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3:即使我斗不过猎狗,也要让我先死,不能让我的孩子先死。
(评:多好的回答。又一次让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在这里只靠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就把学生浓烈的情感调动了起来。可见,教师要把课文上活,必须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令老师感动。所以老麻雀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危险,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这里的“安然”是什么意思呢?
生:“安然”是很安全。没有危险的意思。
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梧桐树。
师:站在这样的树枝上危险吗?飞下来呢?在安全和危险之间,老麻雀做了什么选择?
生:它做了危险的选择。
师:那么,是什么使它做出危险的选择的?
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的。
师:你能说具体些吗?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
生1:是亲情的力量。
生2:是一种母爱的力量。(师板书:母爱的力量)
师:你们答得真好。这是一只勇敢的对幼儿充满深深的爱的老麻雀。在它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的力量比对死亡的恐惧还要强大。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地五自然段,要读出老麻雀的勇敢和坚强。
(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使读书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师:看到老麻雀为救小麻雀不顾一切的勇气,猎狗是怎样做的?(引出第三段)
生:猎狗被老麻雀吓住了,后退了。
师:它为什么要后退呢?
生:它看到老麻雀有这么大的勇气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就不忍心去伤害小麻雀了。
师:对。那么,老麻雀是靠什么来战胜猎狗的?
生:老麻雀靠它的勇气战胜了猎狗。
师小结:弱者的勇气使强者退却,这是弱者的胜利。连猎狗都不忍心去伤害小麻雀了。如果是你遇到,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去伤害那些比你弱小的动物吗?
生:我不会。
师:你曾经做过伤害小动物的事没有?(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反思)
生:我曾经抓过青蛙、壁虎、小鸟……
(第三次让学生换位思考)
这个案例中,教师三次让学生换位思考,不但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也让学生从课文的理解感悟中联系现实进行反思,如此达到了以文促情、以文育人的教学目的。
其三,人文性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求知欲强、个性丰富的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不断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个性的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完善、品德高尚的人。
其四,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教学特色就是指教师的教学个性的总和。要体现教学个性的艺术性,教师就必须使他的教学生动、形象,并给学生以美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语言要幽默、生动,而且设计要巧妙精致,学生听课后才会回味无穷,并且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习惯11遵守上课时间
作为教育者,在遵守时间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一般说来,老师上课应该准时,不应迟到。但生活中仍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使老师不能准时到达课堂。比如,有的因为接待学生家长一时不能中止谈话,有的因为亲友突然来访不得不应酬几句,也有的因为身体偶感不适而不能不稍作休息等。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老师和学生,都应抱冷静、正确的态度来予以对待。
那么,教师一旦迟到了,如何应对呢?
作为老师,由于自己一个人的迟到,而浪费几十位学生的时间,需要向学生委婉地说明原因,并作适当的检讨,以求得学生的谅解。
当课堂情绪稳定后,应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上课内容上来。无论课堂情绪是如何的糟糕,老师都不能发脾气,因为事情是有因果关系的,正是因为自己的因,才造成学生的果。因此,不能因为课堂情绪的糟糕而斥责学生,否则,就有欲盖弥彰、转移注意力之嫌。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师生共同的资源,教师对此应该严格遵守,在做到不迟到的同时,也要做到不拖堂。
“上抢5分钟,下拖5分钟。多上10分钟,考试如神通。”在中国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拖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些教师提早上课,推迟下课,把学生的课间休息“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国的任何一个校长,对教师上课迟到现象是绝对禁止的,但对教师下课拖堂现象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很多时候不但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拖堂的老师对工作的负责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案例一
我喜欢掐着铃声上课,预备铃响,我一般不进课堂,下课铃起,立马下课,绝不拖堂。我觉得老师要珍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这是素质教育中,人性化管理的最直接体现。
一次,我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家级培训,每天课程很紧张,上下午各四节,中间休息一次。晚上三小时微机培训也只休息一次,一天下来,头昏脑胀,浑身像散了架,回到宿舍什么也不想干。那时,我便做了换位思考,如此紧张的学习,像我这样自制力很强的成年人都有些受不了,何况那些正处发育阶段的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呢?所以,我上课努力做到不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
说实话,我上课不仅不拖堂,还喜欢提前下课。如果我的课安排在上午和周末的最后一节,我总会提前:分钟下课,让大家悄悄地离开教室,为的是让住校的同学能买到一份好饭菜,让走读的同学能度时赶上回家的班车。据我所知,这一“雕虫小技”一直深受同学的欢迎,并成为我与同学缔结友谊的重要因素。
然而,有些老师喜欢拖堂,下课铃声已过,还在喋喋不休,结果事与愿违,惹得学生生烦,惹得同仁生怒,还和自己身体过不去,效果也并不好,这种折本的买卖,咱为何要做呢?如果说,信息时代得讲究效率,素质教育讲求人文关怀、人性体现,那么,教师珍惜学生学习的时间,尊重学生休息的时间,上课不拖堂不正是具体的体现吗?
