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法也就是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样的谈话能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一次我班与外班赛足球,一个同学与外班同学发生了口角,继而动了手,事后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这个学生不服气,因为他也占点理,又为了集体荣誉,觉得委屈。我找到他,首先肯定了他有理的地方,同时指出了他做法上的错误。这样谈,他心服口服,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主客法
主客法就是在和学生谈话时要注意选择环境地点。也就是要选择那些适宜说服人的环境地点,要以我为主。著名心理学家拉尔夫曾经做了一个试验:把一群学生按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每等各取一部分组成一个小组,小组中的一半安排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安排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拉尔夫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能力的学生。由此可见环境是何等重要。教师谈话也要善于利用这种环境优势来说服学生。所以,我与学生谈话时,就把学生请到家里来,充分利用居家优势,这样做,往往收到不错的效果。
四、间接法
一般说来,谈话都是师生间的直接交谈,但有时也可以间接地进行,找一个学生最信任的同学或老师去跟他谈,这样也可收到奇效。心理学家哈斯说过一段非常有道理的话:“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这就是人都具有相信“自己人”的潜在心理。
有一次,班上要组织报名参加运动会,一个男运动员扬言他不报名,怕耽误学习。听到这个情况后,我有意识地通过他的一个好朋友去作他的动员工作,果然他报了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集体争取了荣誉。
五、缓冲法
有时与学生谈话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不靠班主任的权威强加于人,而是作适当的让步,说一些诸如“我理解,我在你这么大时也……”或“也许我处在你那样的情况下,也会冷静不下来,甚至不如你……”之类的话。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你尊重了学生的感情,学生也会尊重你的谈话。让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这样还不行,谈话越来越激烈,这时就不要急于求成,缓冲一下气氛,转移一下话题,找个台阶下,暂时停下来,找机会再说。我曾就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找一个学生谈了三个晚上,才算解决了问题。
六、暗示法
对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回避不得。班主任要正视这一问题,更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找学生谈话时也不能像别的问题那样单刀直入。这样的问题,学生是上瞒家长、老师,下瞒同学,更反对老师在班上公开讲,对老师不分场合地公开他们的秘密十分反感。要正确处理好这类问题,需要老师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暗示的方法,在不伤害学生感情的前提下,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我班一个男生在一段时间内精神恍惚,不大合群。继而我发现这个学生的来信较多,有时一周两封,信封字迹一样,没有发信人地址,只写“内详”字样。经过几个老师分析,认为他有可能是在谈恋爱。于是我找他谈话,不直接指责他谈恋爱问题,而是举了已经毕业的两个不错的同学的例子,他们就是因为陷入早恋,而使学习成绩下降,以至高考落榜,痛悔不已。他听了后似有感触,主动把他交朋友的事跟我说了,我答应给他保密。以后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明显上升了。为此,他很感激老师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使他丢面子,也没有引起同学的议论。
七、反复法
思想工作要反复做,甚至是不厌其烦。我的班上有个十四岁的男生,按正常年龄来讲,他应该念初二。在十六七岁的高中生中间,他处处像个孩子,不懂规矩,不能约束自己。上课时脖子上像装上了个轴,自习课时,椅子上像是铺满了蒺藜。对这样的学生,我采取的方法是,每次谈话时间不长,但次数频繁,谈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怕他反复,在反复中发现他的进步,边批评边鼓励。两年来,我与他进行了三十几次谈话,终于使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自制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八、自责法
所谓自责法,就是教师在失误时,要勇于向自己的教育对象承认错误,进行自我批评。教师非圣人,在工作中出现偏差是难免的。关键是在出偏差后,万不可自以为是,否则将会处于被动地位,失去学生的信任。例如,一次晨检中一个学生迟到了,正值学校进行纪律教育,于是我在班上狠批了他一顿,并扣上了“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的的帽子。后来,这个学生找到了我,委屈地说,早上他打针去了,不愿耽误上课时间。了解到真相后,我做了自我批评,并在班上做了说明,挽回了影响。学生颇受感动。所以在与学生谈话中,自责亦很重要。
掌握师生沟通的技巧
