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2800000016

第16章 隋唐五代军事思想史(2)

五代时期,在战争观问题上代表进步思想的应属周世宗柴荣。他在即位后,做出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规划,并为此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改革政治和军事,兴修水利,发展交通,同时开拓疆土,表现了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反对分裂割据的杰出的政治家的胸怀。他虽出师多捷,惜终因早逝而未成大业。但其所表现的雄图大略以及为统一祖国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进步思想亦常为后世所颂扬。

三、多有创新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隋唐五代时期战争指导理论,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兵学研究成果,结合当时的战争实践,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对致人、久速、奇正、虚实、攻守、形神、诚诈、阵法等重要军事范畴所含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阐发上。

关于致人。如何用兵,先秦以来就其说繁杂不一,人们往往难得其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载唐李君臣之言指出,用兵的关键在于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可谓一言中的。李靖所谓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卷中);李世民所谓“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一句而已”(卷下),两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讲争取战争主动权问题。他们还多次讲到“主客”这一范畴,强调要努力使自己“变客为主”,使敌人“变主为客”,也是讲的这一思想。他们认为,战争双方,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有个掌握主动权的问题,掌握者胜,失之者败。书中关于奇正、虚实、攻防、示形、阵法、既反对迷信又利用迷信等观点的论述,都是围绕“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战争指导原则展开的。唐人的这一认识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关于久速。隋唐之前的论兵者多见战争持久对己之害,未见战争持久对敌同样有害,更未见当这种对敌之害大于对己之害时,持久便是对己之利,因而在论述久速这对范畴时,往往片面地主张贵速而残久。李世民总结了新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力量强大、利在速战之敌应采取“坚营蓄锐以挫其锋”,“以持久弊之”(《通典》卷155《兵八》)的方略。李靖在总结唐代军事实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在肯定“兵之情主速”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如果碰到敌将多谋,士卒团结,纪律严明,兵利甲坚,士气高昂,难以速胜的情况时,就应“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锐,与其持久”(《通典》卷154兵机务速》),从而从理论上纠正了过去只讲速战,反对持久的片面观点,强调应根据情况灵活决策,当速则速,当久则久,对久速这一重要的战争指导原则作出了较全面辩证的论述。

关于奇正。自《孙子》完整地提出“奇正”这一重要兵学范畴后,兵学家们不断对之进行探讨。但后前的注释家们大多只注意孤立地解释奇正概念,对之进行例释,未能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如将奇正解释为“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利奇,众为寡奇”(《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奇正》);“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十一家注孙子·势篇》曹操注)等,对奇与正的辩证关系缺乏深刻认识和概括。李靖认为,奇正理论的精髓是“奇正相变”,认为“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若执而不变,则阴阳俱废”。把这规定为正,把那说成是奇,只有教团时才这样做;到了战场上,就只有“临时制变”。善用奇正的“极致”是“形人而我无形”,做到“无不正,无不奇”,即根据情势运用奇正相变规律,做到正亦胜,奇亦胜,其关键在于“使敌莫测”(《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这一认识纠正了前人对奇正关系的机械理解,对于后人正确运用这一原理指导战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于虚实。虚实是孙子在《势篇》中提出的一个军事范畴,并认为“避实击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的战争指导原则。对虚实与奇正的关系,唐人之前,无深刻揭示者。唐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探讨。结论:一是认为奇正是致敌虚实的手段,只有知奇正,才能真正做到避实击虚,“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二是只有知虚实,才能正确使用奇正,做到“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如此,则可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做到致敌而不为敌所致。可见,奇正与虚实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二者不可偏废的制胜原则。三是要做到知虚实、用奇正,就必须善于“示形”,“故形之者,以奇示敌,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所讲使蕃、汉之兵“临时变号易服,出奇击之”,即是运用“示形”手段隐我奇正、致敌虚实、出奇制胜的谋略。唐人关于奇正、虚实、示形三者关系的认识也有其独到之处。

