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拒绝回答某一(些)问题
有时会发生被调查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的情况,即使没有发生拒绝参与或中断访谈的情况,调研者有时也会发现有些问题的响应率低于其他问题的响应率。事实上,如果调研者能够事先预料到某些问题,如被调查过去一年的收入可能被拒答,那么在问卷的设计中加上“可拒绝回答”是明智的。当然,在自填问卷的调查中,在没有设计这一选项可以提供准确答案的情况下,增添这样的设计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会使有些被调查者利用这一选项来达到推诿的目的。“项目遗漏”是一个用衡量拒答某一问题样本的百分率的术语。
4调整结果以减少不响应误差
应该经常地测量不响应误差,如果我们认为不响应程度已构成问题的话,我们应该作些调整。当然,如果我们确定没有发现什么大的误差,我们也就用不着进行调整。但是,如果不响应误差存在,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抵消其影响,即加权平均和超额抽样。
(1)加权平均
加权平均(weightedaverages)就是将权重(权重能精确地代表总群体中的各个子群体)运用子群体的平均数来计算一个值,以调整各个子群的不响应误差的差异。加权平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a,r等是各个子群体的平均数,权重a,权重b等反映了各个子群在总人群中的相对比例。通过这种方式,加权平均用来调整抽样的结果使其反映真实的人口学特征。
例如,如果我们认为某种日光沐浴露的目标市场确实是50%的已婚者和50%的独身者,我们可以用50∶50的加权平均来调整这一结果。调查中可能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平均来看,你将为一瓶近100毫升的天然非日光沐浴露支付多少?”我们发现已婚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14元,而独身者的回答是21元。如果我们按邮件调查比例25∶75计算的话,将得到近19元的价格。但是用50∶50的真实比率,平均价格是17.5元。不响应误差扭曲了平均价格,但是我们用真实的人口学特征对其进行调整以消除产生这种误差的因素。
(2)超额抽样
处理不响应误差的第二种策略成本更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运用。在第二种策略中,调研者利用超额抽样(oversampling)的方法,也就是取一个比要分析的人群更大的样本。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是一种最终的抽样比目标样大很多的情况,而不是抽取大量的可能的被调查者以达到目标样本大小的水平。
于是,调研者可以抽取一个与真实的人文学特征相匹配的被调查者的子样本。
如果对某一问题有比较高的拒绝率,超额抽样能够产生足够数量的确能回答这一问题的被调查者。
例如,以日光沐浴露为例,我们可能发放100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2000份,但结果仍然是一个75%的独身者和25%的已婚者的并不正确的分布。现在,我们利用计算机从被调查者群的数据集中选择50∶50的已婚者与独身者(也就是说,从两组中各取500名)。我们不必再进行加权平均,因为分析所用的样本已采用正确的比例。然而从本质上看,我们将丢掉1000份已婚者的答卷来使得我们的样本中的已婚者和独身者的比例与人群中两者的比例一致。事实上,如果我们大量地超额抽样,我们就有机会从被调查者中选取一个子群体,使得该子群体与我们确认的人文学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相一致。
但是,考虑的因素越多,最终样本量将越少,更多的回收的问卷将被排除在我们的分析之外。显然,尽可能地降低各种不响应误差的方针是运用合适的调查方法,采取激励措施,以及任何其他的调研者可以采取的诱导措施,这样就不必再进行调整。
二、调查质量控制的含义
1调查质量控制的含义
控制的一般含义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主动地对其活动进行检查和纠正。所谓市场调查质量控制,就是检查和核实所从事的调查活动在质量上是否符合调查要求,指出调查中的缺点和错误,对调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及时给予预防和纠正。
人们对调研质量控制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往主要是完全依靠质量检查的方式,即对已取得的调查资料进行事后检查,发现有填报不全、计算错误和逻辑不合理等问题,设法加以补救或改正,这种方法对于减少误差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基本上是事后的、被动的,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调查质量控制借鉴生产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结合调查工作的特点,将质量控制建立在完善的控制体系基础上。我国在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在1985年的工业普查中都实行和推广了这种做法,数据质量很高,使调查质量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2现场质量控制的类型
(1)现场访问控制
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核查他们是否正确地执行了规定的程序,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监督人员应该对字迹不可辨认的、答非所问的、未完成的问卷进行辨认,追究访员责任,争取找到补救措施。现场监督人员还应该及时记录访员完成工作所投入的成本、有助于确定工作是否按时间表进行。
(2)抽样控制
抽样控制是现场质量控制的另一类型,目的是为了确保访员严格执行抽样计划。访员会试图避开那些他们认为较困难或者不必要的住户或其他抽样单位。访员也倾向于找一个简单的替代对象而不愿意按照要求回访。抽样控制要求监督员对访员的访问情况如实记录汇总,使访员的访问符合抽样的要求。
(3)欺骗控制
欺骗是指篡改部分答案或者伪造问卷的行为。访员可能会篡改答案的一部分内容,使之易被接受或者看上去更加合理。更明显的欺骗形式是访员根本没有访问,而是伪造答案。通过严格的招聘、调查队伍的组织和培训、对现场工作的及时核实,可以有效地减少欺骗问题。
(4)中心控制
中心办公室可以通过监督员提供的质量监督和成本控制信息,汇总一个系列现场进展报告,通过信息汇总、宏观监测发现并统一解决潜在的问题。
3现场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流程
(1)现场质量控制的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调查的真实性是其有效性的前提。现场质量控制应该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确保在真实的时间、真实的地点对真实的人进行了真实的访问,并真实地填写了访问记录。一份真实的访问记录必然要包括时间、地点、受访人等真实信息,现场质量控制应该防止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真实,保证市场调查的真实性。
②完整性原则。访问的完整性是确保问卷信息可以被分析使用的重要条件。真实的问卷如果都是不置可否的回答或者是到处遗漏,则也只是不完整的调查。现场质量控制中,监督人员应该以特定的要求为标准,在实际访问中出现不完整情形的时候予以复核,筛选出因为粗心或者懒惰而造成的不完整情况,及时地进行补救措施。
