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老院老人的口腔保健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高达1.67亿,由于未富先老、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等原因,大量老人进入养老机构生活[294 -29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常见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亦不断增长[296 -297],而养老机构老人由于没有家庭成员照料、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口腔保健行为欠缺等各种原因,进一步导致口腔卫生水平低下,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对养老机构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口腔保健和口腔健康教育,降低老年口腔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次接受调查的老人为杭州市拱墅区区属非民办养老机构的 308名老人,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为99.26%。其中男性123人,占40.33%;女性182人,占59.67%。年龄结构:60~69岁92人,占30.16%;70~79岁146人,占47.87%;80岁以上67人,占21.97%。文化程度:文盲99人,占32.46%;小学115人,占37.71%;初中及以上91人,占29.83%。排除意识不清、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与问卷人员沟通的老人,以及不愿意配合完成问卷的老人。
2. 方法 2009年10月 -2010年2月,课题组采用自制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杭州市拱墅区区属非民办养老机构305名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由4名口腔专业医生组成,经过统一培训,技术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0.83.
3. 调查量表 在系统性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制定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口腔保健态度、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知道爱牙日”、“最好的口腔保健方法是什么”、“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和“横刷法刷牙好不好”)的知晓率,口腔保健态度(“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希望定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有牙病及时就医”),口腔保健行为情况(“每日刷牙”、“3个月更换牙刷”、“饭后刷牙”、“竖刷率”)。
4. 质量控制 课题组先对某老年公寓的50名老人进行预调查,同时对调查问卷进行不同调查者评分的重测信度的检验,K appa值=0.91.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调查资料汇总后,由专人进行质量核查,相关资料建立统一数据库,由专人对录入的资料进行复核。
5. 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数据经校对并经逻辑查错证实无误后,由专门人员负责将数据录入数据库,根据数据特征,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二、结果
1.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养老机构老人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是否知道爱牙日”(12.46%),“最好的口腔保健方法”(45.90%),“烟酒有害口腔健康”(17.38%),“横刷法刷牙好不好”(9.84%)。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老人对“是否知道爱牙日”和“横刷法刷牙好不好”的知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最好的口腔保健方法是什么”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人对“最好的口腔保健方法是什么”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烟酒有害口腔健康吗”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对上述4个问题的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口腔保健态度 养老机构老人口腔保健态度:“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40.66%),“希望定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49.84%),“有牙病及时就医”(27.87%)。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对“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希望定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有牙病及时就医”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人对上述3个问题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口腔保健行为 养老机构老人口腔保健行为:“每日刷牙”(74.75%),“3个月更换牙刷”(33.77%),“饭后刷牙”(13.11%),“竖刷率”(5.57%)。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每日刷牙”、“3个月更换牙刷”、“饭后刷牙”、“竖刷率”的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人“每日刷牙”的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人“3个月更换牙刷”、“饭后刷牙”、“竖刷率”的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老人上述4个方面的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高达1.67亿,200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数149.7万张,而且供不应求,养老机构内的老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人群。