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你当时在拍这部戏的时候,期待它会一下子特别红吗?徐静蕾:因为当时赵宝刚导演刚拍《过把瘾》什么的,红得简直都不行的那种,所以自己当然也会想,会不会这个戏也像那样。当然,周围的人、学校的老师也都说:“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呀!非常好的机会!”
鲁豫:后来呢?在心理上对你有影响吗?徐静蕾:不能说打击,但总是有点失望的。原本认为这部戏能使我一下子有一个很快的飞跃,可事实上只有在发布会的时候能感觉到这部戏好像如何如何了,等自己回去以后倒也不觉得了。尤其是看完一些剪出来的片花以后,觉得演得太差了,完全连自己都不敢看,惨不忍睹!
鲁豫:对自己失望吗?徐静蕾:失望,而且觉得我可能压根儿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在拍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时候,徐静蕾步入了生命中的第二十三个年头。在这部剧中,刚出校门的徐静蕾饰演了一个仍在读书的大学生,和以往不同的是,徐静蕾反而没有了之前演戏时的胆怯,整个过程她感觉非常轻松。
徐静蕾:像李亚鹏、王学兵、廖凡这些人,包括那时候的编剧霍新,还有我的好朋友,一个叫陈琛的录音师,以及摄影师杨涛,我们私下就都是特别好的朋友,所以每每拍完戏以后,就一伙儿出去混去了。
鲁豫:那过程肯定特别好玩儿吧?你们一帮人年纪都差不多大,而且大家都挺熟的。
徐静蕾:拍那个戏我特别放松、特别自然,因为身边的那些朋友都是生活中真的好朋友,大家在一起自然就有一个很轻松的气场,所以演戏的时候就特别放松。导演张一白,我们也是熟识的。
鲁豫:我听说张一白一开始不允许你们出去玩儿?徐静蕾:对,他一开始老站在宾馆的走廊那儿看着我们。因为他就觉得我们老出去玩干吗,应该好好拍戏,保持一个好状态才是。后来我们就偷偷地溜出去,因为他也不能老站在那儿。再后来他一看反正也拦不住,就说:“那你们怎么也不带我出去玩儿一下啊?”
鲁豫:关键是因为你们没带他去玩儿,他特郁闷。徐静蕾:对,后来我就说他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带他去玩儿,所以生气了,再后来我们就跟他一起玩儿了。其实拍这个戏还是挺痛苦的,因为当时这是张一白拍的第一个电视剧,他特别紧张,以至于所有的角度他都要拍一遍,远的、近的、正面的、侧面的,我的天,结果就是变成一个镜头要演无数遍。我印象特别深的一场戏是,我告诉雨森说我要参加田径队了,而李亚鹏是在后面的一个门那儿看着我,那场戏就是我要表现出一种特别高兴的情绪,一边蹦一边跳一边说。就是那场戏,我觉得我演了至少一百遍,就一直那样,到最后,我都快要和导演翻脸了。因为我觉得我不能再那样下去了,觉得自己很假。
鲁豫:后来慢慢地走在街上开始有人认识你了,最初的那种感觉好吗?
徐静蕾:还挺好的,觉得特别新奇。我记得我第一次被人认出来是在呼家楼附近,是一个老奶奶。我正在街上走,她上来说:“哎,你不是演那个吕月月的吗?”吕月月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那个女警察。结果我当时特别紧张,特别不好意思。因为我觉得我演得特别不好,以至于我觉得她在说:“哎,你不是那个吕月月吗?不是那个演吕月月的笨蛋吗?”
鲁豫:人家可不是那么说的。徐静蕾:其实我当时就是那种感觉,认为她潜台词是那个意思。
因为事实上不管她潜台词是什么,反正我自己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东西,自己心虚的结果。
对演员徐静蕾来说,最重要的三部戏便是21岁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3岁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以及27岁的《让爱做主》。这三部戏无疑使得徐静蕾的面孔在观众的视线里变得熟悉起来,而这其中也掺杂了人们各种对她剧中所演绎形象的褒贬和非议。
徐静蕾:因为拍《让爱做主》,有很多人就说你干吗要演一个第三者?这样多影响形象!甚至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很恨我,就是因为那个角色,因为我演了一个第三者。而且还有人说,这个第三者怎么还理直气壮地去跟江珊吵架?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
在《让爱做主》这部电视剧中,徐静蕾从之前的玉女形象,转为大众心中不易被认同的“第三者”角色。在《让爱做主》中,她与江珊、王志文合作,这也是徐静蕾的第一次“转型”,从这时起,徐静蕾在演艺事业中有了不一样的突破。
鲁豫:这个角色这么坏,这么不光明正大,却又真是挺理直气壮的。
徐静蕾:对,最逗的是我前两天在家里看《上海文学》,有篇文章里写的一个女孩儿是第三者,然后作者就说这个人长得就像徐静蕾那样,典型的第三者的样子。我看完这话真的特别生气,真的,我觉得这样说也太过分了,我怎么就典型的长得像第三者的样子?