③准确性原则。准确性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原则,当调查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后,准确性成为更高层次的要求。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市场调查的准确性。准确性原则要求在人员培训和访问过程中给予更严格地监督。
(2)市场调查质量控制的程序
对调查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通常要经过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①确定控制点和控制标准。由于各项调查在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经费等各方面均有不同,对调查质量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不可能注意到所发生的每一个事情,因此,需要确定调查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标准,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调查质量控制点是指影响调查完成的要害问题及其所在环节,如调查全过程中的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和资料处理阶段等。因每个调查机构情况不同,在调查历史、人员素质、调查工具的现代化程度等方面均可能有差别,因此,每个调查机构所确定的控制点也不会完全一样,质量控制人员在确定自己的控制点时,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加以考虑。通常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影响调查质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它们存在于哪些部门和环节,最容易出误差的环节是什么,经常出现误差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②对调查质量进行检查。确定控制点和控制标准,是为了在误差发生之前就能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避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误差就不存在了,在控制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在检查阶段,就要把执行的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对比,检查控制标准的执行情况,哪些做了,哪些还没有做;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教训并分析其原因。
③对误差进行纠正。在对调查质量检查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存在偏差,就要迅速作出反应,适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调查的总体质量要求。
上述三个过程相互区别,彼此又紧密配合,体现了全面质量控制的先进思想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步骤①。
(3)现场质量控制的其他问题
①调查组织间的监督协调。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调查活动中,当遇到大样本量的项目访问监督是,往往可能涉及不止一家研究公司,这就遇到不同质量控制机构进行协作的问题。在不同机构的协作中,同样需要现场质量控制人员的素质、从事现场质量控制的经验等。不同机构的协作监督协调,同样需要遵循现场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而且,通常采用先组织内整合,再进行组织间协作的方式,这也使得组织间的监督协作更为简洁有效。
②访问员的安全性问题管理。在调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考虑到人身安全问题,现场质量控制人员应该在培训时提醒访员注意交通安全,指导如何应对紧急事件,并规定安全的访问时间。
对于财产安全问题,现场质量控制人员应该事先提醒访员携带适量的现金,在访问途中注意自己的财物和访问资料的安全等。在社会安全方面,现场质量控制人员应该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市场调查活动危害到社会和国家安全。
考虑到访问的总体安全性,质量控制过程中应该谨慎选择调研管理人员和访问人员。
③现场记录管理。调查的访问都是以提交现场访问记录或经过整理的访问记录作为结束的。市场调查的记录必须以统一的、规范的记录标准进行。及时公布、收取反馈、修改记录标准,推广有效准确的记录方法也是现场质量控制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
1调查员的挑选
调查员是调查实施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调查员的自身素质是调查实施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调查员一般都是从申请者中经过认真的挑选后确定的。
究竟具备哪些条件的访问员才算合格,难以一概而论。不过,尚有一些标准可以参考。
(1)性别:男性访问员活动能力较强,因而他们去访问领导人较合适。访问女性时,以女性访问员为宜,因为有些话,她们不愿意同男性表白,所以,性别之选择,视研究性质而定。
(2)年龄:访问青年人以年轻访问员为佳,但总的说,以年龄较大的访员较为方便。我们社会强调人际关系,年纪较大者,通常对于现有社会规范及礼貌比较熟悉,容易取得受访人的信任和好感。
(3)学识:如一般访问,教育程度似乎并不重要,但是研究问题较复杂的,则需要访问员有较高的学识,要有比较好的语言与写作能力,熟悉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在校大学生就有这方面的优势。当然,学识的重要性不完全在于访问技巧的运用,也表现于对受访人的反映程度。
(4)品行:为人诚实。这是最主要的。要求访问员诚实,一方面是忠于访问工作,另一方面是忠于访问的事实。访问员对每一种资料都应做到非常精确,不能有一点毛病,同时要勤奋负责、吃苦耐劳。
(5)性格:以活泼大方、善于交际、平易近人为好,当然不一定像个推销员。
但是,性格太内向,也不十分理想。大抵以表现愉快的气氛与受访人讨论研究为好,不能太固执,争论也应适可而止。过多的争论会影响被访人的情绪。此外,还有不少要求,如说话的表达能力,遵守保密规则等,也不能把标准提得太高,因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2调查访问员的培训
访问员选定以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一般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安排几天正式课程,讲授调查研究方法和技术,介绍有关的知识如人类学、社会学中有关的内容,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对象范围、研究步骤等。②讨论研究大纲(或问卷)。研究讨论、熟悉本研究大纲及调查问卷,要求他们对问卷中可能产生的疑义展开讨论。③组织模拟访问或见习访问。一种方式是访问员互访,以熟悉内容和技巧,另一种是到一个社区实际操作一遍,访问若干人。④撰写心得报告。训练结束时,访问员参加考试,以考察访问员对访问要求的掌握情况。
(1)培训内容
对于常规的培训,必须让调查员掌握两方面的内容:“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要掌握八个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