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不力终入美元陷阱
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更不是今天才想到的。受美元陷阱胁迫,随着外汇储备规模越来越大,我国越来越希望能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慢慢摆脱美元陷阱。
这说明两点:一是人民币切身感受到美元陷阱的滋味不好受,所以近10年来一直呼吁减少对美元储备货币的依赖,同时也多次呼吁美国不要因为激进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美元贬值。二是我国身陷美元陷阱不能自拔,既受外汇储备规模越来越大的捆绑,也受美元价格不断走低的影响。
换个角度看,这些都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快终致在美元陷阱里挣扎有关。如果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就会有助于尽早脱离至少也会逐步摆脱美元陷阱。
我国政府一直认为,我国之所以会落入美元陷阱,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除了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出管制外,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设想我国以后的进出口贸易中有一半以上采用人民币结算,也就意味着人民币能够真正成为全球三大贸易货币之一了。
需要提出的是,我国要想摆脱美元陷阱,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人民币国际化只是其中之一。在全球许多分析师看来,中国人做事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其实也“只是在分散注意力”而已。
例如,2009年3月周小川呼吁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就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发出这些呼声,只不过是在促请美国当局管好自己的财务”。这显然是一种误读:我国不只是在口头上想摆脱美元陷阱,而是正在力图通过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迈开实实在在的步伐。
2011年3月18日,国内外经济学家再次在北京举行“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要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改革,打通各国的特别提款权账户和普通账户,让特别提款权成为真正的全球储备货币。
经济学家们同时承认,这些建议必定会遭到美国抵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推行。换句话说,美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会扮演国际储备货币角色。对此,我国的对策就只能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加块人民币汇率改革,首先在区域内尝试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持,逐步构建离岸人民币海外市场,以此来逐步摆脱美元陷阱。
那么,这个目的怎样才能实现呢?
从我国国内看,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至少要实现以下两点转变:一是人民币将不再面对全球各国施加的汇率调整压力,一视同仁地按照市场供求对所有货币定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汇率。二是我国从此不必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可以把外汇储备分散投资到各种资产上去,大大提高外汇储备安全性。容易看出,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基本实现了摆脱美元陷阱的目标。
顺便一提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想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此前我国已多次明确表示,不支持任何主权货币成为储备货币。不用说,美元、欧元、日元包括人民币都是主权货币,理所当然不是我国主张的那种国际储备货币。我国主张的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一个,那就是特别提款权。
从全球各国看,至少要能实现以下两点转变:一是美元退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意味着全球新的金融时代开始了,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美国不能再靠印发美元换取商品和劳务,彻底扭转部分国家用低消费和高储蓄来支持美国高消费和低储蓄的模式。二是在特别提款权下,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要变得相对独立,每个国家不能再通过影响其他国家币值来影响别国货币政策,这样也就不会出现一国货币涨跌左右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局面,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环境会变得更安全。
从美国看,美国的受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彻底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二是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汇率和利率政策独立性更强,有助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实现;三是会彻底改变美国的高杠杆化率,大大降低美国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虽然短期内会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遭受巨大损失(美元在退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时必定会大幅度贬值,从而带动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但从长期看,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并且一定会有助于中国乃至全球各国摆脱美元陷阱,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人民币国际化水到渠成
美元陷阱虽然是全球现象,可是具体到中国,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越高,美元陷阱在我国的破坏作用就越小。当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时,这种破坏作用也就变得很小很小了。
先看一看人民币国际化究竟会带来哪些好处。具体地说是:
(1)可以在其他国家持有和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居民和非居民的价值储存。
(2)可以消除我国企业面对的捉摸不定的汇率风险。
(3)可以提高我国金融企业资金效率,提高金融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4)可以降低我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增长。
(5)可以降低我国的美元资产,降低外汇储备资本损失风险。
(6)可以最终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在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上拥有更多发挥空间。
既然人民币国际化有这么多好处,对照现实,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出了多远呢?一言以蔽之: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艰巨。
从具体时间看,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从2009年才正式开始的,当时是鉴于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展缓慢与区域金融合作现状不满,所以萌生逐步摆脱外部束缚的愿望,开始实质性地迈开国际化步伐。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步子迈得较晚,但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在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发行人民币债券、与外国中央银行签订互换协议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据香港汇丰银行2011年6月发布的报告,他们乐观地预测人民币将会在2011年年内成为全球三大结算货币之一,与美元和欧元并驾齐驱。
