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点灯:
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把自己的的工作做好,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更有意义了,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之一。而这个木匠的全部智慧在于,他成了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木匠。
一根针
恰科是法国银行大王,每当他向年轻人回忆过去时,他的经历常会令闻者沉思起敬。
还在读书期间,恰科就有志于在银行界谋职。一开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一个毛小伙子的到来,对这家银行的官员来说太不起眼了。恰科的求职接二连三碰壁。后来,他又去了其它银行,结果也令他沮丧。但恰科要在银行里谋职的决心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影响。他一如既往地向银行求职。有一天,恰科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胆大妄为”地直接找到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雇佣他。然而,他与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对恰科来说,这已是第五十二次遭到拒绝了。当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大头针拾了起来,以免伤人。
第二天,恰科又准备出门求职。在关门的一瞬间,他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恰科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怀疑这是否在做梦,他手里的那张纸是录用通知书。
原来,昨天就在恰科蹲下身子拾起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所以,改变主意决定雇佣他。恰科是一个对一根针也不会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终于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
(沈纯道)
星星点灯:
在恰科成为世界银行大王之后,他也许会这样教育银行里的年轻人:第一,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时,要矢志不移,不成功决不罢休;第二,作为一个从事银行工作的人,必须细致小心,才能拥有成功大业。
董事长的智慧
一九九三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成了灰烬。三千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失业来临之时,却接到了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会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二十五小时。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起来。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刘燕敏)
星星点灯:
那个董事长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其实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了,希望也便降临了。
希望成全了人生,也创造了明天的世界。
希望之手
年轻的大臣犯了死罪,被带到国王的面前。因为他是个忠直的好臣子,国王便给他一个可能活命的机会,那就是必须答对国王提出的一个难题。
大臣低垂着头,戴着沉重的镣铐,静静地等待国王的问题。
昂首阔步的国王抬高了紧握着的右手,说:“我的手中藏着一只蟋蟀,你猜猜看,它是死是活?”
聪明的大臣看穿了国王的心意,脸色苍白地说:“尊贵的大王啊,我和蟋蟀的死活都在国王的手中哪!”
国王听了仰天大笑,张开手,蟋蟀一跳便跳走了。开心的国王亲自为大臣打开了镣铐,原谅了他的过失。
这只“大手”就叫“希望”。
娑婆世界用简单的华文说出来就是“还可以忍受的世界”,也就是说充斥在我们生活中诸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种种痛苦都是可以承受得住的。
为什么承受得住呢?因为有“希望”。
星星点灯:
对于生活,必须先有信心,然后才能使生活永远延续下去。而所谓信心,就是希望。“命运是你,刻在我手掌;这一次,我绝不放手。”紧紧地抓住希望,也就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沉重的背袋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爸爸。
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线的父亲写信。父亲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我和妹妹听。
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一袋子好吃的东西。
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的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想的还满。我们缠住爸爸不放,和他在一起的快乐无穷无尽。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和朗姆酒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
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我和妹妹没有睡着,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惊呆了。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水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的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星星点灯:
人们常说爱是沉重的。其实沉重的并不是爱,而是因爱而生的太多期望。之所以会抱怨爱的沉重,是因为爱所带来的责任让那些脆弱的人无法承受。放下奢望,让爱变得轻松。
居里夫人的镭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捐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非常惊讶的是,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
麦隆内夫人问:“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你只有一克镭吗?”
“我?呵,我一点儿也没有。这一克是属于我的实验室的。”
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提纯镭的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的这位夫人富甲天下。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他们当时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科学成果谋得丝毫个人的利益。居里夫人后来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惊憾。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决定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坚持把它改赠给她的实验室。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为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不是要省事得多吗?
居里夫人坚持认为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邓琮琮)
星星点灯:
为了一个目标的实现,能够以自己的身体冒险,以自己的幸福冒险,以自己的生命冒险。这样的一生,也许少些快乐,却光彩四射。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价值连城,而她的品德却更是无价之宝,值得后人去发扬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