案例二
下课的铃响了,可老师还是留恋在自己有声有色的语言中,久久不得下课,直到教室天下大乱。
老师走了,我们长长叹了一口气,解放了。但刚走出教室门,上课的音乐铃又响了起来,课间的欢声笑语没了,同学们自娱自乐的体育新闻也被淹没了,同学们的心里话也说不成了。大家手忙脚乱的准备上下一节课。
老师,你拖堂是想多教我们一些知识,但课上的知识已够我们消化的了,再塞都是画蛇添足,从下课铃打响的一刻起,我们的心思已飞出教室,再问多少遍:“能不能听下去了?”在任何情况我们都回答:“能!”那是我们在尊重你,请你也尊重我们!
拖堂的老师我不喜欢,大家也不喜欢!
由这个案例可知,教师不拖堂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有益于促使教师提高自身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二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惜时习惯;三有益于维护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短促的课间十分钟,对学生其实很宝贵。他们需要情绪调节,需要身体休息,需要生理方便,还需要为下一课做必要的准备。
学生有如此繁杂的事务在身,教师还有什么必要侵占学生的时间,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呢?教师们,切记遵守上课时间!
习惯12善于换位思考
案例一
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店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坏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店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身。”
这位杂货店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从孩子的角度,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儿童的尊严。在教育教学中,常常需要教师处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把自己的心态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这就是“换位”。这能很快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帮助教师很快找到教育教学的障碍,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一般而言,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心理差距,主要是对事件发生时的历史环境缺乏了解,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无法理解古人为何那样做。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为其“换位”,即为由现实角色进入历史角色提供条件。
案例二
在讲初三历史“彼得一世的改革”一课时。我首先借用图片、音像材料等直观教具概述俄国政治、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情况,并用比较法把它与同时期欧洲各国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出俄国诸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学生不仅了解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而且还了解它在世界上的发展地住,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俄国发展概况。
接着,便告诉学生,当时沙皇曾多‘次派使团出访欧洲。面对欧洲的发展情况,这些俄国人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这样,不仅把学生引入到改革前这个大环境中,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揣测俄国人的想法,都能想到要学习欧洲,改革俄国。这需要有人来完成。
然后,就介绍彼得一世这个人。用直观图示及情节描述来介绍他的成长历程、他的性格、他的抱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彼得一世”这个活生生的独特的历史人物形象。让学生设想,这样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
到此,背景环境、问题焦点都摆出来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创设成了,悬念造成了,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并且开始顺着教师指引的思路开动脑筋,进行发散性思考。
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也就是时常将自己设身于一名正在求学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不清楚,同时也能发现学生经常会碰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的换位思考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观念换位
其中,在培养模式换位中,教师要做到:
(1)由面向优生转为面向全体。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人才。
(2)由掌握知识转为终身学习。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既教给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3)由智力素质转为人文素质。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二,心理换位
其三,角色换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真正做到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把握好重点难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