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当代作家、教育家)
王国维虽然一生以读书、做学问为职业,但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也非常愿意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
1923年6月10日,他在致蒋汝藻信中说:“昨日警察罢岗十二时,然秩序安静如常,但政变所不能免耳。”在8月8日的信中说:“现在局势亦不能过图稳便故也,此次如有战争,必在东北或南方,京师不至当其冲。至于欠销过多,或有变故,似尚不至波及措大。兄函所谓居京师之人不甚介意者,实有此心理也。”
就连天气状况,王国维也十分关切,1923年8月上旬写信给蒋汝藻,特别给予强调:“南方淫雨,想已晴霁,不知能不损禾稼否?此间自六月以后亦多大雨,唯因五月以前半年苦旱,故农民颇以为喜。”
像王国维那样关心天下的读书人并不在少数,季羡林先生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除了让中国学者感到深奥无比的德国哲学研究外,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印度文学的翻译研究、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还撰写了散文随笔等作品。现在,《季羡林全集》已编到了第32册,粗略一算,已经有一千多万字了,他可谓著作等身,是真正的学问大师,当代鸿儒。
然而极为可贵的是,季羡林先生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
每天下午,都是他雷打不动的读书读报时间。由于眼睛必须保护,于是他不再看电视,也就更重视读报,这是他通往世界的窗口。有时秘书怕他累着,故意丢下了这张忘记了那张,老爷子心里也很明白,于是不动声色,一份读完了,再点另一份,反正你都不能给我落下。
点石成金
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好的读书方法是既读“圣贤书”,又关心“窗外事”。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书本的世界,忽略现实中发生的事,那么必会将书读“死”,既很难充分理解书里的意思,又不能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为最可悲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