沟通,对于师生交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顺畅而有效的师生沟通,能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我们说的沟通是心灵上的沟通。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告诫我们的:“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也就是说,我们要和孩子有一样的想法、看法,有和孩子一样的喜怒哀乐,和孩子有心与心的交流,这才是心灵上的沟通。只有这样,你才懂得孩子为什么事情而激动,为什么事情而苦恼,为什么事情而兴奋不已,为什么事情而废寝忘食。同时,也会发现他们的创造力是多么的出乎你的意料,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他们的思想感情是多么的真挚赤诚,他们的兴趣是多么的广泛,他们对自己的爱好是多么的痴迷……当我们真的用心置身于孩子中间时,连我们自己也变得纯真起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能与孩子有共同语言,我们实施的教育才可能发挥作用。
沟通的方法之一是以朋友似的平等身份与孩子聊天。
我时常跟学生聊天,一天上操前,我对一个淘气包开玩笑说:“这几天,我觉得你挺消停,怎么变得这么老实了?”他一听,立刻微笑着做了一个很绅士的动作,微微弓下身,把右手放在胸前,说道:“承蒙您夸奖,鄙人不胜感激,您多多栽培!”我听后哈哈大笑,说:“你才四年级,说话竟出口成章,这么振振有词,少见,少见哪!”我们谈得十分投机,招来许多同学一起聊。这样的聊天,孩子觉得对他们是一种尊重,客观上也起到增进师生感情的作用。聊天时老师不会有课堂上的威严,学生在和老师亲密的交谈中能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谈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也能够从孩子的话中了解许多情况,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就会理解孩子,遇事也不会大惊小怪。一天中午吃饭时,一个孩子吃完了,说了句:“土耳其浴池。”话音刚落,三个正在吃饭的淘气包不约而同地唱起来:“鸳鸯茶呀,鸳鸯茶呀,你爱我呀,我爱你呀……”开始我一愣,莫名其妙,怎么回事?再一想,噢,这是《虎口脱险》电影中对暗号的情节,也就不以为然了,平静地告诉他们:“接着吃饭!”三个人又马上埋头吃了起来。如果不理解孩子,就会认为他们不正常或者是恶作剧。
要想做到和孩子达到心灵的沟通,很简单,就是心里有学生。我们的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期盼着孩子的进步,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孩子的成功,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孩子的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寻找着孩子的闪光点,每时每刻都在了解着孩子的愿望和需求……
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课间活动等。活动前,师生一起商讨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的准备;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一起经历活动的过程;活动后,共同总结活动的收获,分享活动的欢乐。这是学生终生难忘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显示出个人的智慧才能,在活动中,老师特别能够起到指导者的作用,得到孩子们的信服和喜爱。
如果教师有和孩子沟通的愿望,就会创造出无数的与孩子沟通的渠道和方法。我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学生记分册上的评语,通过给学生作文和日记里的批语,通过学生自制的个人“闪光卡”上写的“老师眼里的我”的栏目,特别是我和学生互赠的新年贺卡与生日贺卡以及毕业留言等,都成为我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了。就是对待一年级的孩子,我也是非常认真的。
有一次,我请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来班里听课。一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做题虽然很慢,但老师也一直耐心地等着他做完,再进入下一个教学步骤。这位家长很受感动。第二天他让学生给我带来一封信,在学生写作业的工夫,我打开信来看,当我看见他写道“您真不愧是一名共产党员”时,马上解释说:“你爸爸误会了,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同学们一听我还不是党员,都惊讶而失望地说:“哟——您不是啊!”接着,就有孩子举手,对我说:“您写入党申请书了吗?”我说:“写了。”她认真地又加了一句:“您最好再写一份交上去,万一人家忘了呢!”我说:“党组织不会忘记的。不过,为了表示我的决心,可以再写一份。”另一个孩子说:“您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听后,觉得这是孩子对我的真诚关心和帮助,所以我认真地告诉他们:“我是在严格要求自己,我在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你们看,教室前边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字,是我在这个星期日来学校加班写的剪的,我不但给咱们班剪了,还给别的班也剪出来了。你们看,我的手指都被剪子磨出泡来了。”孩子们听后,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他们要求我什么时候入党了,一定把喜讯告诉他们。我答应了。不久,我入党的愿望实现了。我也守信用告诉了他们。他们欢呼、鼓掌,说:“祝贺老师!”紧接着还说:“您要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我发自内心地说:“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一定记住大家的话,好好工作,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好老师,争取做一名优秀党员。”我感到,我和孩子们真的像朋友一样,我们互相为对方的进步而高兴,我们互相真诚地关心着对方。我也从这些真挚的关心中获得了幸福和温暖,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当然,也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轻松应对教学尴尬
偶尔会碰到讲课出错、仪容不整的时候,被学生起哄,喝倒彩,自己觉得很尴尬,也不知道如何去补救……
遇到这些有失威信的尴尬时刻,该怎么办呢?