关于攻守。攻守是战争双方进行军事对抗的基本方式。对此,唐人提出了“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的著名论断,即认为进攻是防守的机键,防守是进攻的手段,二者虽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为此,要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既反对缺乏防御能力的盲目进攻,又反对被动挨打的消极防守。唐人的这一见解对攻防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刻准确的阐释,成为古今中外克敌制胜的铁则。李世民攻洛阳,攻中有防;李光弼守太原,防中有攻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关于形神。形指军队的物质力量,神指军队的精神力量。从作战指挥上看,形与神是什么关系,前人在理论上缺乏深刻揭示。李筌认为,“兵之兴也,有形有神,旗帜金革依于形,智谋计事依于神,战胜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虚实变化神之功而用在形”(《太白阴经》卷2《兵形篇》),较深刻地阐明了“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强调既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又要有高明的谋划,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而不可将其割裂开来,从而发展了《孙子》关于“形”的理论。另外,李筌对顺倾(用顺其心志之法达倾其社稷之目的,见《太白阴经·术有阴谋篇》)、心迹(“心与迹同者败,心与这异者胜”,强调隐蔽真实意图,伪示形迹以欺敌,见《太白阴经·沉谋篇》)等,注意揭示军事谋略的哲学底蕴,均有高于前人之处。

关于诚诈。孙子提出“兵以诈立”,“兵者诡道”的命题,受到一些儒家学者的非议。隋唐统治者和兵学家们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认为国家政权或可“逆得”,但“守之不可不顺”。取得政权后,强调“增修仁义”,治国不应再“尚诈力”,但军队作战仍需以谋略取胜。裴行俭主张“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将诚、诈的施行对象做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唐朝中期名臣李泌、陆贽针对国君猜疑将帅、酿成祸乱的教训,突出强调以诚驭将,提出“匹夫不诚,无复有事;况王者赖人之诚以自固,而可不诚于人乎!”认为对下“驭之以智则人诈,示之以疑则人偷,接不以礼则徇义之意轻,抚不以恩则效忠之情薄”。这些观点对于后世君主正确处理诚诈关系,以诚驭将,以谋制敌,具有启迪意义。

关于阵法。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人,对阵法多有创新。如《卫公兵法》中对阵的基本战斗单位(队,或称大队)编制的规定,对七军兵力编组和一般使用原则的规定,对七军阵形及其变化等,都有详备而明确的论述。他们对军阵的布列既有严格的要求.又不像宋人那样拘泥于阵法,而是主张因情因势灵活用兵。李世民、李靖等都是活用阵法的高手。而且其阵本身也是可以因形势而变化的。如李靖的六花阵就有多种变化形式;其横阵和竖阵也可以因敌而列;行引方阵也可据情变化;其隔队抽队的撤退阵法也体现了孙子所说的既“践墨”(遵守法度)、又“随敌”(灵活应变)的指导原则。

四、通揽全局、积极防卫、专我分敌的战略思想

隋唐五代时期的战略决策思想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战略家们驾驭全局的能力更趋娴熟,其战略决策更为高明,更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做出相应决策。这在隋、唐前期更为明显。其突出特点体现在通揽全局、因势而变;积极防卫、治内服外和分化瓦解、文武并用三个方面。

(一)通揽全局,因势而变

隋唐五代时期的战略家们在制定战略时,高度重视通揽全局,既强调把握空间的全局,又重视时间上谋之久远和程度上谋划的细密。隋、唐的开国者们对统一全国战略的谋划和实施,唐前期所实行的安边绥远的国防战略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北周宣帝(宇文赘)去世后,外戚杨坚人总朝政。他一方面“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身躬节俭”(《隋书》卷1《高祖本纪上》),以收天下之心,一方面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从而掌握了主动权,在国家出现动乱之际,得以应付自如。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起事,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响应,赵王招等五王策应,并请求陈朝出师,宇文胄从荣州(治今四川荣县)、石愁从建州(治今福建建瓯)等地纷纷起兵,颇有天下大乱之势。在这种情势下,杨坚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用人得当,分别派兵将各路叛军一一讨平,并在处理上注意政策,如寝赵王招等之罪,以安其心等,从而使这场重大政治危机得以化解,表现出很强的控御全局的能力。杨坚称帝后,在遂行统一全国的战略中,则表现出因势而变的灵活性。当时,南有陈朝抗衡,北有突厥为敌,西有吐谷浑为患,根据当时形势,他制定了防北攻南的战略,将陈朝作为战略进攻的重点。但后来突厥大举人侵,杨坚及时调整了战略方向,集中力量对付突厥。在突厥臣服后,才调集51.8万大军南下攻陈,一举灭亡陈朝,统一了全国。这种根据形势适时调整战略方向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

