多多益善。”
但是,有一些评论指出,散户与像巴菲特这样的大机构投资者竞争,如果不采用分散投资策略,会对其非常不利。巴菲特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散户可能被迫在不适当的时机,出售手中的股票,但散户只要能够坚守企业的基本因素,即十分容易获利。对散户来说,应该采用集中投资的另一个理由是:如果你的钱并不太多,分散它还有意义吗?
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看看巴菲特的篮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鸡蛋。
1973年,巴菲特花费1000万美元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这是伯克希尔公司的第一个重点投资对象,到1977年,巴菲特的这笔投资已经翻了三倍。在这段时间内,巴菲特还投资了广告代理公司与广播电视公司。1978年,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叫SAFECO的公司,这家公司是全美经营得最好的财产与意外保险公司,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相比,过而无不及。该保险公司的股票加上伯克希尔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合在一起,总共占了伯克希尔普通股组合的29%(其余部分被广告、广播以及出版公司占据)。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伯克希尔公司的普通股近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保险与传媒上。
1980年是伯克希尔公司投资公司个数最多的一年,达到18个,其中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广告公司、广播公司、出版公司、银行、食品公司、矿业公司、零售公司、服务业公司和烟草公司。这就是巴菲特最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状况。
1986年,伯克希尔公司只投资了五只普通股,这五只普通股是: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汉迪·哈曼公司(主要从事银制品制造)和利·西格勒公司,其中利·西格勒公司只为套利而用,而汉迪·哈曼公司只占巴菲特投资组合的2.4%。而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以及华盛顿邮报公司三只普通股占了巴菲特投资组合的93%。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很多股票都下降到了有吸引力的价位,但巴菲特没有逆势投资,而是把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全部压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在了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投资10亿美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7.5亿美元)以及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3.03亿美元)三只普通股上。
毋庸置疑地,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专业的基金管理人会把20亿美元的资本全部集中在三种股票上。
在1988年—1993年期间,巴菲特逐渐增加了持股公司的总数,到1993年末拥有9家公司股票。这9家公司依次是:可口可乐公司(投资41亿美元,占巴菲特投资组合总额的37%)、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7亿美元)、吉列公司(14亿美元)、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2亿美元)、威尔斯·法哥银行(8.78亿美元)、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6.8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4.4亿美元)、通用动力(4.01亿美元)和健力士(2.7亿美元)。
可以说,集中投资策略是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学习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或许对你的投资实践会有很大的帮助。
风险评估:发挥集中投资威力的关键
要是有人仅仅因为最成功的股票投资在组合中所占比重太大就建议他出售那部分最成功的投资,就好像是有人仅仅因为迈克尔·乔丹对球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就建议公牛队把乔丹卖出一样愚蠢。
——巴菲特
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深入的比较分析了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的风险程度。巴菲特说:“许多分析师可能会发表高论,强调这种集中投资策略一定比分散投资战略的风险大。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我相信,这种集中投资策略使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前,既要进一步提高考察公司经营状况时的审慎程度,又要进一步提高对公司经济特征的满意程度的要求标准,反而更可能降低投资风险。”透过巴菲特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出他能够持续战胜市场的秘诀:集中投资少数的、自己非常了解的优秀公司,比分散投资于不太了解的一般公司来说,风险小得多。
巴菲特认为降低投资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准确评估风险。那巴菲特是如何评估风险的呢?首先我们看看巴菲特对风险的定义。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风险的标准定义是股价的相对波动性。但巴菲特不赞同这点,他认为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实在有失水准,以至于近乎无稽之谈。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定义风险的呢?他认为,风险应当是指受到损害或伤害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内在价值风险”的一项要素,而不是股票的价格行为。在《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这本书中,巴菲特对这个定义做了解释,他说:“那些股票分析师们,利用数据库和统计技术,精确地计算出了每一只股票的β值——该股票市场价格的历史相对波动性——然后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建立晦涩难懂的投资和资本配置理论。但是,在他们渴望用单一的统计来衡量风险时,他们忘记了一条基本的原则: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对于公司所有者来说——这也是我们作为股票所有者的思考角度——这种对风险的学术定义(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的定义)远远偏离了实际,而且偏离得如此之远以至于显得非常荒谬。比如,在β理论下,一只相对于市场暴跌的股票——比如1973年我们买进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走势——在低价位时相对于在高价位时‘更有风险’。那么,这种判断使那些有机会以大大降低的价格来低成本收购整个公司的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职业投资者喜爱市场的波动性。本·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的第八章中对此作了解释。在他的书里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个非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常热心肠的家伙‘市场先生’。他整天在你面前出现,只要你愿意,他就会从你那里买入或者卖给你任何一只股票。这个家伙越狂躁或越抑郁,投资者赚钱的机会就越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剧烈波动的市场意味着,经营稳定的公司的股价常常跌到不合理的低价位。很难想象这样的低阶形成的买入机会,对于完全忽视市场或者擅长利用市场的愚蠢的投资者来说,会增加他们投资的风险。”
巴菲特认为,投资必须确定的真正风险是他从投资(包括他的出售所得)中得到的总的税后收入,在整个持有期内,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至少与他开始投资时一样的购买力,还要加上原始投资股本所能带来的利息收益。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投资者是否能对以下四项主要要素作出正确的判断:
(1)企业长期经济特征是否可以给予肯定的评估;(2)管理层是否可以给予肯定的评估;
(3)管理层品质是否可以被充分信赖;
(4)企业的购入价。
在巴菲特看来,风险是难以用工程般的精确性来计算的,不过在特定的情况下,风险可以用一定程度的有效准确性来估算。与这种估算相关联的主要因素是:
1.可以评估的企业长期经济特性的确定性;
2.可以评估的企业管理层能力的确定性,包括他们实现公司所有潜能的能力以及明智地使用现金流的能力;
3.管理层值得信赖地能将回报从企业导向股东而不是管理人员的确定性;
4.公司的收购价格;
5.未来税率和通货膨胀率,二者将决定投资者取得的总体投资回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的下降程度。
这些因素可能会把很多分析师弄得晕头转向,为什么呢?巴菲特说:“他们不可能从任何一种数据库中得到以上风险因素的评估。虽然把这些因素进行精确量化是很困难的,可我们决不能就因此否定它们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说明这些困难是不可克服的。正如大法官不可能使淫秽文字的检验标准化,但他仍然断言:我一看便知。同样,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一种不精确但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这一点,而不必参考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股票价格历史走势。”可见,投资者是能够确定投资中的内在风险的。
但是,在进行一项风险评估时,那些β值的纯粹主义者,根本不考虑公司生产什么产品、公司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举动、或者这家公司使用的贷款是多少等等一切背景材料,他们基至不想知道公司的名字。唯一让他们感兴趣的是公司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巴菲特对这种做法提出严重批评,他说:“很高兴我们根本不想知道公司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而是尽心去寻找那些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公司业务的所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