老年人群各种常见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陈巧云调查了800名老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其中龋齿发生率为63.37%;口腔粘膜病发生率21.62%(包括复发性口疮、创伤性口炎、扁平苔藓、白斑等),以创伤性口炎及口腔炎多见;牙齿缺失、牙列缺失694人,占受检者86.75%[298]。研究表明,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使人们逐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确立积极主动的口腔保健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和防病能力[299 -300]。国外的研究也表明通过对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开展适宜的口腔健康教育,老年人群龋病和牙周病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口腔服务利用情况明显改善[301 -302]。因此对养老机构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显得非常必要。
本次研究是对养老机构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以期对养老机构老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基本的了解,更有针对性地对养老机构老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防病能力。本次调查显示,养老机构老人有关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偏低,仅有12.46%的老人知道爱牙日,对于烟酒以及横刷法的危害,也仅有17.38%和9.84%的老人知晓。与国内其他研究[303 -304]比较,烟酒以及横刷法的危害方面的知晓率偏低,推测原因可能是养老机构老人与社区老人相比,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机会更少的缘故。社区老人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有社区居委会组织听课、社区责任医师上门讲座等形式,而养老机构老人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之社区老人更低。
对于口腔保健,养老机构老人也缺乏积极的态度,希望定期作口腔检查的老人占40.66%,希望定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老人占49.84%;有牙病及时就医的老人比例仅为27.87%。缺乏积极的口腔保健态度也导致了口腔保健行为的缺乏,虽然老人刷牙率为74.75%,但是3个月更换牙刷和饭后刷牙的养老机构老人仅占33.77%和13.11%,竖刷率更是仅占5.57%。缺乏积极的口腔保健态度进而导致口腔健康水平的低下,严重影响了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质量。
国内学者对于老年人的相关调查,只是集中在讨论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次调查中,对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都进行了比较,其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养老机构老人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相同;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养老机构老人,其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差异,特别是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口腔保健态度,以及不同性别的老人的口腔保健行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结果表明,养老机构老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仍处于启蒙状态,养老机构内的老人作为老年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应更加引起口腔健康工作者的重点关注,深入养老机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质量。
(李瀛洲 王雪林朱晨曦 刘新功 韩一铭 汪志华)
第二节 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逐年上升,乳牙龋会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导致错颌畸形,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外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为了解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采取适宜干预措施,随机抽取我区5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进行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区5所幼儿园的3 -6岁1102名儿童在2009年5月份进行健康体检,城区2所550人,郊区3所552人,其中男童602名,女童500名。不包括未到园儿童31名。
2. 方法 调查由我中心口腔科两名高年资医生经标准化培训后进行,采用室内自然光线,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进行视诊、探诊、计数,按全省统一的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档案书写。并由幼儿园保健医生负责现场调查质量全过程。
3. 诊断标准 冠龋:牙的窝沟或光滑面有底部发软的病损,釉质有潜在的损害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对于龋质上的斑,着色的不平坦区,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部不发软及中到重度氟牙症所造成的釉质上硬的凹陷,均不诊断为龋[305]。龋失:因龋丧失的牙,不包括非龋丢失。龋补:因龋已充填的牙。龋、失、补均作统计。
