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的传统由来已久。
“美德”有时需要把握度。
对于君子的考量。
生命成于诗、礼、乐。
关于圣王尧、舜、禹的几件事。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词汇——
无得而称:不知道怎样来称赞。称,赞。
三:虚数,非实指,多次。
成长与感悟——
三让,知其让之诚;以天下让,知其让之大,故为至德。
人物——
泰伯,又作“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子:泰伯、仲雍与季历。季历的儿子即姬昌。传说太王见姬昌幼有圣德,欲打破惯例,不将王位传于长子泰伯,而传与三子季历,为的是便于将王位传于姬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愿望,不使父亲为难,便同二弟仲雍出走至吴,于是季历即位,后传之姬昌,是为周文王。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词汇——
劳:劳烦,劳扰。
慎:谨慎,诚恳。
葸:胆怯,畏惧。
绞:尖刻刺人。
遗:遗忘,遗弃。
偷:感情冷漠。
成长与感悟——
礼,为的是实现中,恰到好处。不及,则为劳为葸。过,则为乱为绞。
君子能厚于亲属,不忘故旧,行之美,****皆化。
链接——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礼记·大学》)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孔子家语·王言解》)
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会更加孝顺父母;在上位的人以年龄排列尊卑先后,百姓对比自己年长的人也会更加恭敬;在上位的人乐善好施,百姓会更加仁慈宽厚;在上位的人亲近贤人,百姓也会选择品行端正的朋友;在上位的人推崇德行,百姓就不会虚华不实;在上位的人憎恶贪婪,百姓就会以争夺为耻;在上位的人清廉礼让,百姓也会以不讲礼节为耻。孔子认为这七种教化是政治的根本。
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这些是七教的重要内容,最终有一个落脚点,就是以知耻心为保障。行动的执行需要外在法律条文的约束,使之“不敢为”,但还有一种力量远胜法律,即源于内在的知耻心,使之“不愿为”。百姓对于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自然远之、避之,这是实现七教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整体荣辱观、是非观的确立和引导尤为重要。政教定,则本正。百姓的行动就看风向标,上行下效。上面正了,物就正、人就正,到处都是正能量。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词汇——
启:抬一抬,动一动。
成长与感悟——
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当要自爱自重。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词汇——
鄙:粗野,鄙陋。
倍:同“背”,不合理,错误。
成长与感悟——
自爱自重不仅在身体发肤,还在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在上者能重礼,则一动一正一出,民必以礼相应。
链接——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仪备。(《礼记·冠义》)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礼记·玉藻》)
翩翩君子,举手投足通透着威仪。
人物——
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孟武伯之子。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词汇——
校:较量,计较。
成长与感悟——
无其知方可大知。源于无其知,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和风庆云之气象。
链接——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孔子家语·三恕》)
观宥坐之器,孔子来表达“满与虚,损与益”的不二法则。虚空就要注水,满了就要损,否则就会倾覆,只有中,才能正。
所谓损之又损,实际上有着“愚、让、怯、谦”的内涵。只是谈论“损”的话题,一定是在“有”的前提下。有什么?天下之人向往之物、向往之事,所谓“聪明睿智、功被天下、勇力振世、富有四海”云云。若本来就一无所有,损之何物?若是本来无一物,无满无损,或许就是天然的中道。但是,人们一旦开启了欲望之门,浊同尘世,就需要不断调整、修正。虚空之时奉守充盈之道,盈满之时奉行损之之道。所以,无功无劳之时,定要努力向上,建功立业。有功之后,不自以为很有功,不要居功自傲。所以,损之道,是真正的持盈之道、满而不覆之道。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词汇——
托六尺之孤:托付幼小的国君。
寄百里之命:摄理国政。
大节:国家安危,个人生死之大关节处。
夺:放弃,丧失。
成长与感悟——
托孤寄命,大节不夺,源于我无二心,彼无二节。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不遇重大关节,无以别操守。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词汇——
弘毅:心志宽广坚忍。弘,大。毅,刚强,决断。
成长与感悟——
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
仁,人心之全德。实现它,必身体力行,可谓重;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懈,可谓远。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成长与感悟——
兴于诗,兴起好善恶恶之心。
立于礼,卓然自立,不为事物所动摇。
成于乐,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链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成长与感悟——
