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亦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代词人秦观词云:“舳舻人语夕霏间。”(《泗州东城晚望》)唐代诗人孟浩然亦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夜归鹿门歌》)这些诗句,于夕阳余晖之中,鸡鸣归巢,牛羊入圈,人语喧哗,全都染上了浓重的乡思色彩。寇国宝的诗句只不过是淡淡点出几个传统意象,无一字直接言愁,可是字字含愁,满篇伤感。
这首诗写在寺壁上,这首诗写在黄昏里,这首诗也写在心灵间。那个秋天的傍晚,那个无名的古庙旁,诗人看到黄叶纷飞,河水缓流,诗人看到了孤舟漂荡,夕阳落山,诗人还听到鸡鸣狗吠,人语喧哗。诗人心有所动,无限感慨,于是,我们读到一颗思乡的心久久地游荡在天地之间。
梦在他乡是异客
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依据潜意识的心理学说,梦境比现实更真实,梦中的内容总有一些蛛丝马迹折射出人们现实生活的处境和心态,梦境内容不可以按照逻辑去分析,但又或多或少地关联梦者的现实生活。读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小诗《梦中作》就可以透过扑朔迷离、大幅跳跃的梦幻去窥知诗人的心中情怀。
四句诗,四幅场景,风光各异,情味多彩。第一幅图景是《千山月照图》,一个清凉如水的夜晚,溶溶月色朗照千山万岭,夜空中突然传来阵阵悠扬清旷的笛音,久久回荡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上,不知道是谁在吹奏竹笛,是征人不眠吹奏乡思,还是游子客居怀唱亲人?不知道笛音是从哪儿产生,是山间古老驿站一扇破旧的木门旁边,还是古道荒城楼台之上的东南一角?不知道诗人何以梦中听到悠悠笛音,是思乡怀远,借音传情,还是孤寂难耐,一遣郁闷?只觉得天地之间,朗月之下,群山之上,凉夜之中,这笛音如普降的秋霜,冷冷凄凄,如秋晨的露珠,凛凛生寒。诗人的心沉浸在这个宏阔深远的夜晚,泛起阵阵凄凉的情绪。
注意诗中三个意象。“夜凉如水”,冷彻肌肤,暗示孤寂落寞,内心凄冷。“竹笛之音”,绝对是清旷凄凉,悲戚莫名,不可能欢悦明朗,心花怒放。“千山月”,一来暗示诗人思乡怀远,长夜不眠;二来也点出远隔家乡,万里遥远。有月的夜晚必有忧郁的乡思,有笛的山岭必有凄清的倾诉,这幅《千山月照图》,映照出茫茫无边的愁思。
第二幅图景是《百花迷人图》,朦胧昏暗的天色,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开满了千奇百怪的花朵,五颜六色,姹紫嫣红。诗人一路欣赏,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像一个天真好奇的小孩童,为一朵花的浓艳绽放而欢呼,为另一朵花的含苞低头而叹惋。花开是芬芳,是绚丽,更是诗人不泯的童心,飞扬的性情。这条小径弥漫着花香,这些花朵绽放出欢乐,这个梦境充满了迷人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相信,梦中的诗人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蹦蹦跳跳,手舞足蹈;自由得像一阵春风,拂过花草,拂过春天。生活中的诗人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的生活经历或情绪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欢乐的梦幻总是幸福的生活酿就的。笔者欣赏这种迷离朦胧的诗意。读到此处,自然马上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盘旋石岩小道,迷恋奇花异草,一心一意,如痴如狂,不觉时间流逝,不觉周围景物变换。诗人欧阳修的感受大概与李白类同,百种花自然是虚数,品种繁多,色彩绚丽,蔚为壮观,美不胜收,再加上一层幽暗朦胧色彩的笼罩,无疑又增加了几分神秘,几分柔和,置身如此境界,自然心神欢悦,沉醉不醒。
第三幅图是《人世沧桑图》,诗句化用古老传说,传达神秘色彩。据任昉《述异记》载:晋代玉质入山砍柴,看到几个童子围着石桌下棋,他就蹲在一旁观看,沉思默会,不言不语,竟也如痴如迷。童子递给玉质一颗像枣子一样的东西,玉质不知是何奇异水果,吃了以后,不觉饥饿。等到几位童子下完一盘棋,玉质的斧柄也烂了。下山回到家中,发现同时代的很多人早已不在人世了。此谓“神仙一局棋,凡间几度秋”。
诗人梦中俨然成了玉质,先是聚精会神地观棋,然后是恍如隔世地回家。感叹尘世仙界大变化,此梦到底是何意思呢?不知背景,难以洞察奥妙,但是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岁月匆匆,世事难料吗?也许应了那句话,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百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长短之感觉取决于你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幅图是《酒后思家图》。诗人入梦喝酒,排解愁闷,可是酒尽愁不散,心头泛起缕缕怀乡情思。一个人孤孤单单,恍恍惚惚,沉浸在遥远的乡思之中。天下游子思乡一般痛,世间苦酒入肠化作愁。诗人用“无奈”来点明自己的处境,借酒浇愁愁不去,久别思乡家难回。这番漂泊流离,这番乡思煎熬,又要熬到何日呢?诗人不知道,你我作为有心读者亦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游子的乡思化作了山山岭岭的月光,化作了山山岭岭的秋风:秋风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昨夜梦中又东风,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场梦,宛如一场缥缥缈缈的乡思,弥漫了天地,弥漫了万水千山。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写梦中四个场景,四种风味,四种情意,读之思之,犹如体会了一场变幻迷离,起伏跌宕的生活,百味杂陈,令人感慨唏嘘!