鲁豫:那个人一定是看了这部戏,估计也是先被你演那角色给气坏了。
徐静蕾:对,所以我说肯定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因为看这个戏很恨我。
鲁豫:其实别人要觉得你这事儿让他们特别生气,反而说明你演得好,反而是证明你的演技了。你觉得这部戏带给你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徐静蕾:转变,我从这个时候开始有转变了。其实这个角色,当时我演得还算比较丰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文慧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人物,而这个角色就相对复杂一点儿。可以跟王志文、江珊一起演戏,我当时也是很高兴的。
鲁豫:那个时候跟他们演戏有压力吗?
徐静蕾:那时候已经没有压力了。
鲁豫:那时当导演的念头一点儿都还没有在脑海里面成形?徐静蕾:没有。
鲁豫:到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呢?徐静蕾:其实是到拍完《我爱你》的时候,拍的过程中都没有,是在拍完以后看到简单的完成片的时候。
2001年,徐静蕾出演电影《我爱你》,这部电影是根据王朔的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而成的。当张元导演找到徐静蕾时,她非常高兴,因为这个“为爱疯狂”的角色是徐静蕾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她也希望自己的角色可以就此变化一下。
鲁豫:为什么?是突然一下子产生这个念头的吗?徐静蕾:莫名其妙地就有了这么一个念头。因为当时惯用的拍摄方法都是长镜头,而在一个长镜头里面可能就需要演员自己来调整表演的节奏。所以我们基本上是一场戏整个演下去,机器就一直跟着你,旁边始终一个大炮、一个小炮,一直在跟着。其实张元导演是那种特别松心的导演,他在现场的时候,就是你们去演吧,然后你们自己排一排怎么弄,不大会给你讲要你怎么样。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其实反而是激发演员自己的那种创作力。我觉得我就是在拍这个戏的时候被他激发了一下,后来又看了刚刚剪完的样片,我就想也许我可以试一试。我觉得我拍完《我爱你》之后,在表演上找到了一些跟以往不同的东西,这时候就又不满足了,又觉得光是这样好像还是不够。另外我觉得通过拍《我爱你》,我自己觉得可以在剧中通过表演来控制节奏,我发现我这方面还能做得不错。
拍完《我爱你》后,鉴于自己在把握节奏方面的长处,很多朋友都鼓励徐静蕾去当导演,也正因如此,徐静蕾对自己的事业方向又做了一次重要的调整。
鲁豫:有了想做导演的念头,觉得可以试一试,那怎么迈出这第一步呢?
徐静蕾:就开始自个儿写剧本。
鲁豫:你是先想了好多故事挑了一个开始写,还是怎么着?徐静蕾:我就是受一个小说的启发。那时我看了一个叫尹慧的写的《晚风中的共和主义》,是讲他跟他妈妈的故事,然后我当时就想,如果拍成一个父女的可能挺有意思的。因为我就觉得表现亲情的人物关系会很有意思,这中间也有我跟我爸爸之间的那种故事,也有别人的故事。可能因为我自己理想中的爸爸并不是我爸爸那么严厉的那种。
鲁豫:总之就把你了解到的所有父女的故事都放在这个里边?徐静蕾:对。
鲁豫:写这个剧本难吗?时间长吗?徐静蕾:三四个月吧,还可以,不是很长。
鲁豫:写完以后自己满意吗?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拍的吗?
徐静蕾:自己当然是比较麻木了,因为毕竟自己写了半天,也特别没底,根本不知道会怎么样。然后我就拿给别人,看别人的反应。
鲁豫:如果别人觉得很好就决定拍了?徐静蕾:对。
鲁豫:拍戏资金怎么来呢?徐静蕾:我自己投。其实我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如果让别人投资的话,我没底。毕竟我自己也没有什么拍摄经验,我其实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把这件事情做到头、做完。
鲁豫:你当时根本没有尝试一下从外面去筹措一些资金,或是找个什么人给你投一下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