4. 数据统计 对所有受检儿童总患龋率、龋均、龋坏好发部位归类统计,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城区郊区分组,对各组别统计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二、结果
1. 总患龋情况 体检的1102名儿童中有587名儿童患龋,总患龋率53.27%,患龋牙数2519颗,龋均2.29颗,患者龋均4.29颗。
2.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情况 男童患龋率为 51.33%,女童患龋率为55.60%,男女患龋率无显著差异(χ2=2,p>0.05)。
3.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情况 3.4.5.6 岁各年龄组患龋率分别为35.83%、50.28%、60.78%、62.20%,各年龄组患龋率有显著差异(χ2 =40.19,p<0.01),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逐年增高。
4. 城郊儿童患龋情况 城区儿童患龋率为50.36%,郊区儿童患龋率为56.16%,两者无显著差异(χ2=0.06,p>0.05)。
5. 龋齿的好发部位 儿童龋齿以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最多,有1248颗,占49.54%;其次是上颌第一、二乳磨牙,有767颗,占30.45%;再次是上颌乳中切牙,有256颗,占10.16%,下颌乳中、侧切牙最少,有25颗,占0.99%。
三、讨论
1. 龋病是多因素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细菌、宿主、食物及时间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慢性腐蚀性疾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3.27%,龋均为2.29,患者龋均为4.29;其中5岁组男童患龋率59.89%,女童患龋率为62.02%,男女童龋均为2.58,低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 5 岁组儿童乳牙列患龋率(男童 66.4%,女童65.6%)与龋均3.5[306]。与戴万明所报道的患龋率为59.2%[307]相近,高于陈国娟等所报道的患龋率为45.9%[308]。
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率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各年龄组患龋率差异显著,且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增加。这应该是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进食的食物种类越加多样化,甜食及碳酸饮料量增加,到六岁左右大部分儿童进入替牙期,牙列出现间隙或拥挤的情况多,牙列不齐易致食物嵌塞,虽然儿童的自理能力增加,但是不能完全达到保持口腔卫生,且乳牙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长,故患龋率增加。儿童龋病以上下颌乳磨牙好发,这与乳磨牙的解剖形态有关,磨牙窝沟多,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以儿童年龄小难以彻底清理干净。
3. 但本次调查结果中城郊儿童患龋率无显著差异与其它报道不一致[309]。原因可能是这些年城市郊区经济发展快,政府进行撤村建居逐步推行城市化,建立广泛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大部分站点配有口腔医生,方便居民就诊并开展大量的口腔健康宣教活动,使这些居民的口腔卫生意识和口腔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改变,逐渐重视口腔健康,影响到下一代,从而使这些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得到明显控制。
4.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作者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家长口腔卫生意识,改变乳牙掉了没关系的错误观点,进而引导和督促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幼儿园里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形成。
(3)每年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包括口腔检查),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建议家长对龋病儿童及时进行治疗,再将治疗结果反馈给幼儿园。双向反馈的结果是引起家长重视,促使绝大部分龋病儿童接受治疗。作者在平时工作中也发现了体检后一段时间是儿童龋病治疗的高峰期。这也是我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低于全国水平的部分原因。
(4)建议推广使用简单有效、价格低廉的防龋措施。如乳磨牙窝沟封闭或预防性充填或每年进行两次含氟泡沫防龋。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杭州市每年开展小学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窝沟封闭以降低恒牙患龋率。但乳磨牙的窝沟封闭或预防性充填或含氟泡沫防龋需家长自愿进行,这需要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重视孩子的口腔健康。作者认为以后也可以每年开展幼儿园3 -4岁儿童的窝沟封闭或预防性充填或含氟泡沫防龋,并做为一项制度保留下去。这对减少乳牙患龋率将非常有效。2009年杭州市给全市的中小学生发放20万张口腔健康券,让学生持券到定点医院进行免费口腔健康检查或治疗,这项活动对提高全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减少中小学生的患龋率将是非常有效的。作者在工作中也发现去年一年中中小学生口腔科就诊人次比往年多了很多。这是非常好的活动,希望杭州市以后多进行几次。
(5)注意膳食均衡,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进甜食及碳酸饮料,可以有效减少龋齿的致病因素。
(袁群芬 徐承莉)
第三节 磨牙折裂的保守治疗
磨牙折裂原因[312]:隐裂,牙尖斜面高陡,根充后没有调和,创伤性合咬力及外伤引起。折裂的类型:纵折,斜折,根折,根裂,为牙齿的一种急性损伤,对126例折裂磨牙保守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后牙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大部分的咬合力,如其牙合面的窝沟深大、隐裂、牙根裂高陡及过度磨耗,使之在咬硬物时容易发生折裂。而死髓牙及牙体大范围充填牙的存在,使折裂发生的几率变得更大。随着牙科技术的日益发展,尽量保存自体牙已被愈来愈多的患者和牙科医师所接受。笔者从1996年3月~2010年3月,对128例后牙折裂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1996~2009年来我科就诊的磨牙折裂(不包括隐裂),所有患牙折裂线均累及髓腔及牙根,牙折片松动在I- Ⅲ°。折裂时间最长一年多,折裂间隙最大5.5毫米。急性牙裂99例,陈旧性裂27例(时间大于1周)。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岁。以40~60岁年龄最多。
