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班孩子也不一般呐,他们告诉自己的老师“上当”的事儿,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他们该得的奖品。学生的强烈呼声让老师不好推脱。于是,又把这事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领导还真当回事,与对方单位取得联系,第二天对方就专程把布熊给送来了。
这位老师给孩子上了一堂数学课,而学生也给老师上了一堂关于诚信的道德课。
另外,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常会故作姿态地向学生”讨教”:“这个老师也不会(或不明白、不知道、不理解……),谁来教教老师?”但接下来的表现却让学生看出教师并不糊涂,教师在说谎!对此,教师没必要装腔作势,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让已知的学生交流他们的思想。
但是,教师有时为了学生为了诚信可以“守口如瓶”,这种沉默是“金”,它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彼此“守护”。
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孩子在教室里捡到了同学掉的饭钱,悄悄地塞进自己的口袋里。事后,为了让他说出事实的真相,我一再向他保证:只要他肯说出实话,不仅可原谅他,而且绝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人。孩子相信了我的话,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并向我承认了错误。
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就被我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说实话,我的心里非常得意,这似乎成了我炫耀的资本。我把“破案”的经过告诉同事,让“小年轻”班主任知道“姜还是老的辣”。说来也巧,那孩子正好来办公室找数学老师交作业。听了我们的议论,看到老师们看他的眼神,他的小脸霎时间煞白。他用满含愤怒的目光看了我一眼,随即迅速地跑出了办公室。
从这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再也看不到他举手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事后,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主动地诚恳地向他赔礼道歉,可他和我疏远了。见到我,他就远远地躲开了。
看着孩子的变化,我很后悔,也使我懂得了:言而有信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他们能说出心里话,是他们认识错误的起点。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好孩子,不仅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收藏好孩子的秘密。
无独有偶,我又遇上了类似的事件。我班的一个男孩子在上课时,撕开了净水桶盖上的塑料纸,又把桶上的一个小塞儿掉到了瓶子里。为弥补自己的过错,他想用铅笔挑出那个小盖儿,但不仅没成功,连铅笔也掉进了桶。当我知道这件事情后,我找到了那个小男孩,可他不承认,怎么办呢?我又采用了同样的办法——只要他肯说出实话,我不仅原谅他,而且绝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其他人。想了半天,他终于承认了错误,说出了实情。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搭班的老师想了解事实的真相一个劲地问我,我也很想告诉他,但一想起上次的事件,我忍住了。孩子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我也友好地朝他笑笑,一切都在无语中。
教师的诚信换取的将会是学生的诚信。学生首先看在眼里,看一看教师的诚信是否真心实意,是否真价实货,然后他们会记在心上,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不辜负老师的诚意与信任,体现自己的减信。下面案例中一位班主任将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教师的“诚信作业”——
刚接手六(2)班,我就知道张建华——一位因从不做家庭作业而闻名的学生。一周下来,果然名不虚传,只字未动,我打算找他谈谈。可我转念一想,他什么样的老师没见过,夸奖型:挖掘成绩,鼓励表扬;温柔型:和风细雨,晓之以理;严厉型:宣布纪律,写下保证;吓唬型:必须完成,否则回家。这些对身经百战的张建华有用吗?