知民可使,知民之性,习民之情。
链接——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故世举****亲之,政均****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孔子家语·入官》)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通过在上位者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激发百姓内在的主动与自觉,以实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这是政治的理想与追求。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词汇——
疾:恶。
成长与感悟——
好勇则刚武,疾贫则多怨。多怨之人习于武事,多乱。
恶不仁之人,使之无所容。
欲治世者平其心。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词汇——
骄:恃才傲物。
吝:吝惜。
成长与感悟——
德为本,才为末。骄且吝,则大本已失,则不足有为。虽有小善,亦不足观。
链接——
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韩诗外传》)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词汇——
至:想到。
谷:禄。借指出仕为官,也借喻谋利。
成长与感悟——
学者之大患,在志于利禄。一有此心,即终身务外欲速,志趣卑污,德心不广,举念皆温饱,萦情皆富贵,成就亦可知矣。而人情多为禄而学,此圣人所由叹。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词汇——
笃信:笃信于道。笃,坚定、厚实。
好学:学道。
守死善道:誓死守护道。
见:通“现”。
成长与感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此心可定,此计可守。
有定有守,则于见于隐,于贫于富,于贱于贵,出入皆自得。
笃信、好学、守死者,皆此“善道”。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长与感悟——
读本章,知“在其位,谋其政”。
在其位,谋其政,乃为政者之通则。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易于生祸乱。
链接——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词汇——
始:这里指乐曲开始。
乱:乐曲结束时的和奏。
洋洋乎:叹美之词。
成长与感悟——
《关雎》之乐,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琴瑟,乐之细节,见其和亲。钟鼓,乐之大者,显其德盛。既有和亲,又显德盛,琴瑟钟鼓和鸣,被作为乐曲结束时的合奏,正是适合。
人物——
师挚:太师挚。太师即管理音乐的长官。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词汇——
狂:狂妄。
直:直率。
侗:幼稚。
愿:恭谨。
悾悾:无能。
成长与感悟——
上章言美,本章言恶,有美即有恶。
有人“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狂妄却直率,无知却恭谨,无能但是诚信,总还说得过去。
做人最怕“有是病而无是德”,本就狂妄,且不直;本就无知,且不老实;本就无能,还天天胡侃,没有诚信。走上极端,再也找不到归来的路。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成长与感悟——
如不及,则能及;恐失之,则不失。
链接——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日知其所亡”,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我知道我不知道什么。因为知道有不知道的内容,学习就有了空间。“月无忘其所能”,即还要时刻警醒自己,我知道我学习的内容需要温习和巩固。温故,才有沉淀和积累。不至于“黑瞎子掰棒子”,把一片玉米地的棒子都掰完了,最终却只拿着一个玉米棒子走了。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词汇——
巍巍:高大,崇高,伟岸。
成长与感悟——
舜禹知人善任,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享天下之贵,而处之超然,若无所与天下,此为巍巍气象。
链接——
凡读一章书,即宜考验自己能否。如读舜禹有天下而不与,不必验之天下也,但看目前小名微利,能不动心否;小技小能,能不自恃否。小者不与,则大者可望扩充。如小者不能不与,而曰我异日处富贵不动心,则谁信之乎?(苏源生:《省身录》)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词汇——
荡荡:广远的样子。
焕乎:光明。
成长与感悟——
尧,效法天道,不作功邀名,无为之化自成,不可名状其高远。
链接——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天地无言,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周流不殆,万物受其润养,欣欣向荣。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词汇——
乱臣:治国之臣。
唐:尧的国号。
虞:舜的国号。
于斯为盛:唐虞之际与周初人才济济之盛世。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指周文王之事。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
成长与感悟——
建一代之治以定天下者,在于人才。故为政在得人,特别是贤人。
立远大之基,以合天心,为臣民所咸服者,存乎德。故君子不可不慎乎德。
君君臣臣各尽才德,则天下治。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词汇——
菲:菲薄。
黻:祭祀用的礼服。
冕:祭祀用的礼帽。
沟洫:沟渠水利之事。
成长与感悟——
无我,是为了有他,有百姓;无私,是为了利他,利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