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的至高境界与通达路径。
生命的轨迹。
何为大教?
知道并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智慧。
“众星”的使命。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成长与感悟——
为政以德的本质是为政者要有德。
有德之人如北辰,是恒星,灿然居中,群星环绕。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词汇——
诗三百:《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取其整。
成长与感悟——
上章言价值观:为政以德,就是为政者本人要有德。
本章言方法论:一个人如何才能有德?诗是教化之方。
由诗教举一反三,知六教,即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教、春秋教。
链接——
周代的“六经之教”
在周代,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君子,大致要学习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诗:周代重视诗教,社会上流传大量的诗篇。后来孔子从教化社会人心的角度进行删订,收录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后来称《诗经》。
2.书:周代重视书教,社会上流传大量的书篇。后来孔子从教化人心的角度进行删订,收录“先王政典”。最早称“书”,后来改称《尚书》。“尚”通“上”,“书”即文档、文书。
3.礼:周代重视礼教。礼是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准则与行动,也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4.乐:周代重视乐教。周王室的音乐作品,有人说《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那时,每一首诗都可以唱出来。《诗》为乐歌,“诗”记词,“乐”记谱。《乐》集夏、商两代音乐精华之大成,由周公整理、周王室历代乐官修订。现《乐》已失传,无法知其原貌。
5.易:又称《周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群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化。它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易》本为占卜之书,孔子作《易传》,使之成为哲学著作。
6.春秋:本为史书的统称。后来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春秋》,《春秋》成为鲁国国史的专称,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被视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词汇——
格:正。
成长与感悟——
为政的根本在于德与礼,使人明是非、知好恶。
政、刑在前,民众不敢违法;德、礼在前,民众自觉守法。
政、刑不可少,但德、礼更紧要。
链接——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孔子家语·刑政》)
治理国家,贵在教化百姓,必须参照使用刑罚和政令。最好是以德行来教化,用礼制来规范;要以政令来引导,以刑罚来禁止,处罚那些不遵守刑法的人。如施行教化而不知改变,加以引导还不听从,损害道义,败坏风俗,实在没办法才用刑罚。所以,以德教民最重要,不是不用刑,而是慎用、少用。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长与感悟——
《论语》的逻辑常常在“大与小”“动与静”“国家与个人”两两相对、互参。
上章言为政的导向,本章言个人的一生。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成长与感悟——
大孝之道就是大教之方,为政之法尽在其中。本章接下来有四个章节论孝。
无违,即不违背礼节。
链接——
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培养仁爱之心,从敬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培养诚敬之心,从尊敬有贤德的人开始。仁爱、诚敬洋溢于整个社会之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处处都是正能量。
人物——
孟懿子: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鲁国的大夫。其父亲为孟僖子,据《左传·昭公七年》,孟僖子临终前,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樊迟:鲁国人,孔子弟子。姓樊,名须,字子迟,少孔子四十六岁。二十岁时到季氏那里做了家臣。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成长与感悟——
问事亲之道,答爱子之心。知父母爱子之心,则知人子事亲之道。
人物——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仲孙彘。“武”为其谥号。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成长与感悟——
孝在敬。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人物——
子游:鲁国人,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少孔子三十五岁,以文学著名。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成长与感悟——
敬表现在脸色,不敬则难有好脸色。
链接——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只有内心深处洋溢着温暖、充满深爱的人,才可一团和气,有着愉快的神情、温婉容貌的人,才是真正的孝子。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词汇——
省其私:私下观察他的言行。
发:发明,发挥。
成长与感悟——
施行政令,需要制定者,更需要执行者。
为政者贵有德,执政者贵认同、落实。如此才能政行令通。
政令不通是为政的大忌。
人物——
回:颜回。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姓颜,名回,字子渊。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词汇——
视、观、察:皆有“看”的意义,但程度不同。
以:凭借。
所以:所从事事情的出发点,指动机、原因。
所由:以前做过的事情,所从由的道路、途径。
所安:乐于做、安心做的事情。
焉廋:哪里隐藏。焉,何、哪里。廋,隐藏、掩盖。
成长与感悟——
从动机、路径、安心之处立体观照,真面目将浮出水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长与感悟——
擅于继承方可擅于创新。
为人师者,方可为人长,为人君。
2.12
子曰:“君子不器。”
词汇——
器:本义是器皿或者器具。这里有“能力”或“才能”的意思。
成长与感悟——
“君子不器”的本质是道、器不二。
道是方向,器是能力。
君子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成长与感悟——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词汇——
周:完备、普遍、广阔,也可引申为团结。
比:以暂时的共同利害相互勾结。
成长与感悟——
世上的事务两两相对,贵在相融相通,此为周。
为政一方,贵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词汇——
罔:迷惘,蒙蔽。
殆:疑惑,思维枯竭。
成长与感悟——
本章的核心是学、思并重。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词汇——
攻:攻击。
成长与感悟——
异端:与正道相悖的邪说,如索隐行怪(标新立异);言伪而辩(言论错误却雄辩);记丑而博(记述非义的事物却十分广博)。
不要在攻读异端上用力,亦莫以攻击异端为正学。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词汇——
女:通“汝”,你。
成长与感悟——
知=知+不知。
真正的明智,不仅在于知道什么,还在于了解并承认自己的无知。
知+不知,方是真“学霸”。
人物——
由:仲由。鲁国卞人,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词汇——
干禄:求取禄位。
阙疑:存疑。
寡尤:减少过失。尤:错误、过失。
阙殆:与“阙疑”对称,亦存疑之意。
寡悔:减少后悔。
成长与感悟——
上章讲知,本章言行,如此才可知行合一。
“多闻多见”为博学;“存疑阙殆”是求真;“慎言慎行”是崇礼;“言寡尤,行寡悔”是中庸。
中庸者,禄在其中矣。
人物——
子张:颛孙师,陈国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资质,谦和,结交广泛。
2.19
哀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词汇——
举直错诸枉:提拔正直的人,置放在邪恶的人之上。
成长与感悟——
正在人心。举直错诸枉是为正,正则民服。
人物——
哀公:春秋末年的鲁国国君。名蒋,“哀”为其谥号,鲁定公之子。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成长与感悟——
如何使民敬?贵在“临之以庄”。
如何使民忠?贵在“对上孝,对下慈”。
如何使民劝?贵在“树立正的榜样,教化不能者”。
外在影响力的追逐,取决于内在品性的建立。
人物——
季康子:鲁哀公时的正卿季孙肥。“康”是其谥号。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成长与感悟——
广义的为政行存在于天地间,重孝重友。
为政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人孝悌,教人立爱、立敬。
链接——
孔子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孔子家语·大婚解》)
爱人、有礼、诚敬是人心温情、社会温暖的主元素。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词汇——
大车无輗:牛车没有輗。大车,用牛拉的车叫大车。輗,牛车辕前横木两端的木销。牛车没有木销,则横木不能连接,如此就无法套牛行进。
小车无軏:马车没有軏。小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軏,马车辕前横木两端的木销。马车没有木销,则横木不能连接,如此就无法套马行进。
成长与感悟——
为政之道贵在“礼可守,言可覆,迹可履”。
各遵其道,各守其信,社会、政治这辆大车方可安然前行。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词汇——
因:传续,因袭。
成长与感悟——
温古可知今,知今则知未来。
礼的根本不动,贵在传续。礼的形式有所变化,因时而变。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成长与感悟——
本篇首章言对于做“北辰”的要求,末章言“众星”当如何。
不谄不媚,见义勇为。
只有各居其所,各当其位,才能倾慕吸引,而不彼此欺凌,繁星满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