但大多数专家并没有这么乐观,事实更是证明如此。因为这不仅是因为如何衡量全球结算货币标准不明确,还在于全球普遍认为目前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未来有很强的升值预期,所以中国产品的外国进口商会千方百计拒绝用人民币结算,而外国出口商则乐于接受人民币。所以,即使我国的贸易总量不变,我国的外汇储备积累也会不断上升,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更不用说,人民币国际化显示出明显的不对称模式——它只是中国进口的结算货币,并不是出口结算货币。人民币债券很受欢迎,可是机构却不愿意发行人民币债券。外国贷款人乐意提供人民币贷款,外国借款人却不愿意借用人民币贷款。说到底,这都是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而不用说,这对人民币国际化非常不利。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一定会突破我国资本管制,引发国际热线涌入,使得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时,这些因素都不能不认真对待。
但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时机已水到渠成。因为从长期看,美元贬值趋势不但不可避免,而且美元本位制也一定会慢慢受到动摇。更不用说,目前越来越突出的美元陷阱,已经给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看不到头的悲剧。所以,这时候应当有后来者居上,以改变原有的那种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
就中国来说,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当被摆上议事日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削弱或摆脱美元陷阱。
从现实中看,从美元本位制向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转换进程已经启动,我国要做的是积极参与,推动这个过程尽快前进。如果在这一历史趋势面前无所作为,甚至甘愿将人民币排斥在国际主要货币体系外,就会与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符,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美元陷阱。更不用说,这样一来也就享受不到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流通货币能享受到的铸币税收入了,这一点绝不容小觑。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比重,逐步扩大使用范围,为下一步的人民币国际化做铺垫。
按照这一方针,我国应当减少人民币流出限制,允许境外机构和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逐步摆脱美元的钳制。
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验看,全球性重大危机大概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早期受影响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但随着全球市场越来越开放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从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直接。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如果遇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希望通过资本账户管制来隔绝危机,是不可能的。这样做,还意味着我国似乎永远不必开放资本账户,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永远无法摆脱美元危机。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在自身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上加快改革,以为外汇储备积累会防患于未然,这除了外汇储备规模越大受美元陷阱伤害越大外,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标准
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绝不能不了解具体标准。只有用标准来衡量,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处于哪个阶段,以及以后的步骤和目标是什么。
首先应该明确,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全球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这样一个过程。但不能反过来说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了就表示已经国际化了。总体上看,人民币目前已经可以在境外部分地区作为计价、结算和储备工具,但离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差距,前面的路还很漫长。
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人民币在境外具有相应的过度
人民币能否在境外流通,以及流通度大小,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在与其他国家经济竞争中究竟占有多大优势。
目前人民币在大陆以外使用最多的地区是中国香港。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并且还是香港的储备货币。近几年来,人民币开始在部分西方国家流通,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的一些机场和饭店都可以兑换。可以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和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和平环境下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最高形式是货币竞争。人民币走出国门在全球交易和替代其他货币,这本身就表明它突破经济领域进入了政治领域,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
更不用说,在这种货币替代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中,我国可以从中享受到巨额的铸币税收入,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事(纸币的发行成本通常只有面额的1%左右,如果是电子货币那就更是几乎没有发行成本,发行出去的全都是“利润”)。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标准是在境外有一定流通度。流通度太小,它所发挥的作用就很有限。
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全球各主要金融机构括各国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标准。早在2002年,马来西亚就向我国探讨人民币能否成为马来西亚储备货币的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先后与8个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之一是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在签订协议后马上宣布他已拥有200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之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英国等相继表示有把人民币做外汇储备的意愿。据世界银行预测,人民币将在2025年后与美元和欧元一起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要想成为各国储备货币,前提条件是必须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包括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而如果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意味着人民币背后的中国要受全球资本摆布,而这正是我国一直要防范的(我国之所以拥有这么多外汇储备,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一旦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国际游资就可能会在我国经济繁荣时进来制造流动性泡沫,在经济衰退时切断信贷供应,迫使我国失去对人民币的控制。
所以说,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就不可能。但从长远看,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继而成为各国储备货币是迟早的事。
