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们父子三人背景,总觉得哪里不对,三伯辛成传倒还好,辛追却是目光闪烁,似乎三伯说慌,难道幕后主使之人并非高翔,辛正一想间只觉天错地暗,这便说得通了,三伯承袭公爵无望,但三伯母生前曾已与黄国公达成默契,看来真正的指使之人便是黄国公,黄齐二公近日因为齐泰来伤重之事不睦,这一石二鸟之计真正得便宜之人,正是黄国公。
今天要不是辛月来报,说是三伯父子神色有异,自己暗暗跟踪才救了他们三人性命,然而刚刚在巷中,齐国公本可直接拿下他们三人,却仍是逼着他们弃刀使出家传武功,看来齐国公还是有疑心于辛府。
然而说到底,更令辛正心酸的是,三伯亲口承认的,高氏生前已私见了黄国公,并达成了某种约定。
十日之后,浔阳军总帅方迟派人送上紧急军情,原来大蜀紧急调动军马,由刀家族长刀百贺为帅,木家族长木峰为副帅,统领十万军马,意欲兵犯浔阳,皇帝亲召文武百宫商议为果,两日后,大蜀又派了使节前来,已到了浔阳,浔阳军不敢怠慢,一路护送直往建康城来。
晚膳间皇帝命人召来了辛正、辛月,辛府本无用晚膳的习惯,然而皇上亲自赐宴,辛正兄妹也不得不吃。
“辛正,大蜀此次对我大吴用兵,你如何看?”
辛正正在端详着眼前一盘百趾馐,不知是什么做成的,听到晚上问起,便站起来回话,皇帝又道,“随便谈谈,不必居礼,这道百趾馐乃是用野鸡足中间的一块软骨做成,先用清油煎了,再放到蒸笼上蒸一个时辰,使其软化,再做成这道菜。”
辛正心想这野鸡足中间只有拇指尖大小的软骨,要做成这道菜,还不知要杀死多少野鸡,“回陛下,陛下说这次大蜀用兵,乃是命刀家为帅、木家为副,兵马为动,使节已到,这并非真心实意想用兵。”
“这如何说?”
“大蜀若真要用兵,必用对大吴主战的木家为帅,也不会派使节前来,明日朝堂之上,使节递上国书,必然说明原由,据臣看,这是要问起质子之事。”辛正说道。
“冯唤,给辛公子布菜。”皇上对冯唤说道。
冯唤上前用一双银匙舀起几块百趾馐放到了辛正面前,辛正自然谦让了一番,见皇上开始进食,这才动筷。
“那使节若问起质子之事,该如何回复?”
“如实回复,但臣以为,陛下并不须亲见来使,可命一位皇子接见即可。”辛正说道。
“这是为何?”
“因为真正该动怒的是大吴,蜀国来使若出言不逊,眼下西北军情还不明朗,两处用兵,对大吴极为不利,况且蜀夏若是联兵,更是对大吴极为凶险,如此只好软硬皆施,即不损大吴国威,又能不战退蜀之兵。”
“待朕思虑一番。”
辛正见皇帝开始进食,这边也就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百趾馐往口中送去,刚到嘴边,皇上突然说道,“你以为哪位皇子更为合适。”
“五位皇子中,九皇子在大蜀为质,肃康端平四位王爷尽是人中龙凤,皆能胜此任。”
皇帝嗯了一声,自顾自的用起餐来,辛月却起身道,“陛下,圣人有云,食不言、初始不语……”
辛正轻轻嗑了一声,辛月话已出口怎么好收回,虽然她实际上是皇上亲生的公主,皇上也不会惩处她,到底有些唐突。
“颖川好胆识。”
辛月道,“为臣者有直谏之责。”
“好了,朕不言不语了,你们用膳吧。”
一道晚膳一共三十六道菜,辛正吃到一半业已饱了,但是出了宫门却只记得那一道百趾馐,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皇上却要去煎、去蒸、去炒,难道还会不僵,辛府即使是这百足之虫,也撑不过这种种煎熬。
次日蜀国使节来到,却是蜀帝之侄房梁,御赐的郡王,人称病晏子,只是因为人长得枯瘦矮小却又多智,人言有古人晏子之风,故而得名。大吴皇帝薛存孝命皇三子康王薛劲斐全权代理君职,命辛正协理,一时朝野又议论纷纷,因为辛正原是御赐的太子府少詹事,命有人议论康王可能入主东宫。
这日辛正陪着康王到了礼宾主宾司,因尚书齐泰来尚在病中,便由侍郎刘侍龄、员外郎、主宾司主事等人陪同,那边传道蜀使到,康王命传。
“大蜀御使房梁见过大吴康王”,御使说完作了个揖道,“我主蜀王特有国书一封,谨承大吴皇帝陛下御缆。”
蜀使说是如此说,然而却并无交上国书这意,礼部主事按制要接过,却尴尬得待在当地,辛正等人见这蜀使,果然名不虚传,面容憔悴如大病初愈,黑黢黢的脸上凹凸不平,站在主事面前,只到了主事腋窝,那主事在大吴也只是个中等身材之人。
刘侍郎道,“康王是吾皇陛下御赐全职代理皇命,梁郡王可以递上国书了。”
“二国通使,当以平等真诚相待,贵国如此,实由不合两国邦交礼仪之处,甚是不妥。”
“那你要如何?”
“见到贵国陛下时,本使自会递上国书。”蜀使说道,说完两眼一闭,作养神状。
若说他说的没道理,又不对,蜀国皇帝的国书自当交由大吴皇帝亲受,然而康王又是受了御命,本在两可之间。
康王看了一眼辛正,辛正明白,“贵使既然不愿交上国书,那我等在此无事,也就不奉陪了,待陛下巡视边关回京时,再接贵使国书吧。”
康王等人听辛正如此说,皆起身离座,那蜀使听闻心中一惊,“贵国陛下巡视何处边关,何时方回?”
“我皇陛下之行踪本不便泄露,但因涉及贵使行程,告诉你也无妨,陛下自是去巡视浔阳、封城、颖川等地,约摸一个月方回。”
蜀使听了也不知真假,但即使是假,也就是说大吴皇帝不愿见自己,且加紧与大蜀交界的浔阳、与大夏交界的颖川等的的防备,至少一个月方回,一个月若起战事,已够打一场打仗,看来吴国作好了一战之备,若论国力,不管是大蜀还是大夏都不是对手,但若蜀夏联兵,大吴却未必是对手,然而蜀夏至今联盟未能达成,若仓促起兵,或想联兵必是受制于大夏,若不联兵又有兵败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