(二)治疗方法
检查牙龈附着,牙周袋,牙折片松动度。摄片。初步诊断。牙龈附着在牙根尖1-3以下,拔除,牙周袋深的放入牙胶尖摄片,根段长度不足3 -5毫米的拔除,共拔除二例。牙折片在龈下4mm以内的(牙槽骨下2mm)以内的拔除牙折片。其余都是清洗裂缝,在牙外形高点下预备环形沟槽,用0.02的结扎丝双股复位[310],裂缝有牙龈息肉的分次复位,完全复位后,调和,固定,开髓,揭髓室顶,折裂间隙用S F钻稍加磨除。RC T 后。制备“王”洞型,中间一横与裂隙重合。富士九充填。
1. 对斜折型,在龈下4m m以内的(牙槽骨下2m m)以内,去除牙折片,切龈术或冠延长术牵引术暴露断根面,全冠或桩冠修复。斜折在龈下4mm以上,44例斜折,采取上述治疗。牙龈附着在牙根1 -3以下、牙周袋深的放入牙胶尖摄片根段长度不足3-5毫米的拔除。失败2例,均为上颌6腭侧根裂至根尖,采用半牙切除术,截除腭侧根。冠修复,降低牙尖高度,功能尖按卫生桥设计。
2. 纵折型75例,裂线不经根管口的69例,时间超过1年的二例,经管口的4例。牙龈附着在牙根1/3以下、牙周袋深的放入牙胶尖摄片根段长度不足3-5毫米的拔除2例。
按上述治疗,全冠修复。失败1例,是经管口的陈旧性裂。拔除。
3. 根折9例。根横折2例,根裂7例,开随,RC T后,横折的根尖手术,取出断根。根裂的牙龈翻办术,取出列根。调和。必要时冠修复。
二、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成功修复1年后,恢复牙齿的功能,无主观不适,修复体稳固。X线片示无牙槽骨进一步吸收,或原牙周及根尖病变有愈合。有效修复1年后,无主观不适,修复体较稳固,松动度< Ⅰ度,牙槽骨有进一步吸收阴影。失效:咀嚼不适,基牙肿痛,松动超过Ⅱ度,牙槽骨吸收较快,出现牙龈瘘管。成功及有效视为有效病例,126纵裂患者修复2年后均复诊,对折型44例,成功36例,有效6例。2例失败,后经牙龈翻瓣术,截除根裂,冠修复保留成功。纵折型73例,成功60例,有效12例(后经牙周手术,成功9例)。失败1例,是经管口的陈旧性裂,拔除。根折9例,成功9例。
三、讨论
磨牙纵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牙体,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少数病例需要牙龈切除术,牙龈翻办术,根尖手术。对于折裂牙,本人用过带环,也用预成冠,还采用拔除折裂牙体外RCT后SUPER—BANG粘结复位固定[311]。本文纵折磨牙的修复中,最简单易行。
1. 斜折。多是因为修复充填后没有调磨高陡得牙尖,错误的制备洞型,RCT 后没有调和等。以斜折牙龈下4mm以内,可通过切龈术、牙冠延长、术牵引术等暴露折断面再行冠修复。对斜折牙龈下超过4m m,失败二例,因为陈旧性的牙折,龈下牙周袋较难消除,建议将牙折片拔除。或牙半切除术,再进行上述治疗。
2. 对纵折型。多是因为牙齿发育不良,如隐裂[313]。纵折线多未经根管口,牙龈附着在牙根1-3以下、牙周袋深的放入牙胶尖摄片根段长度不足3-5毫米的拔除。根尖及牙周有阴影的,松动Ⅲ度,治疗后好转,半年后X片:阴影消失,
3. 根折。治疗后,效果好,诊断难,要有经验,或者口腔M RI。
本组研究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说明对纵裂牙,就诊时,因伴有急性炎症,牙体松动在1 -3度松动,在上述治疗后,松动都好转,效果满意。综上所述,所有的牙折经仔细检查,完善的治疗,都可以保存成功。
(高阳 徐承莉 武丽芳)
第四节 老年牙科焦虑研究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亦称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是指口腔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所特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以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已跨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做好老年人的牙病治疗已成为口腔医学界关注的问题,而牙科焦虑症是老年口腔患者回避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拔牙是口腔科常见的手术,但就诊的患者多表现为拔牙术前及术中紧张或害怕,甚至拒绝或逃避拔牙治疗,易导致牙科焦虑症的发生,为此,对门诊老年拔牙患者的DA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术前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以减少DA的发生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抽取2008年3月~8月在杭州市拱墅区某医院口腔门诊行拔牙术的152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8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35士8.61岁。有精神疾病史、不适合必兰注射液(4%阿替卡因和1/10万肾上腺素的复方注射剂)麻醉的高血压(Bp>180/100mm Hg)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其它躯体疾病者、文盲等不能合作者以及术前使用过抗焦虑药及镇静剂者排除在外。
2. 方法
(1)评定工具及标准 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 DAS)[314]用于评定老年患者在拔牙术前的焦虑水平,由患者在候诊时填写看牙医前、候诊时、麻醉前以及拔牙前的感受,共4项,每项有5个等级记分,从轻松至非常害怕,总分在4(代表无焦虑)~20(代表极度焦虑)之间。DAS评分值≥13的患者被认为明显患有牙科焦虑症,DAS评分值≥15的患者被认为患有高度牙科焦虑症。
(2)方法 在拔牙术麻醉前由患者按要求填写个人相关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保健意识、既往拔牙经历、对本次拔牙情况的了解程度等等,并根据主观感受填写完成M DAS量表,并填写焦虑的原因。拔牙术均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实施,术中均一次性使用必兰注射液(4%阿替卡因和1/10万肾上腺素的复方注射剂)进行局部麻醉。
(3)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 t检验及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P=0.05.