三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要达到一定比重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大小,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换句话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该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强扭的瓜不甜。
只有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持续增长态势让别国对人民币有信心,同时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升高,国际交易中才会对人民币产生需求。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想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尊重市场选择。
回过头来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以前主要局限于我国边境贸易,现在已经扩大到东南亚及我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如越南、老挝、缅甸、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和朝鲜等。人民币在上述国家中,有的已经成为主要外国货币。例如在蒙古,人民币交易量已经超过双边交易量的1/3.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成为美元、欧元和日元以外的主要结算货币,有“小美元”之称。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非常有必要大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用人民币结算,利用香港这块跳板向全球辐射。
在以上三点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这是衡量人民币是否真正实现国际化的核心标准。
平心而论,无论根据上述哪条标准,人民币目前离国际化的要求都还相差很远。至少在目前,人民币尚未成为全球“自由使用货币”,而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起步阶段的主要标志。
从此对美元陷阱说拜拜
要彻底摆脱美元陷阱,必须重建国际货币体系,而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就必须有新的东西做支撑,来取代美元或与美元相抗衡。从这一点上看,过去欧元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下一步该轮到人民币出来发挥作用。
仔细探讨美元陷阱演变规律,非常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怎么产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会把美元确定为世界货币等问题。弄清了这些,读者就知道什么时候美元会失去全球货币霸主地位了。
原来,早在100多年前,当时的世界货币是白银。我国虽然不产白银,却是全球拥有白银最多的国家,所以各国都想打我国的主意。当时的中国打仗不行,所以白银也就随之慢慢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货币是英镑。英镑作为世界货币,主要在国际贸易中起结算作用,并且这种结算主要发生在工业化国家。由于当时的工业化国家并不多,并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各种不同资本与国家之间都是死对头,所以这种世界货币的作用并不大,但却让全球各国从中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全球需要一种世界货币,这样能极大地节省交易费用”。
随着英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崩溃,英镑也因此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这时亟须一种新的货币取而代之。环顾全球,当时美国的GDP占全球75%,并且美国承担着欧洲复兴和日本重建的任务,所以世界货币的空缺就历史性地落到了美元身上。
接下来,随着美元独霸天下,美元陷阱让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元储备国走投无路,苦不堪言,全球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试图改变现状,可是又无能为力。时势造英雄,几十年过去后,欧元应运而生。
从欧元创立后的最初10年看,它有过初期的惨淡,也有过辉煌的大涨,但不管怎么说,它能坚强地屹立在这个世界,本身就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做出了应有贡献,树立了榜样。
确切地说,欧元的最大贡献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一个坚强的支点。不管怎么说,其全球第二大货币的地位对限制和制约美元霸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美元充当全球货币霸主地位后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和考验,但最大的考验还是欧元的诞生和崛起。
要知道,过去欧洲的货币体系是松散型的,而历史上欧洲的政治版图是统一的。欧洲国家认为,只有建立统一的欧洲联盟,才能在避免战争的同时实现欧洲复兴;而统一的欧洲自然需要统一的货币。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人把欧元称为“政治货币”。因为建立欧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抗衡美元,在它身上有着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倾向。
美国并不笨,同样清楚这一点。令美国担忧的是,现在既然会出现欧元,那么将来就说不定会出现“亚元”、“非元”或出现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剥夺美国的印钞权。所以,美国从欧元一出现就意识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削弱,只是因为美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所以嘴上不便明说罢了。
可读者看到的是,虽然全球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都希望欧元能够快快成长,能够尽快地挑战美元甚至取代美元,然而10多年过去后,美元的地位虽然有所削弱,但依然是全球本位币。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和期货交易都用美元结算,至今比重仍然在70%以上,这就奠定了美元的全球货币霸主地位。
二是历史上各国货币都是盯住美元的,不允许自由浮动(年浮动率不能超过1%)。现在虽然有所松动,但仍然被美元领导着,全球没有一种货币制约得了美元,欧元出现后依然如此。
三是全球其他两种主要货币(英镑和日元)自始至终是傍着美元的,而它们影响的国家非常多。当全球大多数国家在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中首选美元时,美元就垮不了。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时候以上三大因素发生了变化,新的世界货币就会呼之欲出,不管它叫什么,以什么形式出现。其中,尤其是英镑的“墙头草”作用至关重要。
当初为了对抗欧元挑战,美国费尽心机利用英镑来牵制欧元,千方百计把英国扶植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市场,然后暗度陈仓,把资金抽回来为己所用。英国因此乐不思蜀,迟迟不愿意加入欧元区,致使欧洲货币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
要知道,目前英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仅远远大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并且还大于欧洲总和,甚至大于美国。但这种局面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一旦发生改变,英镑就可能会并入欧元,回过头来对美元反戈一击。到那个时候,就可能会真正动摇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最终彻底终结美元陷阱了。
对此,欧洲著名经济学家,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保罗·德格劳威认为,虽然目前美元仍然是全球本位币,但美元将来总要退出独霸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两极或三极格局是迟早的事。美元不可能永远充当霸主,完全有可能被其他货币所超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欧元。考虑到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将来人民币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突出。
他预言,如果人民币逐步对全球金融体系开放从而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15年到20年之后,人民币就会成为全球广泛接受的世界货币,在多极世界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