满山风雨落桐花
新昌道中
林表民残村时有两三家,缭绕清溪路更赊。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
游子远离家乡,奔波江湖天地,一路风物变化,一路时光流逝,无不深深刺痛游子心灵,无不勾起思乡怀远之情。宋代诗人林表民不知何故,远离家门,忙碌在外,途经浙江新昌,有感于自身漂泊流离,有感于景物风光变化,挥笔写下了诗歌《新昌道中》。
一路风光纷呈,一路愁情牵扯,诗人心中充满了难言的苦涩。途经一个村落,空空荡荡,破败萧条,不时还能看见三两户人家。碰上这兵荒马乱,烽烟四起的年代,谁都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就连这山里乡村也不例外。也许是一群兵匪刚过,烧杀抢劫,十家九空;也许是苛政猛于虎,山村百姓纷纷逃难他乡,只剩下少得可怜的几户人家,还在这儿苦苦支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眼前这残破不堪,人烟稀少的荒村,深深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一切可好?家人是否平安?父老乡亲是否健在?妻儿子女中是否也像我思念他们一样思念我呢?
怀揣不安和未知,怀揣无奈和无助,诗人还得匆匆忙忙赶路。不知道他从哪儿出发,不知道他要奔赴何方,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事情;只知道,残破的村庄,寥落的人家,沉寂的空气,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诗人的心,不曾松弛片刻。
这样的旅途不知何时结束,也不知哪里才是终点,诗人心中一片迷茫、惆怅。他的眼前也有美丽的风景,清澈明净的小溪,唱着一首欢乐的歌,沿着弯弯山路流淌。可是诗人没有心情来欣赏,他反而觉得风景十分陌生,小路似在为难自己,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缠绕山间,没完没了!我走得出这山山岭岭吗?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间驿站小憩一下?我的目的地又在哪里?也许诗人心中知道,也许不知道。总之,此时此刻,此山此地,他是困惑无助的,也是孤独落寞的。诗人只能用疲惫的双脚去丈量不知终点的旅程。
“路更赊”很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可作两解:一是前路茫茫,不知终点,倍感失望;二是愈行愈远,离乡背井,归期不定,归程难测,读者和诗人一样心思沉重,心绪迷茫。笔者也是在外谋生,远离故土,思乡之情深切,怀远之意缠绵,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感觉到回家的艰难、渺茫,似乎道路越来越远,似乎亲人离我也越来越远。我知道,我所生活的城市与我出生的那个古老的乡村,空间距离永恒不变。可是,物换星移,光阴流逝,很多人都渐渐老去,心也会日渐憔悴,离愁渐深,伤感日浓。我对家乡的感觉也越发沉重而遥远,林诗人旅途中的感受大概与此类同吧,时不分古今,地不辨东西,天下游子一般思乡。
诗人本来就多愁善感,沦为游子的诗人更是见风是雨,落花流泪。也许是长久奔波在外,风尘仆仆,忙忙碌碌;也许是远离家门,思亲念旧,忧心忡忡,诗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忽略了他乡的风景,不知不觉,走到了春夏之交的时节。突然刮风下雨,天气大变,小路两旁的梧桐花纷纷凋零,坠落地上,漫山遍野,烟雨淋漓,朦朦胧胧。诗人猛然惊觉,原来春天已经离我而去,像遥远而熟悉的故乡一样,愈行愈远,不可挽留。
看那些美丽的梧桐花,有的洁白硕大,如霜如雪;有的深红浅褐,浓艳生辉,多么耀眼,多么鲜艳。可是,时节已到,风雨无情,她们也只能听天由命,萎落成泥,诗人对此十分伤感,却又毫无办法。是的,世间诗人万千,大多热爱自然,又有哪位能够阻止时间的流逝,能够挽留美丽的花朵和美丽的春天呢?诗人说自己不知春天消逝,其实正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珍视与热爱,诗人双眸专注凋零的花朵,恰是折射诗人对美丽的呵护与眷恋。可惜,这场风雨,淋湿了梧桐花,淋湿了春天,也淋湿了诗人敏感的心。
