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孩子的依赖心理
当孩子跨进青春之门,便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孩子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由于过分的心爱,而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不让他做。儿子长大以后连起码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担心儿子饿死,便想了一个办法:临行前烙了一张中间带眼儿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可是,儿子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等他们出门回来时,大饼只吃了不到一半,而儿子竟活活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曾经有过这样一则笑料,有位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的资格,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的事。
的确,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个决定。依赖性强的孩子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孩子依赖心理过强,主要源于家庭的不当教育,如,家长对子女过度保护,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所以,作为家长要克服孩子的过分的依赖心理,还需要从家教入手,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
孩子的依赖心理多是由家长给养成的。如果家长不能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就很难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3.不要事事都为孩子着想
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事事都为孩子着想。有的孩子不是不想独立,而是家长不给他独立自主的机会,万事都为他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样便在溺爱中削减了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4.注意培养孩子自信心
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多缺乏足够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低。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在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他敢于独立的勇气。
5.鼓励孩子去独立做一些事
在孩子独立地办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为孩子成功地做好某些事情创造条件。以让孩子更多体验独立做事的成就感。
正因为依赖性的产生往往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家长在教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补上“培养孩子独立性这一课”——杜绝对孩子过分宠爱,过分照顾,这样,不但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而且也容易产生惰性。否则,对孩子的独立性教育很可能会失败。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在行为意义上表现为个体为达成未来的目标而延迟即时的快乐与满足。”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表征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成熟度。对于青少年,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许多与道德相关的行为上,例如,青少年时期禁不住别人的诱惑而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所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促使个体成熟和道德发展的重要心理成分,而不是相反,其本身是一种具有道德特征的心理能力。
一些道德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人倾向于较快地形成道德自律。美国著名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弟子莱斯特教授在他的道德成熟的认知发展模型中,强调了自我控制在形成道德品质中的作用。他把道德品质视为道德认知的四个主要成分之一,例如勇气、坚持性、自我控制能力等。这里的自我控制虽然被视为道德品质的子成分,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仍然主要是一种支持性的心理成分。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长期的道德行为建构而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而逐步发展。如果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种道德品质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但是,一个过度自我控制的孩子,可能会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抑制住自己,过度延迟满足,极少表达自己的情绪。虽然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强,但我们能说这样的孩子就一定有道德。相反,一个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的孩子则喜欢表现自己,不能延迟自己的满足,热情和兴趣易涨易落。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行为来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中,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成熟,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家庭教育,肯定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就无能为力。父母可以通过有指导的自我调节的过程来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孩子的行为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为此,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种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父母们使用这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把不恰当的冲动转换为自我调节。
1.通过情境管理保护孩子不受自己冲动的影响,例如,孩子非常厌学,经常想着逃学上网,而这又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业,这时,父母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给孩子严重的后果,以及早为孩子敲响警钟,使其在产生逃学念头时有所顾
2.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例如,在孩子情感爆发时进行安慰或劝说。“停止、镇定下来”、“保持自我控制”、“做一次深呼吸”,以及“看起来你马上就要失控了,你应该怎么正确地处理这件事呢?”来让孩子尽可能保持冷静。
3.传授一些正确的处理技巧,比如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欲望延迟满足;在家庭中写,下一些自我控制的座右铭,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自我控制的家庭规则,也包括对父母提出的自我控制的要求等。
4.帮助孩子预期他们行为的后果,用孩子能够听明白的温柔的语言,告诉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做出那些有害的选择,那会发生什么后果呢?”“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有人会受到伤害吗?”“我会惹出麻烦来吗?”
5.制定家庭规则来指导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经家人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当然,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比如,未经家人同意而在外留宿会让家人担心,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
6.通过“协议”孩子。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差,父母可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签订协议,把家长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这有利于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总之,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把对孩子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他们内心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7.采取“积极倾听”的做法。家长学会用言语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例如,“我看得出来你今天很不高兴,你能具体地给我讲一讲吗?”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得到某件东西的想法之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二不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此去伤害别人甚至损坏别人的财物,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忘掉刚才的不快,并尽快平静下来。如果在这样做了之后,孩子仍然耍脾气,那么,父母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他的方式,让孩子独自反省一会儿。父母可以呆在附近,但不要去管他,要让孩子知道,靠耍脾气是不能左右父母的。过了一会儿,父母再走到孩子跟前说,“现在该控制一下你的情绪了。我开始数数,当我从1数到10的时候,你就可以平静下来了。”这时,大多数孩子可能从中学会了自我控制。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行事,很难干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一名中学生成绩很好,但由于迷上了电子游戏,便整天泡在电子游戏机室里打电子游戏,一发不可收拾,而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每门功课不及格,导致被学校开除。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可”、“否”的观念,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教会孩子在生活中自立
自立自强,对一个孩子的成功非常重要。一个不会自立自强的孩子,在成长中就会缺少“精神钙质”,从而像身体缺钙易得软骨病一样。这种孩子在成年后,很难在学业上、工作中达到“自立”。因此,望子成龙或盼望自己的子女早日“立业”的父母,应当尽快、尽早地给自己的孩子补充一些“精神钙质”。
前苏联火箭之父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染上了猩红热,持续几天的高烧,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使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觉,成了半聋。然而,他默默地承受了其他孩子的讥笑和无法继续上学的痛苦,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学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就这样,一个耳聋的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授指导的人,一个从未进过中学和高等学府的人,由于始终如一的勤奋自学、自强不息,终于使自己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何等的毅力!
卡特是一个黑人孤儿,他曾经辗转被人有一次,他遇见了一位牧师,牧师发现他心中有很深的自卑感,于是想为他解决这个问题。卡特内心深处很想做一位医生,可是由于生活,他对自己的发生了动摇。一次礼拜之后,卡特对牧题说:“我是一个黑人,黑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我只是奴隶的后代。”
牧师马上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黑人也有很优秀的地方。”
“您的意思是说……”他迷惑地问。
“连你在内,所有美国黑人的血统都来自非洲,你们应该以你们的血统为荣,因为你们是在非洲所有的子孙中能生存下来的人。弱者在未离开非洲之前,就死在森林里或船上,留下能够生存的你们,有知识有才能,又有丰富的情感,这些都是生存的条件,所以在美国的黑人和其他种族一样强壮和优秀,这种优秀的血统会一直延续下去的。”
卡特点了点头,他知道他该怎么做了。
从此,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卡特都想起牧师的话,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不论他受过多少的苦,经历多少磨难,他从未再想到放弃理想。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医生。
当孩子遭遇挫折、陷入困境时,往往容易世事不公,或者抱怨,或者等待。 这时,家长应该学会教育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为此,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坚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