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使回国后,大吴派了特使前往,交割了洛城以东的百里之地,而从颖河西岸回到大吴的百姓却怎么也不愿意回夏,大吴地方官员领会上意,竟然以武力相逼,因此押了近千人,事涉十余个州府,其中有两个还激起也些民变,虽暂时镇压,然而民意如此,大吴前所未有的派遣淮北军少许兵力前往镇压,这乃是大吴史上头一次用防守敌国之兵镇压民变。
此事暂且平息,却耽搁了几日朝中处置黄国公府的事情,辛正也正是用这几日,与黄国公交涉,救下了辛孔,然而当看到辛丑尸体时,那几十个血窟窿触目惊心,让人且悲且惧,辛丑夫人木清来收尸时目无表情,辛正劝了一劝也无甚用处,到底是助他葬了辛丑,辛丑之子辛毗小小年纪顶着孝盆的样子,让辛正始终难以忘怀。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皇帝的圣旨终于下了,其实早几日已命人封了黄府一干人等不许走动,圣旨列了黄国公九宗罪状,一私通敌国、二以权谋私损国利已、三谋害皇嗣、四戕害重臣、五私高禁矿、六结交匪类、七不敬王事、八结党营私、九残害忠良。
圣旨一下,举国哗然,禁军与大理寺的亲兵奉命查抄阖府,刚刚换得一命的黄子安判了斩立决,就地正罚,黄府三族成年以上男子全部收监,主犯处斩从犯冲军,女眷变卖,未成年男子为奴为婢。
百姓中终于有拍手称快的,并以文人举子为首的奔走向告,欢呼庆祝,大吴终于有一件事大大得了民心,奉旨查抄辛府的正是五城兵马寺侯忠,然而一番查捡下来,黄国公从兄弟等人皆已伏法,子侄二十余人连其次子黄道吉等一一收监,查来查去只少了黄国公的两个孙子,黄惊蛰和黄惊魂,还有那四百万两银子并未查出去处。
侯忠急忙上报皇帝,皇帝也只黄国公绝非轻易可撼动的,只能命人再查,然而以严少臣、白遇为首的黄府旧属却联合了百名文官上书皇帝,声称黄国公冤情并未大恶之人。
皇帝看完这千言书,扫了一下下面的百个签名,心中怒气大增,但是还强自忍住,把奏疏递给了林、齐二公和许晋三位阁员,三人面面相觑,面色凝重,皆不愿多言。
“怎么,舅舅也要闭口不言吗,你身为吏部尚书要冲之职,此事只是你管辖之内的。”
皇帝点了齐国公的名,齐国公不敢不答,“皇上,以臣之见,这百名官员皆是黄府党私,不可放过,正好就此事全部抓了起来,查清清白与否,有罪者由刑部查核按律处置,其余者若无罪则免掉官职,永不录用。”
“林国公,你是内阁首辅,你如此看?”
“臣附议,臣认为齐国公所言极为妥当。”林国公一向心机深厚,皇帝也知此一问他,他定是一阵推脱。
皇帝又看了看左手边的康王、平王和辛正道,“你等如何看待此事。”
康王首先说了态度,认同齐国公所言,平王见状康王如此、林国公也是如此,便也说无异议。
皇帝见辛正并未出声,且脸色有异,于是问道,“辛丑,你心思巧,又破有计谋,你如此看待。”
“臣以为,此事或有他法,并不用下此绝手,毕竟百名官员,个个久经磨练,突然多出这么多缺来,臣担心会使得朝政不稳。”
齐国公哼了一声,皇帝听到面带不快,“齐国公,你若有言需要明说,大殿之上岂是弄小儿脾气之处。”
齐国公见皇帝连舅舅也不叫了,还是加了份小心,开国四公四去其二,如今论到权势,他在宫中有太后、军中有武夷总帅、江湖上有商山派,而林国公的徒子徒孙皆是朝中的中级官员,多是地方府台一级的,自己又管着吏部,往年稽核看了林国公的面子,再没有去破他那些满天下的桃李,如今林国公已经位列内阁之首,早些以李代桃,才是上上之举。
如今辛府已败,只留辛正还以蛾扑火,齐国公自然知道皇帝重用,然而以防死灰复燃,还是有所防备,此事只是敲山震虎之时。
“辛公子,本国不才,请教一二,但是本公管着吏部,却不会因这百人而致政事受阻,上下不畅。”
“齐公爷误会,在下冒失并非无甚道理,黄国公当时如日中天,朝中难免有人趋之如骛,然而此间也不乏真材实学之人,迫于投报无门才进了黄党。”
“到底是判逆大罪,即使有才,也是歪才,于国无利,这等人用之不宜,不如早点退下留出位置,科举形同虚设多年,此时正是天下学子激昂澎湃之时,不愁用人。”齐国公言之凿凿,声坚意决,大有恨意。
连辛正也是意外,但是一想又在情理之中,黄国公既然已倒,齐国公必然趁机而上,不会让黄府再有翻身之机。
皇帝犹豫了一番,见林国公与齐国公心思一样,许晋虽为阁员但是向来惟林国公马首是瞻,辛正虽然常在宫中走动,但毕竟官小声微,但凭他一言两语势必难有效果,好在只动文官不动武将,也不会出大的乱子。
身为吏部尚书的齐国公与其说得到圣旨,不如说逼着皇上下旨,辛正之言虽然出自辛正口中,但是他何曾不知道这些都是皇帝的意思,好在林国公与曾已甚有默契,大吴君臣共治,实则内阁与帝王共治,内阁皆无疑义,皇帝也得再三考虑,虽然皇帝明令不动武将,只查文官,然而按大吴编制,军中司马、司粮、司行等三思官和主薄、参军等皆是文职,吏属兵部。
淮北军原是开国黄国公的嫡系,事隔数十年,如今的淮北军已不像以前与黄府那般亲近,然而齐国盛怒之下,竟然免了上百人军中文职,一时淮北军上下皆怒,军中文职虽不似武将那般有同袍之义,然而休战之时,文职与底层军士,主薄参军等与军中主将、将军皆是同仇敌忾,同生共死之人,一时阖军震动,这淮北军总帅邹义更是黄国公提拨之人,听闻黄府出事,已是惊弓之鸟,如今一众谋士连同文职免得免、抓得抓,如何不怒,然而军中已有皇家眼线,皇三子康王薛劲斐不日便到军中督查,一时不好乱动。
康王此来本也是皇帝有意安排,康王本也不愿,但是父皇之命,本也有栽培之意,如何敢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