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
自然课上,李老师在讲到老虎的牙齿如何锋利时,突然有位学生高声喊道:“老师,您的嘴里也有两颗虎牙。”
李老师愣了一下,没想到学生竟会当众指出他的生理缺陷,这让李老师有些措手不及。但考虑到学生天真无邪,并无恶意,他话锋一转,说:“别看我两颗虎牙长得丑,它的功能可不小呢!比如咬肉骨头,能把节骨眼里的肉啃得精光。吃甘蔗时它更能发挥优势,因为有了它根本就用不着刨皮……”李老师一席诙谐的话,不仅扭转了尴尬的局面,而且使学生带着更加浓厚的兴趣上完了这堂课。
当然,李老师事后也没忘对这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下课后李老师对学生说:“今天你真让我有点难堪。假如长‘虎牙’的不是我而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你这样说,情况会怎么样呢?你很可能会伤害她。因此,说话要注意场合,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接受,会不会受到伤害……”
学生点点头,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同时又非常感激李老师。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当突然面临尴尬局面的时候,首先,自己不能心慌,那样既无补于事,又容易让别人觉得懦弱;也不要急于辩解,越早承认过失也就越不容易被人谅解。既然尴尬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就应当拿出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现实。此时,为了使自己不失态,可采用自我调侃的方法来缓冲。当处于难堪的境地时,自我解嘲可以迅速化解难堪,缓解紧张的气氛。
有的教师由于根深蒂固地信奉“师道尊严”,总想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圣人”、“完人”的形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教师的威信。于是出了差错不敢承认,或扭捏作态,装腔作势。甚至学生一指出教师的缺点,有的教师不但不承认错误,还要反过来训斥学生。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会拉大师生间的距离,还会使自己威信全无。
其次,还要善于将错就错,随机应变。
杨澜有一次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演出,中途,她在下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确令人难堪。杨澜非常沉着地爬起来,对台下的观众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的,不信,你们瞧他们。”杨澜这段非常成功的即兴演讲,不仅为自己摆脱了难堪,而且更显示出她非凡的口才。以至话音刚落,会场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的观还大声说:“广州欢迎你!”
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善于将错就错,随机应变地处理情况,不仅可以使尴尬不再那么难堪,而且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我表现机会。
课堂上的尴尬,做教师的更要能自然面对,轻松解决,尊重自己又尊重学生,才能化尴尬于无形。
其三,也不妨装傻充愣,不以为意。
一次,林肯和儿子开车上街,正遇上一列军队从街上通过,他便伸出头问一个路人:“请问,这是什么?”林肯本想问是哪一州的兵团,而路人却以为他连军队也不认识,便粗鲁地回答道:“这是联邦的军队,你真是个大笨蛋!”面对这样的斥责与顶撞,林肯不仅没有大动肝火,反而说了句:“谢谢你。”并对儿子说:“有人在你面前说实话,这是一种幸福。我确实是一个大笨蛋。”
俗话说“大智若愚”。对于有意或无意的冒犯,不妨装傻充愣,采取不以为意、以笑对怒的方式平静对待。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尴尬化解。虽然教师不是真的要在学生面前当傻子,可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一些特殊方法来脱危解困,又有什么不好呢?
总之,作为教师,尴尬时刻不可避免,只要巧妙应对,就会无损于教师的威信。
走出语言表达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