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年,27岁的罗蒙诺索夫正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有一天,该校校刊《德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点名批评了当时欧洲大名鼎鼎的沃夫教授。而更令人惊异的是,那篇论文的作者竟是沃尔夫教授的得意门生——罗蒙诺索夫。因此,这件事立刻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咬牙切齿地骂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有人毫无顾忌地指责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还有人冷嘲热讽地说他是踩着老师的肩膀往上爬……但沃尔夫教授态度非常镇静,并颇为自豪地对来访者说道:“那篇论文,罗蒙诺索夫曾给我看过,是我推荐给校刊发表的!”听完教授的话,大家面面相觑,都感到不可理解。沃尔夫见此情景,郑重地说:“老一代科学家的观点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只有能够发现那些不完美之处并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人才是真正的后来者。也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发展!正因为罗蒙诺索夫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我才特别爱器重他。”沃尔夫教授一番诚挚热情、发自肺腑的谈话,使大家心中云消雾散,豁然开朗。
作为一个教师,不妨扪心自问:对于学生的批评,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又有多少人能对批评自己的学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或评价?设身处地想一想,沃尔夫教授当时能够如此褒扬罗蒙诺索夫该具有怎样的襟怀和品格?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度、在高扬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今天,更有必要弘扬这种高尚的人品和师德,一个教师只有做到公正、无私、宽容、博爱,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
那么,怎样才能确保评价的公正呢?第一,评价标准要统一。在评价过程中要适用同样的标准,不能存在特权或有所照顾。第二,评价标准要客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随意性或弹性过大。第三,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不能暗箱操作。第四,理智控制情感,尽量避免因个人爱憎好恶影响评价的公正与客观。
3.保护学生免受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无论是校外人员进校寻衅滋事还是校内学生打架斗殴,教师都要出面制止,以免学生受到伤害,决不能因害怕危险而坐视不管!此外,当学生遭遇危险(如溺水、生病、受伤等)或其言行举止出现危险信号时(如恐吓、威胁、表情愤怒或绝望、玩弄危险物品、翻爬围墙、下楼推搡冲挤、进行危险游戏、违规操作仪器设备或实验物品等),教师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消除隐患。否则,一旦造成危险或引致伤害,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
○学生任何时候遇到危险,教师都有义务实施救助!
○保护或救助学生时应注意策略和效果。
○当学生遭遇危险或面临伤害时,教师如因胆怯恐惧或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舆论的谴责。
○教师对学生应有舐犊之情,这样学生将会免受很多伤害。
○教师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学生的一切伤害不能全由学校和教师负责。为使家长放心和学校、教师放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由社会——即保险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4.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好奇心和创造力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遵循儿童的发展特点,促进其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是社会和时代赋予教师的天职,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对儿童的兴趣、梦想从小精心呵护,对于其尝试、探索的“破坏”行为大度包容,才可能产生像达尔文、爱迪生那样的大科学家或大发明家。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已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迫切而又重要,它不仅决定个人今后能否在社会立足,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终不是走向衰落就是受制于其他民族。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不仅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注意精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天性。
5.信任和激励学生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信任和激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积极而热烈的情绪,并给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巨大影响。“正是你的信任和激励,我的潜能才得到充分发挥”,联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阳振坤在追忆恩师王选时深情地说。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有责任信任学生,更有义务激励学生!其中,信任是基础,激励是手段,目的则是让学生自律、自省、自信、自强,克服缺点、战胜恐惧、跨越障碍、激发潜能,从而走向成功和辉煌。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成自我发展的最大可能,这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爱与教育的智慧。永远不要低估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能。
信任既是艺术,又是责任。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同。赏识的奥妙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孩子心灵上自卑的巨石,这样,孩子的潜能就会逐渐被发掘出来,人格发展就会逐渐被引导到积极、正确的方向。
总之,只有确应对教师责任与权利的冲突,才有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
敬业,珍惜自己的职业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敬业的人。
敬业,就是敬重教师职业,就是要求我们把教育当做我们的生命,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发自内心的神圣感与尊严感,把教书育人看成自己的天职和使命,从而激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平凡的教师职业人生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1.敬业是自动自发
敬重自己的职业,首先是对自己职业的自动自发的热爱与激情。真正带给我们成就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机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整体素质,是能不能以一种真正的敬业精神去对待所从事的工作,因为如何对待你的工作决定了你终究能够到达的高度。所谓“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忠诚、敬业是人的天职,尽职尽责是敬业的根本,自动自发是敬业的最佳表现,即没有人要求、强迫你,你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爱因斯坦曾这样区分对待科学事业的三种人,第一类人是把科学当成娱乐,为满足自己智力上的优越感和成功欲的人;第二类人是把科学当做手段,为满足自己的名利欲的人;第三类人是把科学当做生命,试图用自己的努力解释和改造世界而无私奉献的人。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它需要的正是教师对教育的自动自发的投入,积极主动的创造。惟有如此,教育才真正成为育人的艺术,而不是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的技术性工作,教师职业才可能充满生命的情趣与创造的欢乐。
2.敬业是热情、激情融于技能之中