他乡异地,新昌道中,诗人一个人在漂泊。一路的风光属于诗人,一路的风光都折射诗心。离家久远的诗人,眼中一切,风雨桐花,清溪山径,村落人家,鸡鸣狗吠,老树昏鸦,等等景象,无不涂上思乡的色彩,无不烙上恋春的印记。于是我们读这首《新昌道中》,我们和诗人一样为山村破败而担忧,为山径弯弯而迷茫,为桐花落地而伤感,为春天流逝而叹惋,为家园远去而惆怅,离愁苦恨,风雨春花,久久萦绕心间。
满川风月替人愁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对于游子来说,离开家乡注定是一场庄严、隆重的仪式。家乡的水千里相送,形影相随,脉脉含情;家乡的灯,温暖双眸,照高心空;家乡的风月含愁带恨,弥漫天地,布满心空。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了这场离别的忧思苦恨,没有船能够承载得动这场离别的沉重如山。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歌《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呈现给我们的送别图景。
孤独需要抚慰,忧伤需要分担,诗人把这首写满忧愁和孤寂的诗献给自己的朋友杜涧叟。在一个灯火灿烂,风月满天的晚上,诗人离开了生他养他多年的家乡和亲人,走向外面未知的世界。他有很多话要说,他舍不得离乡辞亲,他真诚地向朋友倾诉。一番深情,动人肺腑。河柳岸,唱响《阳关三叠》,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渡口边,流过潺潺江水,千年不止,亘古如斯。旌阳山下,灯火辉煌,朦胧了江面,迷离了孤舟。诗人出发了,渐行渐远,渐行渐黑,离开了送别的亲人,离开了熟悉的故乡。他的耳畔回荡着深情的吟唱,他的心中萦绕着离别的哀愁。阳关一曲,至情至性,凄彻动人:“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歌的是难分难舍,情意绵绵;唱的是忧虑牵挂,忐忑不安。远行的游子啊,自从你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为亲人心中一道灼痛悲情的风景。
河水有意,陪伴诗人,缓缓流淌。尽管它见识了多少风雨沧桑,见识了多少离别忧悲,但它还是那样低沉迟缓,似乎故意拖延一下离别的进程,好让诗人回眸,把故乡的夜晚,故乡的灯火星月,故乡的山水风物,一一装入脑海,一并带走。孤舟在江面上,诗人在黑夜中徘徊,他舍不得旌阳山下的灯光,太熟悉,太亲切了。他舍不得每一盏灯光下面的亲人,他们的容貌姿态,包括一举手,一投足,一句问候,一个眼神,每一个细节都浮现在诗人眼前。这一次离别,不知要等待多久,才能回归。他乡异地,天涯海角,再也见不到亲朋好友。此番离愁苦恨,小小船儿呀,又如何承载得起,又如何轻快前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诗人陶醉了,陶醉在朦胧灯光、迷离江水中;也陶醉在隐隐离愁、深深思念里,沉湎至深,不能自拔,只能临风怀想,借酒浇愁,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心灵宁静,让不安缓和。诗人坦言,“我自只如常日醉”,貌似自我安慰,自我放达,其实,此次离别,归期不定,又何能与平日三朋五友欢聚畅饮相提并论呢?此醉是痛,眼泪在飞,心泪在流,身在江湖,心系故园。醉态如常,心情反常,欢乐其表,哀痛其里,旷达自适之语隐含流泪伤痛之心。游子离开故乡,没有谁能等闲视之,无动于衷的。
再有,结合诗歌后面一句来看,诗人此句实为跌宕之语,将“自我常态”与“满川风月”相比,我醉如常,不愁不恨,反衬风月含情,既愁又恨。风月如此,人何以堪?岁月本无情,不知愁苦忧思,不懂离别哀伤,诗人笔下竟会替我忧愁,何故?愁自诗心,愁自离别,诗人心中怀有离忧,则满川风月自然含愁带恨,心中怀有欢愉,则满目风光无不明媚生辉。王夫之讲,诗人笔下,“一切景语皆情语”。满川风月,一江流水,弥漫天空的是如风如月的忧愁,流淌江水的是如水如光的思念。