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8日晚,天津人民体育馆,一场注定在相声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演出——“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如期开始。此时的体育馆内早已满坑满谷、座无虚席。早在一周前,演出的消息就不胫而走,随后,演出票即刻告罄,黑市的价格也不断攀升、涨至几倍之多。这样相声演出的盛况,在近年来是十分罕见的。这无疑证明,马三立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感召了太多的观众。
这是马三立人生的最后一场演出。这位已经87岁高龄的泰斗级人物将会用怎样的节目报答一直以来追捧自己的观众?这几乎成了媒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此,他们纷纷猜测着:马老会说单口?还是对口?应该单口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在昔日搭档王凤山先生1992年去世后,他在公开演出时几乎以单口为主,形成了短小精悍、含蓄幽默而回味无穷的特点,其中如《逗你玩》、《追》、《查卫生》、《秘方》、《吃饺子》等早已妇孺皆知。
其实,观众们多么希望马老能再说上一段《开粥厂》啊,看看“马善人”是如何夸耀马家花园、赛过叫驴的蛤蟆、十变的月饼;多么希望马老还能来段腿子活,最好是《黄鹤楼》,看看那个生旦净末丑、唱打作念翻都能来的“马叫官”是如何把一出经典京剧唱成闹剧的;多么希望能再说一段《卖挂票》,看看海外天子、独树一帜的马喜藻在演出时是如何吸引全国各地来的戏迷争相观瞧的。
但是,这一切只能是观众的一厢情愿了。对于这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相声的老人来说,是时候把舞台让给后辈、安度晚年了。所以,当他看着苏文茂、杨少华、马志明、黄族民、马季以及马季的弟子姜昆、冯巩等中青年相声名家们轮番登场,心里必定是十分欣慰的。最后,他在众人搀扶下走上舞台。用一个相声艺人特有的机智与观众互动着:“有观众点我说段《买猴》,说不了了,没气力了,现在我已经成了‘老猴’了!”既道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无奈,也迅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不愧是久经风霜的艺术家。
1979年初,有关部门正式宣布对马三立错划为“右派”予以平反,马三立得以重新回到久违的舞台。在之后的时间里,马三立积极参加各类相声演出,与王凤山合作奉献了大量优秀作品,有时参加的演出是完全义务性质的,马三立也以责无旁贷的精神,尽量参加。1984年春,在妻子病重期间,马三立还参加了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募集资金的义演;1988年,不顾病体,为国际体育援助计划募捐义演;1998年,已84岁高龄的马三立,参加了抗洪救灾募捐义演。
在二十年的演出中,留下了马三立最为经典的作品的录音、录像,这其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西江月》、《对对子》、《三字经》、《白事会》、《吃元宵》、《夸住宅》等等,集中代表了其善于自嘲、轻松自如、包袱自露的表演风格。个人认为,如果相声也如京剧那样分门别派的话,百年相声史,只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派别——马派相声,其余皆不可称之为“某派”。这主要缘于,马三立及其后人马敬伯、马志明都秉承着松弛、自然、细腻的手法。
除了上述独特风格外,马氏相声之所以被观众尤其是对专业性较强的相声迷们奉为经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马氏相声大多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是用普罗大众的口吻进行的描述、讽刺或者自嘲。这也许跟马三立低调谦和的为人有关,但更关键的,是马三立对相声的深刻洞悉和理解:相声是属于百姓的,需要为百姓代言。
著名相声理论家汪景寿对马三立曾有这样中肯的评价:“在相声界有一句俗话:‘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学会了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说的是马三立自成一家的表演风格,有他个人的天才因素和特殊经历,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但有一点是值得学习并且能够学习的,那就是,他把自己全交给了生活和相声,所以他才能一直保持着艺术的青春和不竭的创作源泉。”
2003年2月11日清晨,马三立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观众和相声,享年89岁。在弥留之际,马三立还不忘相声,在其医嘱中,还专门提到:“我衷心祝愿相声繁荣。”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一段只有相声迷们才能看懂的打油诗,简要回顾了他的艺术人生:
弟兄十二我行七,推倒四六二十一。
祖传秘方太找乐,东北买猴乐不疲。
包罗万象西江月,入木三分开会迷。
老叟从艺八十载,江湖笑面写传奇。
马三立去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和亲朋,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通过不同形式表示了哀悼之情,其葬礼依照穆斯林风俗进行,十分庄严肃穆。随后,《马三立相声全集》录音和《马三立表演相声精品集》一书相继面世,成为追思马老的重要资料。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曾有“三不朽”之论,即“立德”、“立功”、“立言”。我想,马三立之所以至今被广为传颂、缅怀,亦实现了“三不朽”。从“立德”来看,他的朴素、勤劳、坚毅都为后辈艺人提供了做人之标杆;从“立功”看,他在80年的从艺历程中,创作改编了大批单口、对口作品,亦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常宝华、高笑林、尹笑声、于宝林等一批后辈大将,可谓功不可没;从“立言”看,虽然马三立的一生没有执笔大部头的作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创作的相声段子本身,就是最能透析人性、反映社会百态的绝妙文章。
马三立去世后,乃子马志明挑起了马氏相声传承者的重担,和搭档黄族民努力挖掘整理、改编上演了一批马氏相声的经典之作,《论拳》、《大保镖》、《报菜名》、《纠纷》、《五味俱全》等,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马氏相声的风格与精髓,延续并满足了观众对马氏相声的渴慕之情。
如今,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少马爷”的马志明先生从艺已达五十余载,年龄已至古稀,在此真诚希望“少马爷”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