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晏婴却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他已经无法再为吕杵臼出谋划策了。
从担任齐国丞相起,到如今已经过去四十多个春夏了。
在这四十多年里,晏婴一直怀揣着一个理想。那就是维护这个国家摇摇欲坠的君权,并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所以,他不停地劝谏吕杵臼的作为,阻止其他卿大夫犯上的企图。在晏婴的作用之下,吕杵臼收敛了许多恶劣的行为,还时常体恤民情,救济百姓。高、国、田三个强势的家族,也因为晏婴的坐镇,而不敢太过于放肆。
而为了能给国君和大臣做表率,晏婴放弃了丞相应有的尊贵,把家中的钱财用来救济亲戚朋友,自己却过着极其简朴和清廉的生活。他住的房子是祖上留下的老房子,而且还靠近集贸市场,嘈杂肮脏;他穿的衣服都是普通的布衣,没有华贵的布料和装饰;他乘坐的马车是用廉价的竹子制成的,马匹也是又老又瘦的劣马;他的妻子也只有一人,从来不去纳妾。
其他卿大夫们时常嘲笑晏婴的寒酸和老妻,但晏婴从来都不以为意。有好几次,吕杵臼实在看不下去,想赐给他别墅和美女,但全部都被晏婴拒绝了。晏婴反倒劝吕杵臼不如把那些赏赐的东西给最需要的百姓。
上能为国君尽忠,下能为百姓着想,机智过人,节俭朴素。所有这些优点都集中在了晏婴的身上,他无愧于“贤相”的称号,成为几千年来宰相的楷模。孔子更是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而如今,这位贤相将要告别历史的舞台了。
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重。在病榻前他给自己的儿子们写下了一篇遗言,让自己的妻子放在柱子上的一个小洞里,并说道:
“等他们长大了,再让他们打开看看。”
临终前,他又对自己的妻子嘱咐道:
“我担心我死了,家里的规矩会被改变。你一定要看管好这个家,不要改变我订下的规矩啊。”
说完,晏婴便去世了。
晏婴去世的时候,吕杵臼正在外地巡游。得知噩耗之后,吕杵臼连忙快马加鞭地往回赶。在路上,他又好几次嫌车子太慢而下车跑步。赶到晏婴府上后,吕杵臼趴在晏婴的遗体上嚎啕大哭,说道:
“先生您日夜斥责我,不放过任何细微的事情。但寡人还沉溺享乐之中不知收敛,使百姓有很重的怨恨。现在上天降罪于齐国,却没有将死亡加在寡人身上,反而加在先生身上。齐国的江山社稷危险了,百姓也没有人可以求告了啊!”
说完,吕杵臼拿出了一块玉放在了晏婴的身上,继续失声痛哭,眼泪都打湿了他的衣服。
旁边有一位大夫见吕杵臼如此失态,说道:
“君上您这是不合礼制的。”
吕杵臼大骂道:
“要礼有什么用!以前寡人和晏大夫在一起游玩,他敢于在一天之内三次不听从寡人的话,现在还有谁能够像他这样。寡人失去了晏大夫等于失去生命,还要那些礼节做什么?”
吕杵臼在晏婴的遗体边痛哭了许久才离开。对于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老臣,吕杵臼不能说没有一点的真情。四十多年来,一直都是晏婴在他身边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顶替他抵抗强族的压迫。
而如今,晏婴的离去,让他突然间感到了无助和迷茫,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自己该如何去走,只怕一不小心就使吕氏的江山倾覆。
几天后,晏婴的灵柩以隆重的礼仪被下葬在了临淄城的北郊,即现在淄博市齐都镇永顺村附近。
后人倾慕这位贤相的贤能,将他的一些言行事迹收集起来编撰成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晏子春秋》一书。因为篇幅有限,我前面只选取一小部分的故事讲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通篇阅读,相信晏婴的智慧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