二、结果
1. 老年拔牙患者焦虑水平一般情况 152例患者的D A S评分值,最低为4,最高为20,平均得分值为9.69±2.95.D A S评分值<13的患者有125例,≥13的患者有27例,老年拔牙患者D A发生率为17.76%。
2. 不同分组因素下患者拔牙焦虑水平的比较。
3. 各阶段的焦虑水平 麻醉前焦虑水平得分最高(2.23±0.83),其次为拔牙前(2.11±0.82)和候诊时(2.01±0.83),三个阶段焦虑水平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焦虑原因 焦虑的原因经调查得知主要是疼痛(占82%),对经治医生医术的疑虑(占11%),以及拔牙术后并发症等等(占7%)。
三、讨论
牙科焦虑症是老年牙科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老年牙科患者回避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老年患者讳疾忌医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老年牙科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DA的发生率 牙科焦虑症的研究多采用调查表的方式,最常用的是柯氏牙科焦虑量表。DAS量表是最早应用于评价牙科焦虑程度的量表,其有效性、可靠性已得到多方面验证,是可用作判断老年牙科患者心理状态的经典调查表[315 -317]。表中有两项涉及钻牙和洁牙的题目,主要针对口腔内科患者。本调查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即删除上述题目而补充与拔牙事件有关的两项题目,对麻醉和拔牙前的害怕进行调查,更适合评价口腔领面外科拔牙患者的焦虑水平。一般认为D A S评分值≥13的患者明显患有牙科焦虑症。Nicolas等[318]对2725名法国公民进行调查,被调查者中13.5%有牙科焦虑症;国内王成等[319]对 428 名火车乘客进行调查,牙科焦虑症患者占56.3%;郭斌等[320]对老年口腔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牙科焦虑症发生率约56%。调查结果发现152例老年拔牙患者有17.76%提示有明显的焦虑状况,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比较偏低,推测可能是城市老年人口腔保健意识提高,口腔知识相对了解较多的缘故。
2.D A发生的相关因素 在152例老年拔牙患者其中有良好治疗经历的患者,焦虑明显小于有痛苦治疗经历者;接受过牙科治疗的患者与没有看过牙病的患者相比焦虑程度较轻,其原因可能与其对牙科的了解程度不同有关;对本次拔牙情况的了解程度,越熟悉牙科操作,越了解治疗过程与步骤者,焦虑程度越轻;口腔保健意识越强的患者,焦虑程度越轻;女性患者焦虑程度高于男性,和国内外其他文献的报道一致,原因可能是女性对疼痛的敏感性更高。
DAS各分项评分值显示患者在麻醉前是最紧张的,其次为拔牙前、候诊时。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不尽相同。推测可能是老年拔牙患者更为看重麻醉的效果,担心麻醉不全导致的疼痛。
通过研究可知,在老年拔牙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就医意愿,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口腔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其存在,拔牙术所致的焦虑状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个体差异较大。但口腔医生应通过加强医患交流,采用无痛技术等措施,同时做到手术操作轻柔准确迅速,尽量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诊疗质量,同时应加强牙科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条件,以减少牙科焦虑症的发生。
(朱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