某日,听到他与同学闲聊:“……做老师真好,自己不要做作业还可以给别人布置作业……”于是,我与他达成了一份君子协定:张建华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言老师每天认真完成张建华同学布置的作业。
放学时,我布置了大约20分钟的作业量,他由于没经验布置了一个多小时的作业。我认真完成了,虽然累。第二天,张建华看了我满满的作业,认真写了个“优”,张建华也完成了,虽然字不够端正,我也批了大大的一个“优”。他有些难为情,我却很激动。
第二天放学,我布置近半小时的作业量,他可能看到我昨天做得太多了,只布置20分钟作业量。我们都认真完成了,值得一提是张建华的字明显端正了,估计是受我的影响。我依然激动。
好现象一直坚持了4天,周末到了,凭经验我知道他可能因为贪玩会反复,我特意少布置些作业,半鼓励半开玩笑说:“可不能违反协定!”到了下周一,我满怀希望看他的作业,结果却令人失望。但我依然拿出自己的作业给他批,他红着脸批了个“优”。下午,他把补好的作业给我批,我很吃惊,因为我没有叫他补作业。我很欣慰。
20多天过去了,我特别高兴,张建华每天都完成作业。可我也苦恼,自己总不能把家庭作业一直做到他毕业呀,可这是协定,我应该遵守。
有一天,我去外省参加一个活动,要5天,临走前,我们分别给对方布置了5天的作业。5天后,当我们互相批作业时,张建华先是红着脸,因为他一字未做,当我把满满的作业给他批时,从来不哭的张建华哭了,哭得很伤心,他流着泪对我说:“言老师,以后我一定按时完成作业,请老师放心,我不再给您布置作业了,请老师别做家庭作业了。”此时,不知何物模糊了我的视线。
快一年过去了,张建华马上要毕业了,他实现了他的诺言。
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围绕它能撰写许多故事、抒发许多情感。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有威信的教师是要讲信誉,守信用,诚信为本的。
教师威信也从谦虚中来
谦虚,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应当是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应具有的品德。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谦虚受益,满盈招损”。这是《菜根谭》对人们的劝告。
洪应明先生用很形象的比喻说,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走路的姿态就像生了病一样,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捕食猎物的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肩负重大责任。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韧,不会有丝毫夸耀的念头。而那些自我夸耀、生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好是深藏不露,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所以,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名言,就是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而应该有大智若愚的风范。
洪应明又说,“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翻倒,扑满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即常言所说,“谦受益,满招损”,就像成熟的稻穗因为弯垂所以能耐疾风,而挺直的麦秆则无法抵挡风力。由此观之,做人如果不懂得谦让,就算无意与人相争,他人也会视你为对手,随时对你展开攻势。
再者,如果不抱有虚怀若谷的心态,自然就会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心理防线,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往往给人态度骄横的印象。而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了杂念,又不愿意接纳别人善意的建议,就会成为蛮横不讲理的狂人,这样只会招致他人的嫉恨,陷自己于险境。
有一位老师在“教育在线”论坛上袒露自己的心迹:
当教师30年后的今天,一种认识越来越清晰:虽然我在中学工作的角色可能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却有一种永远不能变的角色,这就是首先当好一名学生。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不仅包括自觉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更应该包括一种更高层面的角色和策略的换位思考。
这位老师还说,影响青年人成长的最大因素,不是环境和他人,而是自己的惰性、满足、自我原谅、自我开脱……人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总是艳阳天,难免会有大渡河、金沙江、腊子口,总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我们既要想到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并不一定能有十分的收获。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去耕耘,因为人生的季节是不等人的。
我想,有了这种认识,这位老师一定会自觉改变自己,付出努力,从而一步步树立自己的威信。
还曾在网上见过这样一篇文章:
教师大都学过某一个专业,毕业后就做了这个专业的学科教师,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我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刚走上讲台,有过几天两腿发颤、头脑发蒙的经历,适应了一段时间,尤其是看到学生的“无知”后,腿也不颤了,头也高高仰起了,学科骄傲和职业霸气渐渐抬头了,有时俨然就是唯我独尊的气派了。学生自然就是我埋怨、出气的对象了,即使学生提出一个解题的好办法或者偶尔提出一个好建议,也认为不过如此,甚至还跟学生说,我的办法还是不错的嘛。时间一长,提意见的学生少了,我的地盘(呵呵)充斥的是骄傲和霸气!
