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都称为太学生。但是太学生人数太多,皇帝考虑到皇子们的安全,就下令又设立了国子学,国子学是太学里另设的学校,差别就是只收皇子和皇子伴读。
白起和相国家的三位公子乘着马车一起来到位于郊外的太学。太学坐落在钟灵毓秀的云漠山下,山上建天子阁,南边有一个湖叫云登湖,风景秀丽,很适合读书。太学前面的街起名叫“聚贤街”。
因为太学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太学生吃住在这里,所以“聚贤街”非常热闹,有专卖衣服、粮食的商店,也有很多的饭庄,路边摆摊的也非常多,货物应有尽有。
四位少年公子走进太学的时候,发现太学真的是太大了。太学里除射圃、仓库、疗养所、储藏室外,教室、藏书楼、学生宿舍、食堂,就有2000余间。另外还有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掌馔厅、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以及广业堂用于教学和管理。
他们四人看得目瞪口呆,来来往往的太学生使太学看起来热闹非常。于珮之说:“我决定了,我要住在这里,我不回府里住了!你们呢?你们还要回家吗?”
白起说:“我陪你住在这里吧。”
大公子于敏之说:“这里人多又乱,不如回家住方便。家里有车马每日来送,何必要住在这里委屈自己?我是要每日回家的,二弟呢?”
二公子于焕之说:“我陪大哥回家住。”
于珮之说:“你们俩真是娇气,这地方多好,这么大的地方,风景这么秀美,还有这么多同伴与我们一起学习、游玩,何必整天跑来跑去的,多麻烦。”
大公子和二公子皆不搭理他。
一行人一直走到太学的最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学宫,上面挂着一个牌匾“国子学”。
国子学同属于太学,只是所教授的学生都是一品以上官员的孩子,是太学里的贵族学院。国子学里的学生读书还可以享受国家俸禄,吃住均免费,房间精致华丽,食物也是由宫里御膳房派人来做。
而太学里的学生就比较复杂,他们有的是由地方举荐而来,享受俸禄,有的是一品以下官员的孩子,这些人的住宿免,而吃饭要自理。还有一些贫寒人家的求学者,他们是太学里的旁听生,在这里一边做佣工一边学习,食宿都要自理,生活十分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外国求学者。
宿舍也不一样,国子学里的学生都是一人一间房,太学里的学生有的是一人一间房,有的是两人一间房,条件很差的则是一群人住一间大房。
太学生们有的自带厨子过来做饭,有的自己在宿舍外面做饭,有的就在“聚贤街”上买着吃。
白起四人走进国子学的学宫,学宫坐北朝南,是四四方方的形状,深广各达五丈三尺,除石基外,全部为木头建造。学宫四角是攒尖重檐顶,房顶覆盖黄琉璃瓦,镶嵌着鎏金宝珠,四面各开辟一门。学宫四周有回廊和水池环绕,池周围有汉白玉雕栏围护,池上架有四座石桥分别通向学宫的四个门,构成周代“辟雍泮水”之旧制。
国子学里的司业看到四位公子赶忙过来迎接,问道:“四位公子可是皇子伴读?”
于敏之回答说:“是的。”
司业说:“皇子们在飞龙阁上课,你们随我来吧。”
四人随着司业七拐八拐走到了飞龙阁,里面正有博士在讲课,博士看到他们四人,道:“四位公子就是皇子们的伴读吧,快快进来吧。”
四人向博士行了礼,又转身向里面的四位正在上课的四位皇子行礼。
四位皇子分别是太子南宫烈、二皇子南宫落、四皇子南宫昱、五皇子南宫沁。其中三皇子南宫岚身体有残疾不来国子学读书,有专门的老师在他的宫里给他授课。从此以后,这八个人就在国子学里一起学习包括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骑射、骑马驾车等在内的各种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