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Z小姐终于觉得上班不是一件有压力的事的时候,距离她最初来上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年。
许多个第一次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第一次单独开庭,那是一个保险合同纠纷的小案子,那时候还不是她本人写的答辩状,而是因为H姐没有空去开庭,带着H姐准备好的材料去应诉,即便如此,Z小姐也有几分紧张,念答辩状有几分忐忑,交材料有些手抖;第一次去顾问单位,在H姐的带领下去认识顾问单位的人,有些冒失的想问人要联系方式以备之后联系,却被回绝,不免下不了台的尴尬;第一次接见当事人,不知道应该怎么把握切入点,只能让当事人先喝茶等待,聊一些专业之外的话,并尽量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给出答复;第一次开电动车,每日来回骑行40公里回家,一路上无人陪伴,与风同行,脑海中常常想的是一些上班时候忽略的问题;第一次独自去调查材料,因为没有带齐证件,被申请调查单位的工作人员拒绝,只能来回奔波……
这半年,从最开始的接触、挑战,到中间的磨合、适应、坚持,及至现在,Z小姐已经可以独立办案,并对分配到手中的案子作出一个圆满的答复;法院的工作人员对Z小姐有一定的认识,开始记住Z小姐的电话,联系她去拿材料;顾问单位不再打电话给X律师或者H姐,有什么事情直接联系Z小姐解决,当事人对Z小姐的咨询答复也作出满意的表态;甚至连家人和Q小姐都说Z小姐自从去律师事务所上班,成熟了许多,办事也妥帖、周全,气质也愈发干练了。
Z小姐对大家的评价很是喜悦,也对工作愈发上心了。而和H姐的关系,在X律师的开解和Z小姐本身的反省下,她不再纠结于一件事情是谁的对错,该听谁的意见,而开始尊重H姐的劳动成果,对她的参与表示感激。小到早上上班的一声问候,或者去法院领材料时候问一句有没有材料要领,大到一个案子怎么处理,和H姐讨论处理方案,渐渐的,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Z小姐也理解了H姐最开始上班时候的“对事不对人”,并对她的性格也越发了解从而提升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工作、生活日渐得心应手,又迎来了新的变化--X律师的团队又增加了新人。
新人是Z小姐家乡邻县的人,叫做XL小姐,并且和Z小姐是同批申请实习律师的人。犹记得Z小姐在申请实习律师的时候,市里需要交材料等事宜,就是让她帮忙代办的。对XL小姐的办事能力以及性格,也是有一定的认识,听闻X律师想再吸收人进团队,并咨询大家意见时,也是给予了肯定答复。
当时对XL小姐仗义帮忙心存感激未预料到今天成为同一个团队的同事,Z小姐既高兴期待,又难免有点紧张忧虑。高兴和期待在于XL小姐是故交,有机会一起共事表达当时的感激挺开心,并且Z小姐荣升为前辈了,可以不再处理端茶倒水等行政工作,而是专心做X律师分配的工作;而紧张忧虑就在于XL小姐的办事能力有目共睹,这让Z小姐的倍感压力,毕竟是在一个团队,Z小姐才来半年,工作才上手不久,如果**L小姐后来居上,不仅面子上过不去,更是对她能力的一个质疑,甚至面临着被团队剔除的结果。
后来的日子里,Z小姐放下心里的顾虑,欢迎着XL小姐的加入,并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东道主,引导着XL小姐熟悉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和生活,同时Z小姐做事也愈发勤恳,唯恐失去在团队中的位置。
实践证明,Z小姐多虑了。XL小姐的加入,除了让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分配,进而缓解了H姐的压力,让X律师可以开拓更多案源,和Z小姐负责的工作倒没有太大的冲突。反而因为XL小姐爱热闹的性格,带着不爱凑热闹的Z小姐对她家乡增加了更多认识,也让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的Z小姐平淡无奇的生活增加了一些色彩。
这件事让Z小姐后来当做笑谈告诉了XL小姐,果不其然,XL小姐觉得啼笑皆非。从N城被陷害事件后,Z小姐就认同“同事之间无朋友”的说法,但XL小姐让Z小姐对于与同事相处,不再第一反应是防备,而开始从更宽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