一次被“赶鸭子上架”经历,真正改变了我。事情是这样的:我从教的第二年,因为当时教师短缺,校长安排我除了教初三的物理之外还兼教初二的历史。物理是我的专业,历史基本上是外行,正因为我是外行,不仅引领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让我走近了学生,因为我如果不依靠学生,简直就无路可走了。外行无形中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不是我教得好,是我不可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了。
这一年的教学,在当时看或许叫成功,现在看,那不过是比较灵活的应试教育而已。真正让我受益的是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让我明白了学科骄傲和职业霸气的危害,也让我明白了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个装满金子的小脑瓜,“劈开”之后,不发光才怪呢!这段特殊的经历也为我以后主动选择教数学增强了信心。
有了这段经历,我开始学着反省自己,并落实到行动,现在叫反思,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词。为了避免我的学科骄傲和职业霸气,我坚持:
1.和学生一同参加考试。只要不是我命题的试卷,就和学生一起考,把自己完成的试卷混入学生试卷一起密封,统一阅卷。呵呵,考试成绩出来就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考第一的时候极少,五名以外的时候都有,即便是考了和学生一样的高分,解题方法也有不及学生的时候。甚至一直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自己掉进去的时候也不少!我这样参加考试,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为自己的学科教学提供了借鉴,迫使我不断地改进教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唠叨“你们考试的时候要细心”,而代之以具体的方法指导。尽管成绩不是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方式,但和学生一同参加考试,有效地避免了我的学科骄傲。
2.遇到学生问题,多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我上初一的时候,是语文学科的标准差等生,就连听写生字我都很害怕,甚至有了语文课逃学的念头。老师上课听写10个生字,我写对5个以上的时候很少。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在了解了我的心态以后,老师跟我说,以后你写对5个我就给你满分,发听写作业以前,你到这儿把那几个不会写的补上。从此,我对听写生字的恐惧心理一扫而空,终于有一次我堂堂正正地考了满分,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我学习语文的信心大增。尽管我没能把语文学得多么出色,毕竟有了小小的进步。这段温馨的回忆,让我在我的教学历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善待学生,而且我知道了倾听与交流,诊断与治疗是何等的重要。向学生学习,既可以增长我的教育智慧,又可以避免我的职业霸气。
3.遇到学生问题或班级问题,多请学生出主意。我认为,一个老师不论经验有多丰富,也总有棘手的问题。社会在变化,学生在成长,新问题当然会层出不穷,多请学生出主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促使了我进一步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4.多学习、多思考。既向外行学习,也向家长学习;既向书本学习,也在网络学习;既向本学科的老师学习,也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既向优等的学生学习,更向学困的学生学习;善于倾听,也得善于思考;读书的时候,眼睛瞪大一点,实践增多一点;撕开自己多一点,指责别人少一点。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能为孩子们和我自己增添一点色彩是我要做的。
这位所说的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谦虚,那就是学科傲慢。所谓学科傲慢,就是说:
人常常是到了不熟悉的领域,才能估出自己的真价值;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本事。学科傲慢会极大地损害教师威信。
学科傲慢还是一种权力的傲慢,就是在自己控制的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颐指气使。克服这种傲慢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民主精神和尊重学生的意识。然而事实上很多教师都不会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他们克服傲慢的主要途径是在教育教学中碰钉子。老路走不通,学生不买账,只好调整自己的观念。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但总比不学好。
学科傲慢,从思维方式角度讲,还是一种“确定性的傲慢”。我在读到法国当代思想家埃德加?莫兰的《教育的七个黑洞》,其中有这样的话:“人们教授确定性,然而需要教授的恰恰是不确定性。”这话非常深刻。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自以为真理在手,一切都明白如昼,一切都确定无疑的时候,他肯定会很傲慢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迷信标准答案。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很多事并不那么确定,任何一个人知道的东西永远小于不知道的东西。这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
人们因无知而傲慢,因傲慢而更加无知。
在孩子(人类的最弱势群体)面前傲慢,是最没出息的傲慢。
所以,要想在孩子们中真正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还是要记住那句名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爱护自己的形象
教师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爱护自己的形象。可以想像,一个没有良好形象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威信的。当然,我们这里讲述的形像并非是指穿衣打扮之内的外在形象。
曾在媒体上见过这样一篇文章:
我的观点:咱们可不可以不收礼
近年来,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的现象开始普遍起来。凡逢年过节,或教师家有红白喜事,或学生想调换座位,或要求教师对某学生特别关照,或希望安排某人当学生干部等等,一些家长就会送礼给教师。从表面上看,这种请客送礼办招待乃是平常小事,合情合理合法又不违规,是家长对教师的尊敬,无可非议,但实质上这样做的后果却非常严重。其理由如下:
第一,学生一旦知道教师经常接受家长礼物,会在他们心目中形成“教师腐败”的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影响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