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到村到户的饮水工程不仅解放了青壮年劳力,更让他们脱贫致富。有了水,山区农民靠养牛、靠养羊、靠种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人们结束了以往半夜起来满世界找水的生活,农闲时还能腾出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过去我们连喝上一口清水都不容易,现在我们一年能挣上万元!”村民致富了,好多农民购买了太阳灶、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过去人们饮用苦水,水质差、不卫生,引发多种常见病;而今通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在海原流行的许多常见病、地方病不治而愈。
山区人民的生活因一个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成而殷实、而幸福。
记者手记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问题是海原县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海原县新一届政府连续两年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问题列入了为民承诺办理的实事之一。目前,海原县尚有16万人还存在饮水不安全,要完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
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真正让海原县农民切身感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一是减少了疾病,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健康水平。饮水问题的解决,使农村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据有关部门调查,吃上洁净水后,可使肠道传染病等发病率降低47%。
二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地方,海原县户均年节省53个挑水工日,通过实施饮水解困工程,86%的农户增加了收入。
三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有了饮水工程,农民有适量的水洗衣服,厨房、厕所、浴室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而带动了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据有关部门调查,自来水到户的地方,46%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90%以上的农户生活用水量增加。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张晓勇、冉海萍撰稿,2009年1月16日《中卫日报》第7版)
海原危窑危房改造惠及2000户
“终于有了新房子”
——海原2000户救助户危窑危房改造
瞅着崭新的红砖房、宽敞的大院子,海原县海城镇高台新村农民李作福的眼睛咋也不舍得离开自家的新房:“我家的老房子住了40多年了,亲戚们来家都不敢过夜。要不是托共产党的福,我说啥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受惠于自治区持久深入推进的危窑危房改造工程,今年,包括李作福家在内的海原县2000户救助户终于不再为房子的事揪心了。
李作福是该县海城镇高台村的农民,家里的日子过得挺艰难。为了生计,他在煤矿找到了一份井下工作。但让老李最揪心的不是自己在井下的安危,而是家里的房子。李作福家的房子还是他父母盖起来的。经过40多年风雨剥蚀,几间土坯房掉皮、漏雨、裂缝……早已不成样子。
今年,按照自治区民生工程的统筹安排,海原县决定对海城镇高台村66户救助户进行危窑危房改造。李作福家被纳入了救助行列。让老李喜出望外的是,整个改造工程,连修院墙在内,他家只花了1.6万元。11月9日,当记者随自治区人大视察组来到高台新村的建设现场,这里的新房已经交工,村民们正陆续搬进新家。特意从矿上回来看新房的李作福在新家门口和邻居聊天。他告诉记者,村里还建了卫生室、沼气池、上下水……“搬到新家,我在外头打工就放心了。”老李开心的笑了。
当日,“民生计划宁夏行”第二视察组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炯华、马秀芬的带领下,还分别视察了海原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情况。
(陈华白景辉马钦麟等撰稿,2009年11月10日《宁夏日报》第3版)
300户群众将迁马路坡新居
连日来,海原县李旺镇马路坡彩旗飘扬,推土机、装载机机声轰鸣,一辆辆满载砖、水泥的货车驶进马路坡……李旺马路坡生态移民工程正加紧施工,一个崭新的新村将在这里落成。
正在修建的新沙路将贯通马路坡生态移民区,这里的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马路坡昔日的山地变成了平整的农田。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解决偏远山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海原县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在李旺马路坡、高崖红古村建设生态移民新家园。
“县内生态移民,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耕地,为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的山里群众解决长远发展问题,这也是推进海原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举措。县委、县政府作了统一部署,安置点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海原县发改局局长柳璞说。
种水田曾是李旺镇上川村农民的愿望,对马路坡进行土地整理后,上川村部分农民将实现这一愿望。杨生虎是上川村村支部书记。听到该村部分群众将搬迁到马路坡生态移民新村,他十分高兴。他说,这里几辈人都生活在山上,做梦都想种水田,摆脱饮水困难,没想到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
李旺镇党委书记刘风武告诉记者,马路坡生态移民工程不仅建新居、搬迁移民,还要发展后续产业。镇政府已拿出长远发展规划,帮助新移民致富,计划户均建设2亩塑料大拱棚、8亩特色经果林,在经果林产生效益前套种马铃薯、红葱等农作物,等等。
刘风武说,马路坡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采取“政府投资、闽宁帮扶、部门帮建、移民自筹”的方式,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质检,充分发挥发改、国土、交通等部门和镇政府的职能作用,齐抓共建。该工程于今年5月20日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2月竣工,并在年内完成移民搬迁任务。
据了解,马路坡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点占地420多亩,住房建筑面积16200平方米,建砖木结构平房300套,建村级活动场所1处、学校1所,建文化室、卫生室各1处,广场1处,泵站、净化水厂各1座,配套建设水、电、路、农田整修、温室拱棚、沼气池、太阳灶等,实现自来水入户。该工程建成后,将安置移民300户。
(彭红兵撰稿,2008年7月9日《中卫日报》第2版)
县内生态移民:海原“移”出7100人
自海原县县内移民李旺马路坡安置点开工建设以来,李旺镇黑岭村村民每次下山赶集都要到安置点看看从荒坡拔地而起的新家园。马路坡将整村安置黑岭、中川等大山深处中的300户贫困人家。
今年年初,海原县把马路坡3000亩陡坡地改造成了1800亩节水微灌水浇地,采用用水权换地权的方式,将900亩水浇地返还给了当地农民,然后每亩补偿400元置换了900亩水浇地用于县内移民建设用地。一家5口人的移民农户可分得10.8亩水浇地。其中,8亩用于发展高酸苹果经济林,2亩用于发展设施农业,0.8亩为宅基地(生活区和设施养殖各占一半)。