(1)热爱教育激发教育热情。只有热爱,才会有热情。教育热情就是把教师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教育工作。没有热情,陶行知先生不会拒绝高官厚禄,心系平民百姓,创办乡村师范,挽起裤腿与学生一起种田,把深刻的思想写成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也不会成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典范;缺乏热情,教师就不可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
(2)教育热情升华教育激情。教育是一项需要激情的事业。由热爱教育,到对教育产生热情,是一个熟悉并逐渐深入教育的过程。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入,热情又可以转化为激情。当一个教师对工作确实产生了激情,你可以发现他目光闪烁,反应敏捷,浑身都有感染力。这种神奇的力量使他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对待生命和生活。
教育激情可以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空前的开拓性,成为真正的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学生的发展需要创新,这些需要都聚焦在了教育上,都担负在了教师的身上,充满激情才可能让教师完成这一任务,因为激情可以诱发教师的创造力,同时也焕发学生生命世界的激情与创造的活力。
(3)热情、激情融入卓越的技能。一个对教育有热情的人,不论是在汗流浃背地批改作业,或者立于三尺讲台挥洒自如地释疑解惑,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深切的兴趣。一个对教育有激情的人,不论工作有多么困难,始终会以不急不躁的态度去工作,并满怀着对该领域的好奇,不断探究,提升自我。
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热情、激情只能推动一个人去学习技巧,而绝不能代替技巧本身。因此,敬业还表现为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此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更新岗位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追寻教书育人的真谛。
3.敬业是一种境界和使命
法国画家莫奈曾画过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描绘的是女修道院里的情景,几位正在工作着的天使,其中一位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位正提起水桶,还有一位穿厨衣的天使,正在伸手去拿盘子——哪怕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天使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去做。
时代变迁赋予了敬业新的内涵,对教师敬业的具体解释还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迪,源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动。教师敬业在心理上表现为高低两个层次,低层次是“拿人钱财,替人工作”,也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基本的教育工作,以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有个基本的交代;高层次是把教书育人看成自己职业人生的使命,把教师职业行为当成是个体人生的实践,是生命存在的积极实践,是通向个体意义人生的坦途。教师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教学工作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有始有终。
大教育家朱熹曾言:“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现代教师不仅是一个专业,一个人的职业和事业,也是一种境界和使命,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所在。作为守望学生生命成长的天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被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富有使命感的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不断为自己的使命作出承诺和努力。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理想:投身于教育,为个人和学校作出应有的贡献。战胜挑战、完成使命的经历,又让他们可以从工作中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比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沟通技巧、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
4.敬业是教育者的承诺
教育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教育。一个人能够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地活着,是一种幸福,而教师是能够过上这种生活的人。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们宁可选择当教师,选择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洁净的心灵空间的职业。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求实、创新。它是我们于教育于社会许下的心灵诺言,是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的承诺和期望。
选择教师职业,意味着选择了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很多东西,包括琐碎、规范和约束,当然也有欣慰与尊严。如果没有教师职业带来的自我约束,这一职业就不会有美丽的光环。但它们不应当成为教师的锁链,而是帮助并支持教师及其他人员去发现和再次认识教师职业的方向和意义。
选择意味着行动。好的教育者正是那些能够恪守其理想并在行动中不断丰盈、创造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人。在实际行动中时刻保持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从心底里接纳它,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敢于承担教师职业所赋予的一切职责和义务,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三尺讲坛,选择了几十份童真与笑脸,把教书育人、探索并积极实践教育的真谛看成是我们的天职,执著于我们的教育信念,把人生奉献给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
5.在敬业中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
教育实践的丰富性使得我们可能在教师职业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它也最有理由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对于追求幸福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挖掘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捕捉教师内在的生命价值,让教师感觉到这是一份内含着尊严与欢乐的职业,是一份真正能激发人的热情和灵感的职业。教师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与教材、与学生、与生活世界达成有意义的结合。只有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这一职业当中时,才能体会到当老师的幸福,才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魅力。
首先,教师职业孕育着自由的快乐。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肯定自我,充分展现自我的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展示出丰富的个性,把工作与生活融合起来,把职业与个性融合起来。虽然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生活拮据、清贫,仍有捉襟见肘的寒酸,但这并不排斥教师在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引导中,平凡的职业生活中获得快乐、实现自我、感受人生的自由与充实。当教师超越了纯粹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与新一代的成长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时,他就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从职业中得到生命的自由。在不经意间,他成了校园优美环境的欣赏者、学生良好举止的赞赏者、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者、神圣职业的吟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