唐统一天下战略是中国古代最精彩的战略之一,大致分作两步。第一步为夺占关中,建立根基。早在隋炀帝大业初年,李渊就根据当时全国的形势,产生了起兵反隋之心,但一直韬光养晦。隐忍未露。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当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风起云涌,隋朝灭亡已成定势时,他接受了次子李世民等人拟定的起兵计划,确立了“乘虚人关,号令天下”的战略目标,其基本策略是因势借力,以屈求伸,即因天下大乱之势,借突厥和农民起义军之力,打着拥隋旗号反隋,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并对召募兵士、筹集粮响、联络突厥、消除隐患、结好李密等有关全局性的战略性部署,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于同年七月在晋阳起兵,先后取得了攻占霍邑(今山西霍县)、包围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进军关中和定鼎长安等重大胜利,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二步为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唐朝建立以后,唐高祖又对全国的复杂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正确估量,制定了以统一全国为目标的战略决策,这就是:在确保关中的前提下,先急后缓,先北后南,分化瓦解,各个击灭群雄。由于战略正确,实施策略得当,因而,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唐统一天下,体现了从其自身的力量、所处的地位及当时的形势出发制定战略的思想,因而能根据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战略,使自己能在复杂激烈的斗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唐在平安史之乱战争中,也有通揽全局的高明谋划。如在安禄山攻克两京之后,李泌从“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的战略思想出发,提出了立足长远,以迂求直,以逸待劳,歼敌有生力量,疲惫敌军兵力,然后一举克复范阳(治今河北蓟县),全歼叛军的建议。此建议如果付诸实施,将会大大缩短平叛时间,取得平叛战争的彻底胜利。可惜的是,唐肃宗因为急于求成,拒绝采纳这一正确的战略决策,最终使平叛战争陷人了如李泌指出的“贼必再强,我必又困”的境地。

李泌为唐德宗谋划的区别敌友、联友制敌的边防战略也体现了通揽全局、因势应变的思想。安史之乱以来,吐蕃、回纥、南诏、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唐边境。李泌认为,其中主要威胁来自吐蕃。回纥曾两次助唐平叛,有与唐修好的愿望,是可以利用的力量。德宗因感情因素不愿与之和好,才加深了双方的矛盾。南诏“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臣于吐蕃”,但“未尝一日不思复为唐臣也”。大食、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鉴于这一情况,他提出了“北和回纥,南通云南(即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边防战略,德宗顽固地反对联合回纥,李泌犯颜直谏10余次,才使他采纳了这一正确决策,使吐陷陷于孤立,不能再对唐边境构成威胁,唐得以积蓄力量为后来集中削藩平叛创造了条件。另外,李泌反对德宗在平定朱泚之乱后将安西、北庭之地割让给吐蕃的允诺。认为“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新唐书》卷139《李泌传》)从而阻止了这一害己益敌、贻祸久远的错误决策,也体现了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二)积极防卫,治内服外

隋、唐前期,实行的基本是积极防卫的国防战略。隋文帝对突厥采取的分化瓦解战略即体现了这一思想。唐朝前期,也基本上实行的是积极防卫的国防战略并取得巨大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侵扰,一改过去某些中原王朝单靠修障筑塞进行消极防御的方法,采取了励励图治、富国强兵、以战止战、求得边境长治久安的积极防卫战略,当有人建议筑长城以防御突厥时,他回答说:“当为公等取之,安在筑障塞乎?”(《新唐书·突厥上》)为此。他先后进行了征东突厥之战、灭吐谷浑之战、败薛延陀之战等重大战役,不但较为彻底地解除了边患,而且使唐朝声威远播,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批评隋杨帝不能精选良将,安抚边境,只知筑长城以备突厥的消极防卫措施,认为“朕今委任李世勐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旧唐书》卷67《李勐传》)高宗时期的讨西突厥之战,武后时的用兵突厥和吐蕃等,也基本上都体现了积极防卫的战略思想。只是唐玄宗到了后期,把这一战略思想推向极端,变成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才使自己走向了反面。

在处理内外关系上,唐太宗提出了著名的“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的观点,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上。同时他又认为,“邦国虽安,忘战则必殆”,要求“知弧矢之威,以利国家”(《贞观政要》卷9《论征伐》),他用“治安中国”达成外服“四夷”的目的;用外服“四夷”促成国内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内外兼修,相辅相成,开创了“贞观之治”的鼎盛局面。他对周边国家实行“公正”裁决、抚顺惩叛、恩威兼施的原则,掌握了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使唐朝真正成为当时亚洲地区的领袖国。唐中后期,西北边防逐渐削弱,首先是由于中原内部不够“治安”;至于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召来的外侮,则从反面说明了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正确。

(三)分化瓦解,文武并用

将分化瓦解、文武并用思想施行于战略层面并取得成功的,历史上不乏其例,隋唐时期更有独到的建树。

同类推荐
  •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七——援邻抗美的故事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七——援邻抗美的故事