目前,海原县正在建设的县内移民安置点有9个,安置点的新村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的,移民住房标准为54平方米,造价2.5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万元,移民自筹1.5万元。县内9个移民安置新村建成后,可使该县李旺镇、贾塘乡、郑旗乡、九彩乡4个乡(镇)地处大山深处,长期处在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的9个村31个组7100人整村搬出大山,在新建的移民点开始新生活。项目区移民区原有土地将基本退耕还草,用于生态恢复。
(张骁勇撰稿,2008年9月29日《中卫日报》第7版)
海原——翱翔腾飞中的西北山鹰
近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原县社会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自治区考核的4项经济社会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中,分别在全区各兄弟县(市、区)的排名位次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前移,2009年,海原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13亿元,增长22.6%,绝对值排名第三,增长速度排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完成10400元,增长8.2%,绝对值和增长速度排名均为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完成2700元,增长17.8%,增长速度排名第一。当前,海原县在经济大发展和快速发展上求得突破,以解决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拉近与周边县市的差距。要着眼于优势产业,着力发展草畜产业、特色种植业和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发展以黄河水为主的水系工程,以及扶贫开发工程、健康教育工程为主的服务性民生工程,构筑起县域经济“三大支撑”。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项目投资,遏止高速公路建成后投资总量下滑之势,加大外商对工业的投资,提升工业经济上层次,改善经济结构矛盾,以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为今后,海原县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区、市党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上来,按照“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在宁南八县争先进位”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凝心聚力,务实苦干,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全县社会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1%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6%以上。
真心带领人民富走近康庄岁月红
海原县位于我区中部干旱地带,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年均温7.6℃,年降水量不足322.5毫米,干旱少雨一直以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步伐。
2009年,海原县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争取到“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项目(含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闽宁协作发展项目、贫困地区劳动力中长期技能培训项目、财政资金科技扶贫项目、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劳务移民扶贫试点项目和其他产业开发项目,扶贫项目共计2375万元,其中旱作基本农田建设资金408万元,劳动力转移中长期技能培训资金107万元,闽宁协作发展项目资金140万元,厦门市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8万元,产业开发资金200万元,目前已完成年初计划任务158.3%。扶贫力度持续上升,海原2.2万扶贫对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在“大扶贫”理念下,按照区域划分成25个整村,分为“越温待哺型”“温饱巩固型”和“成长发展型”三种扶持类型。以“兴水治旱、综合治理、连片开发”为目标,在中南部11个乡镇加快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步伐。目前,在海原县高崖、三河等有灌溉条件的乡镇,集中精力发展的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已初步见效;贾塘、郑旗等乡镇饮水极度困难的自然村实施县内整村移民,实现了搬迁致富。六项扶贫工程的实施,预计将可实现贫困人口纯收入的15%增幅,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800元以上,有条件的村85%农户人均达到3亩基本农田,有条件的农户可经营养殖业和特色中叶经营项目(马铃薯、西甜瓜、红葱等)。通过项目,扶贫项目投入将在整村推进村村扶贫项目上投入50万元,加大扶贫力度。
五大扶贫开发项目提升行动计划。截至今年5月,海原县已完成投资1570万元,项目受益人口11534户、56892人,行动计划提前完成,全县28个试点村已完成管理机构成立、专用账户开设、组织动员农户入股等工作,进入核查入股农户规模及资金、全面监督检查配股工作、指导财务管理、筹备组织发放借款阶段,6月初,已向军宏职业技术学校、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区内定点培训单位输送380名培训人员,投入资金57万元,预计在9月底,650万元配股及借款资金发放工作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区、市、县各直属单位,贺兰县等71个帮扶部门,向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149.7万元,重点帮助贫困村农户进行抗旱救灾,解决当前旱情带来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草房绝迹瓦房靓泥水无踪窖水鲜
海原地处大山深处,几乎无河流经过,加之常年干旱少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海原扩内需、保增长的一项长期民生工程。
海原县以全区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完善水利水保项目前期工作技术承包方案前提下,先后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施农业供水、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农村安全饮水、灌区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农村安全饮水及小农水等单项工程设计12项,完成了八斗水库、石景河水库可研设计工作,完成了张洪湾、西湾、郑湾、白吉等16座小二型水库的地质勘察和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截至目前,共争取水利水保项目24项,其中基建项目5项,节水灌溉工程2项,水保生态项目8项,防汛抗旱项目2项,安全饮水项目4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项,新区建设1项,争取总投资1.48亿元,其中国补资金1.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含水利厅实施的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