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当某君直言不讳地向你陈述他委托你办某件事时,你往往会脸呈难色,或推委或直言拒绝;而当你与另一种人相处时,他尽管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求你帮忙,但总是显得若无其事,等到与你海阔天空、地北天南地“侃”一通,将你云山雾罩地忽悠一番之后,好像突然想起一件事似的,请你帮忙。这时的你已被他忽悠得腾云驾雾,岂能在别人面前“掉链子”!不好办也要硬着头皮接受。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其实,交际中,这种拐弯抹角之术就像将要穿过黑森林时,忽感前方有一片柳暗花明的美景一样,让人激动、振奋、愉悦,而任何人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他就最容易应允别人的请求。因为转弯抹角是为了创造一种适宜的寒暄气氛,寻找契机,有意抓住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彼此的心弦上轻拢慢捻,从而弹奏出人情味,化对立为调和,变冷漠为热情。
人们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中,当赵太后声言,“谁要再说让长安君去当人质我就当他的面吐唾沫”时,老谋深算的左师触龙却与众不同,他入宫进谏时先避而不谈人质一事,而是藏锋不露,收干敛戈。先自谢罪,接着拜问太后身体是否安康,饮食是否可口,聊叙老年人都疼爱自己儿女的体会,简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几句话消除了赵太后的抵触情绪。然后触龙话锋一转,将赵太后答应或拒绝儿子做人质的利与害进行一番理性的分析,最后让赵太后自己酌情。我们不难发现,触龙在与赵太后的谈话中,并没有直接劝说赵太后让儿子做人质。但这种藏锋不露的狡术更易让人改变初衷。
当你去向某位知名人士求教时,即使此君以工作忙碌为由,表示碍难应命,你不必气馁。在谈话中,做个热心的听众矢之的,积极寻找交谈的“由头”,看准时机,然后对此君说:“刚才你说的那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不知你对此有何见教?”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你事先准备向此君求教的内容,而此君在不知不觉中被你拐弯抹角“套牢”,似乎忘了你本意,便顺口说出对这个问题的意见。这种拐弯抹角的交际手法,对于交往中的双方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比较容易打破僵局,成功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