    对1965年至1975年,在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政府及军队应越南政府的请求,从物质上和人力上给了越南人民真诚、巨大、有效的援助。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在协助越南军队进行防空作战中,共击落美机1700余架,击伤1600余架,俘获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本书主要是对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部分精彩战斗的描述。
  • 匪皇军神

    匪皇军神

    世界,民国时期,兵阀混战,内战一触即发,日军侵华,战争爆发。民国宝盒,时代穿越。狼牙特种大队,东北军,盟军。是否给变历史,是否创造新中国。时代疑云。
  • 侠义群英会

    侠义群英会

    内容简介:清末民国,普天下苍生都活在新时代中。一名被道长抚养成人的孤女,为了给受难民众做实事,藏身于青楼;为了报答督军的恩情,身入督军府;为了民族大义,身入敌营,为黎民百姓尽显侠义之色。文章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女从侠女到民族英雄的故事。
  • 我的战争岁月

    我的战争岁月

    我忘不了了曾经的我,曾经的我们。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来纪念我们曾经的日子。
  • 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大漠厮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大漠厮杀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3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热门推荐
  • 来到类人世界

    来到类人世界

    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没有人类,只有类人。有人类的聪明才智,但没有人类的阴谋诡计;有人类的温柔与凶残,但没有人类的友爱与情感;有人类的生活,但没有人类的习惯。这里没有国与家,只有族与都、城堡与庄园。我来了,就要攻掠杀伐、蚕食鲸吞,把动荡荡的一锅沸腾的粥,和乱悠悠的一团扯不清的麻,沉寂了、理顺了、统一了,主宰新世界,开创新纪元。
  • 豪门管家婆

    豪门管家婆

    如果可以选择,他——希望自己不是豪门公子;他——希望父亲不是蛮横强硬;他——希望她能找开心结。从小,因为同病相怜,他们走到了一起。渐渐地,他爱上了她。多么渴望,可以和她白头偕老。可是,她却处处逃避。这些都是因为,她是他的女佣,她不敢,也自认不配爱他。可笑的是,她不知道,除了她,他什么都不要。
  • 混元武主

    混元武主

    天道永恒,混沌创世。这是一个浩瀚缥缈的时代。一个少年从小镇走出,为了信念和梦想,发誓要闯出一条通天之路……披荆斩棘,战诸族,败天骄,一步步,证得那混元武道!
  • 我不停疯狂找寻你

    我不停疯狂找寻你

    “曾经有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后我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去TM的爱情......”突然一位清雅女子出现,贝极愣了愣,随即悻悻的改口道:“那个,我是说,去TM的爱情......我来了!”贝极:你们觉得我追她这事儿......有没有戏?林:......道光依:有戏。弥落:我觉得有戏!贝极:嘿嘿,我也觉得有戏!
  • 钻石毒妻:乖乖总裁,咱回家

    钻石毒妻:乖乖总裁,咱回家

    因为一场玩命的拼酒让他们开启了一场烧脑的故事本开始就各怀有不同目的的黎卿柯与尹狄一被迫相处在了一处,生活常常充满了撒狗血的剧情。性格强势的黎卿柯为了自己的目的一直以另外一种柔弱的姿态生活在尹狄一的身边,本性难移,尹狄一时常会为黎卿柯无意表现出来的本性所勾魄,也会被她的“柔弱”性格所愤懑。相爱本来就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与皇帝陛下网恋了

    我与皇帝陛下网恋了

    又名《倾世无双》!!天啊,我居然与皇帝陛下网恋了!没错,本姑娘就是传说出皇帝陛下的网恋女友!肤白貌美,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上可打各方小三,下可安民会医疾。前可上战场,退可软娇媚。......对不起,从现在起请叫我皇后大人!
  • 我摊牌了我师兄是法海

    我摊牌了我师兄是法海

    意外穿越重生,却被家族挖去双眼,无情抛弃,看文献如何逆天改命
  • 庶手遮天:重生名门毒女

    庶手遮天:重生名门毒女

    小小庶女会针灸、会治病、会耍计谋,送那狠毒嫡母嫡姐送阴曹,丰年好了个大雪,陷害自己的人别嫌命短,爱护自己的人赐你们倾世荣华,毒手遮天,有谁能够逃得过小小庶女的鼓掌之下???
  • 原来你还在原点等我

    原来你还在原点等我

    原本以为我的一生会平平淡淡的过去,直到遇见你的时候,我才知道我还有这种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